儘量不要讓兒女從事3種工作(儘量不要讓兒女從事這三種工作)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主創團·豬媽媽

親愛的女兒:

儘量不要讓兒女從事3種工作(儘量不要讓兒女從事這三種工作)

自從你離家住讀,和爸爸媽媽的交流越來越少。

前些天,好不容易你放假回家,爸爸專門請假陪你,可無論走路、吃飯,你都全程盯著手機……想跟你說話,也愛答不理。

我們看著你對手機上的直播津津有味,對擺眼前的美食卻提不起興趣,心裡有些難過。

爸爸讓你吃完再看,提醒你“短影片沒啥營養,要少刷”。

沒想到你卻說,“讀書還不是沒營養,現在好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你看你們名牌大學畢業,不是還沒人家高中畢業的網紅賺得多。”

聽了這話,我和爸爸簡直目瞪口呆!從你的話語裡,我們讀到兩點“資訊”:

第一,你已經是一個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了,有自己的“判斷”和“質疑”,這是走向獨立的標誌,我們有點意外,但也欣慰、高興!

第二,閨女長大了,爸爸、媽媽再也不是你眼中的“超人”了,反而成了 “混得不怎麼樣”的人。對於這一點,我們有些失落,但也覺得正常。

左思右想,我和爸爸決定在你徹底“獨立”之前,好好發揮一下“殘存的影響力”,提前和你聊聊,關於職業選擇的問題。

所以,以下是兩個摸爬滾打二十餘年的職場人和創業者,也是最愛你的爸爸、媽媽,給你的真誠建議,希望你耐心聽聽。

理性看待:表面光鮮的工作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理想工作是:當網紅!

新華網調查顯示,有這樣想法的青少年,佔比已高達54%;“讀書有什麼用,大不了當網紅”,這也是短影片、直播興起後,出現的最多的論調。

媽媽不反感“網紅”這個職業,但我很反感“大不了”這個詞。

“我上我也行”很可能是一種錯覺。任何職業想要做好,都有一定專業性。

拿短影片來說,至少需要內容創意、拍攝剪輯、表演表達、後期運營等能力。

再細分,還涉及到選題策劃、指令碼設計、效果把控、內容宣發、使用者互動、資料覆盤、甚至團隊管理等。

這不都需要學習嗎?

凡是能做到頭部的網紅,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深耕了很久,並做到了極致。

最近爆火的董宇輝老師,有8年英語教學經驗,出口成章,傳統文化與生活哲學隨意切換,一看就有很深的文化功底。

所以,你看,真正做得好的網紅,都擁有很強的綜合能力;那些書讀得好的人,當網紅都有加持!

當然,你會說,網路上也有很多號主,學歷不高,內容做得也很一般啊,不也獲得了很大的流量,賺得盆滿缽滿嗎?

媽媽懂你的不服氣。但表面光鮮的工作背後,往往是大家看不到的艱辛。

要在鏡頭前“家人們”、“老鐵們”張口就來;動不動還得秀個“才藝”;哪怕在別人眼裡是“裝瘋賣傻”、“搔首弄姿”、“窮極無聊”,也不能尷尬;面對惡語,還要保持平和心態……這真的容易嗎?

李子柒、張同學停更了,劉畊宏直播間人數斷崖式下跌……即便做到頭部,也會遭遇質疑、麻煩、危機。

甚至還有很多想吃這份苦,卻怎麼也擠不進去的:那些隨手一刷一大把,卻叫不出誰誰誰的號主,與其稱作“網紅”,還不如說是和我們一樣,辛苦工作的“網路打工人”。

網紅的成功機率極低,有很大的隨機性,生命週期也十分短暫。

這麼吃天賦、靠運氣、考驗抗壓能力、需要努力積澱、忍受漫長蟄伏期的工作,真的不是誰都能做!

這世界從沒有白拿的禮物,越是有誘惑力,越充滿風險。

近幾年,很多明星“塌房”事件,被查的、禁演的、入獄的一個接一個,這說明,在名利面前,人很容易迷失。

你們羨慕明星、想當網紅,媽媽理解。只是越表面光鮮的工作,越要多些理性的判斷。

媽媽不希望你把青春、美貌當做籌碼,把金錢、名氣作為主要追求。與其靠出眾的長相和說不準的運氣,我們不如靠靈活的思維與過人的實力。

你記住,“若有才華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光鮮。

保持警惕:高替代性的工作

前段時間,你爸到一個工廠參觀,他說,現在車間特別智慧,一臺幾十萬的機器人,可抵數十名工人。機械不知疲倦地生產,很快回本。他們這兩年減少了三四千員工,預計五年後,還能再減2/3。

聽到這樣的情形,媽媽很震撼。三四千人啊,意味著,三四千個家庭,經歷了失業,那得多難?可論熟練、論效率,人又怎麼拼得過機器?

