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想推動的十件事(2023年我們應該堅持做這4件事)
在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有一些人一邊得過且過揮霍時光,一邊抱怨時運不濟造化弄人。
殊不知,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凡是能夠抓住機遇,不斷突破自己並有所成就的人,基本都是自我修行的結果。
人生在世,其實就是修煉自己的過程。
只有保持謙卑之心,在日常生活中修心養德,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
01
修仁義
“仁”是儒學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本人所追求的最完美的道德境界,他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推廣發揚。
孔子晚年時,家裡有一條老狗死去,於是他喊來弟子子貢,囑咐他處理狗的後事。
孔子特意強調,埋的時候一定要把狗包好,不能讓其身體接觸到土壤,更不能直接把它的頭埋進土裡。
子貢聽完大為感動,沒想到老師對於動物,竟然也懷有如此悲憫之心。孔子一生敬天愛人,時時不忘要求自己,提點學生。
二人成“仁”,這也正是孔子提倡的仁所表示的意義,人與人之間要相處時,要態度友善,互幫互助,共同營造和睦融洽的氛圍,愛自己、愛他人、愛家國、愛天下、愛蒼生。
古語有之:“行仁義事,存忠厚心。”
凡是仁義之人,都有著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及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種善因,得善果。仁義帶來的福報,也許沒有呈現在當下,但是它帶來的幸福感會猶如一股無形的力量,貫穿人的一生。
02
修真心
網友老趙曾經分享過他的創業故事,28歲那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室內裝修公司,帶領著十幾個人,準備施展拳腳大幹一番。
剛開始,事業發展得出奇順利,三年間,公司利潤翻了幾番,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很快便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隨著事業的上升,他慢慢丟棄了本心,開始變得虛榮、好面子,不再用心鑽研服務與品質,而是希望走捷徑。
公司錢款經常被用到無價值的應酬上,再加上老趙心浮氣躁,經常給員工“畫餅”而不付諸行動,員工幹勁不足,業務量銳減,公司漸漸出現了虧空。
他一邊硬撐著門面,繼續在外面招攬客戶,一邊給員工施加業務壓力,然而,這樣不僅沒有挽回公司的損失,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難。
最後,無力挽回的他只好向員工承認自己在經營方面的失誤,並打算將公司關門。
令人意外的是,員工反而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紛紛表示要留下來一起努力。公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竟起死回生。
如果一個人戴著面具生活,也許表面看上去榮華富貴,風光無限,但當獨處時,卻很難面對自己,彷彿內心總有一個難以填滿的空洞。
而只有迴歸本心,真誠地對待別人,才能讓自己感到輕鬆,對方也更容易放下戒備心,建立融洽友好的溝通模式。
只有迴歸真實的自我,做到表裡如一,才能活得灑脫自在,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喜悅,並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03
修豁達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老先生,一生作品無數,受人敬仰,身上卻毫無名人的架子,而是永遠給人一種豁達通透的印象,令人如沐春風。
有一次,白巖松採訪啟老,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您去琉璃廠嗎?”
言下之意是那裡到處有假的啟功書法作品,不知老人家是否知曉。
啟老聽完卻說:“嘿,真有比我寫得好的!”
當白巖松問:“哪個是真啟功寫的,哪個是假啟功寫的,您能分辨出嗎?”
啟老回答:“寫得好的都是別人寫的,如果真遇到寫得差了,可能是我寫的。”
寥寥數語,可以看出老先生的可貴品質,從不小肚弟腸,對人對事寬容豁達。
《蔣勳說宋詞》中有一句話:“人生的豁達、人生的從容、大概都來自於不必非去堅持非此即彼。”
豁達,是樂觀的品質,灑脫的態度,是遇事不鑽牛角尖的博大胸懷,更是歷經世事後的通透,行至水窮處的釋然。
內心豁達的人,從不會為無意義的小事斤斤計較,而是懂得笑看人生百態,從容面對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修一顆豁達之心,人生便少了許多煩惱,多了無限情趣。
04
結語
聽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若不能修煉內心,就容易在逆境中沉淪,更容易在順境中輕狂高傲,失掉人生的方向。”
如果平時注意修煉自己,便會在瑣碎的日常中,精神變得豐盈和厚重,心態更加從容與自由。
自我修煉是一個人不斷向上、成就自我的最好方式。
修仁義,以誠待人,以善處世,福會越積越深;
修本心,真實如我,表裡如一,路會越走越遠;
修豁達,一笑置之,風輕雲淡,心會越來越寬。
點亮“在看”,願每個人學會不斷修煉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經得住生活的驚濤駭浪,抵得過人生的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