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無愛的婚姻還有必要維持嗎(對無愛婚姻的忠告)
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家周國平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性是肉體生活,遵循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實原則。”
在好的婚姻關係裡,往往能夠將這3個因素同時經營起來,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點。
三角形,才具備更穩定的形態。
正如心理學家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愛情由“激情,親密和承諾”組成。
一對夫妻,倘若沒有夫妻生活,對婚姻的傷害是巨大的。
在網上看到一組調查資料:
資料中表明,有26.1%的人,跟愛人超過1個月以上沒有親密關係。
這意味著什麼?
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跟愛人過著“無性感情”。
在另一組調查資料中:是什麼原因導致缺少夫妻生活?
其中排在前幾位的是:
1、生活壓力大,沒有興趣
2、夫妻雙方沒有感情
3、雙方不和諧
4、有心無力
5、兩地分居
我們可以詳細來分析一下。
實際上,導致夫妻之間親密關係缺失的因素,主要有3個。
第一:沒有感情(不愛了)
有句話這樣說:
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連呼吸都是錯的。
當他不愛你的時候,無論你做什麼都是錯;你的優點,也變成了缺點;你的缺點,會被他無數倍放大。
這個時候,不僅不願意有親密關係,甚至都懶得看到對方,更不想和對方一起生活。
第二:兩地分居
這一點同樣是主要因素。
都說“小別勝新婚”。
實際上,當長時間兩地分居的情況下,人很難禁得住誘惑。
一位太太傾訴說,她跟丈夫常年兩地分居,丈夫一年也就是回家2次,加起來半個月時間。
開始的幾年,她在家照顧2個孩子;後來孩子開始上學,她就出去上班了。
她知道丈夫在外面找了別人,排解孤獨。
開始時,她很介意,但後來隨著她也走向了這條路,她就不再說什麼了。
兩個人的婚姻,就變成什麼狀態呢?
貌合神離,看似夫妻,實則沒有什麼感情。
瞞著彼此,各顧各的。
兩地分居,不僅會導致夫妻關係缺失,更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
第三:無法滿足彼此的需求
這一點不需要說太多,當兩個人的需求度不同,或者說你的需求無法被對方滿足時,就會產生一種“割裂感”。
短時間內能夠忍受,長時間只會影響你們的婚姻。
-01
沒有夫妻生活,婚姻會走向何處?
最好的婚姻關係,一定是多方面融洽和諧。
有愛情:
儘管愛情隨著結婚時間越久,會逐漸消失;但夫妻之間的關係,會從愛情轉變為親情。
多了默契,多了依靠,多了信任、安全感與無條件認可。
有夫妻生活:
在婚姻中,愛與性是共存的,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讓關係長久發展下去。
所以,一旦缺少了夫妻生活,婚姻會變成什麼樣子?
答案是:
背叛或分崩離析。
隱忍的人:
會偷偷地背叛婚姻,從別處尋找這份缺失的安慰。
有原則的人:
會試著跟愛人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如果沒辦法解決,會選擇離婚而不是婚內背叛。
-02
沒有夫妻生活後,婚姻還能靠什麼維繫?
第一:試著發展成“靈魂伴侶”
柏拉圖式的戀愛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存在的。
如果你跟愛人之間,缺少了“親密關係”,那就培養更多共同的興趣愛好。
比如:一起去旅行,一起學習新的技能,一起愛上某個活動等等。
培養共同話題,建立更深層次的交流。
這些,都是發展成靈魂伴侶的手段。
如果你們能成為靈魂伴侶,婚姻依舊能繼續下去。
第二:靠孩子維繫
大多數夫妻,即使婚姻快過不下去了,但一想到孩子,還是願意接著忍受下去。
只不過,這樣的夫妻都活在痛苦之中。
等孩子長大了,早晚有一天他們的矛盾會爆發出來,然後選擇離婚。
第三:靠足夠多的物質條件維繫
正如作家亦舒在書中這樣寫:
“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就有很多很多的錢。”
當你足夠有錢,社會地位足夠高,能夠帶給對方別人無法給予的物質生活時,他同樣不會離開你。
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婚姻的本質,還是一場價值滿足的交換。
愛與性,就是婚姻的兩個必備因素。
可以轉變形式,但無法缺少。
今日話題:
沒有“夫妻生活”的婚姻,你會堅持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