這些年,不光體力勞動、重複性勞作,其實連簡單的智力勞動,也在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

像各種收費處、銀行櫃檯、政務大廳、機關客服……那些以前大家羨慕的、“錢多事少責任輕”的崗位,很多都換成了“機器人”。

未來你們,除了與人競爭,還要與機器競爭。如果對高替代性職業沒有警覺,無疑是在給生活埋雷。

很久前有個新聞,媽媽一直印象深刻。

是全國路橋收費站被取消時,一個在收費站工作很久的阿姨,找領導討說法,她說:

“我今年36歲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當時,很多在收費站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叔叔阿姨下崗,有老有小,突然失業,大家都理解其中的艱辛。但這位阿姨,並沒有得到大家的同情。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誰能為我們的青春負責,更沒有人會為我們的“無知”買單。無論身處什麼崗位,都不能成為我們不學習、不進步的藉口。

你可能說,現在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還怎麼挑工作?的確如此。媽媽的建議也是,不挑,先做著。

對高替代性的工作保持警惕,並不是讓你們“眼高手低”,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什麼都不認真做。而是說,要有規劃、有行動,意識到沒有哪份工作,能保證我們一輩子。

網際網路帶給我們最大的福利,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打遊戲、刷影片,而是隨時隨地都能搜尋到高質量的免費學習資源!

這一點,對大家來說是公平的。

前幾天,媽媽看到一個新聞,很感動。一個外賣小哥,在送餐路上,收到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這兩年裡,他為了照顧腦梗的爸爸,撐起家裡的生活開支,都是邊送外賣,邊複習。

你之前說非常欽佩的楊潔篪委員(曾怒斥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其實,他在從事外事工作前,是一名電錶廠工人,利用工友們打撲克、看電視的時間,自學的英語。別人嘲笑他“學這麼多有什麼用”,但後來他成了出色的外交官。

這些都告訴我們,不管身處怎樣的崗位,我們的目光所及才是最重要的。

媽媽願你看得長遠,保持進步,永不落後於時代。

堅決拒絕:損害健康的工作

有件事你還不知道,兩月前,你爸爸的好兄弟楊叔叔走了。為了簽下一個大單,他連軸轉地陪客戶喝酒,酒後催吐時引發了急性胰腺炎,再加上酒精中du,連搶救的時間都沒有。

這件事,對你爸打擊很大。

他也是經常開會開到飯都沒時間吃,晚上加班到深夜……現在開始反思:以透支生命換來的工作成就,是否值得?

人在健康時想要的東西很多,似乎每樣都是“必需品”,但一旦生病,你會發現,唯一的願望不過是:健康。

有個新聞,2名樓盤的員工,被領導強行勸酒,一人喝進了醫院,另一人,在“喝完回家不上班”的威逼利誘下,直接飲酒過量,當場身亡。

看了這個訊息,媽媽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想著初入職場時,你也可能遇到類似困擾。領導幾句“有沒有信心為公司創造價值,就看你這杯酒了!”“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酒品見人品”就可能把你說懵。

媽媽告訴你,這些話不過是酒局上的強盜邏輯,別當真。看似勸酒,實則是顯示權力,彰顯面子。

你可以適當地表示尊重,但如果一再逼迫,或以整人為樂,任何時候媽媽都支援你,堅決拒絕!

一份工作如果需要以損傷健康為代價,那再好,都沒有價值。

媽媽讀到過一篇文章,是講一個男孩,在大學期間被朋友慫恿去做試藥員。為了獲得高額報酬,他們體檢作假,頻頻嘗試高風險藥物,結果被送進ICU,差點喪命。

社會上,我們也經常看到,年輕人為了快速獲得金錢,選擇做外圍,或者賣卵、賣腎……這樣的例子,讓人痛心。

媽媽希望你明白,身體永遠不能作為獲得金錢或者成功的捷徑。

這輩子,我們可能會遇到急於用錢,或者特別困難的時刻,但無論如何都不要選擇“殺弟取卵”的方式去換錢。

眼前的困境,尚且可以想辦法跨過,損傷身體的後果,我們卻難以承擔。

健康是你出生時,爸爸媽媽給你的本錢,希望你不要因為年輕,就隨意揮霍。

因為,我們比你,更在意。

孩子,青春期的你,開始思考學習有什麼用,成為什麼樣的人更有價值,我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這是特別好的事!

能聽聽你的想法,和你深入探討,這對你、對我們,都是學習。爸爸媽媽特別開心。

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職業很多,未來還會更多。每一個做好了,都能大放異彩,但不是每個方向,都值得試錯。

爸爸媽媽把這些年積累的一點點經驗講給你聽:

一是,希望你對現在的一些職業,多些認識和思考;

二是,希望你能儘可能在一個長遠的眼光下,來定位現在。

認識自我和發現熱愛,都需要時間。

能早點和目標相遇的人,一定都特別幸福。

祝願你:

能早日擁有支援生命長久的能量,邁向那座你今生想要攀登的高峰!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