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玩具該怎麼教育(如何解決幼兒衝突行為爭搶玩具)
爭強好勝,是人的本性。
莊子是中國道家學說集大成者,他主張人要清淨無為,與世無爭,別人打你左臉,你要把右臉也伸出去讓他打。
但他的思想太消極了,歷來不被正統思想所接受。人與人爭與不爭,人的本性是善是惡,人性具有侵略性好還是不好,歷來沒有定論。
我國大偉人毛澤東在面對美國入侵朝鮮時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就是要堅決反對侵略。
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爭與不爭之間,與小寶與別的小孩爭玩具,道理也有相似之處。
一,別家小孩主動來搶自家小寶的玩具,要主動制止,並護住自家小孩和玩具,不要讓自己小寶受了委屈,從而在心理上留下陰影,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已軟弱可欺,任人宰割。同時提醒搶玩具的小孩和家長,不能搶別人的東西。
二,自已小寶主動去搶別人小孩的玩具,
這就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畢竟小孩的一言一行都受大人影響,態孩子後面站的必然是一個熊家長。要趕快制止,並告訴小寶,別人的東西未經別人允許是不能拿的,並且一定要小寶向別人道歉,告訴他再這樣做要受到懲罰。
那麼,自己小孩看上了別人小孩的玩具,去搶奪被制止了,甚至被別的小孩罵了,心裡一定難受,怎麼辦呢?一是要給他講道理,搶別人玩具就是不對,二是要及時安慰,避免自已小寶心裡受到傷害。
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只知道自已喜歡的東西就去拿。
怎麼安慰呢,問小寶是不是真旳喜歡這個玩具,真的是喜歡?爺爺馬上給你買!
這時幹萬不要吝惜這幾個錢,說到做到,立馬就買。一買,小寶高興了,不良習慣也得以糾正,因為他知道了,自已想要的東西,爺爺會給他買,用不著去搶別人的,搶別人東西不對。
有的家長不懂兒童心理,看見搶別人玩具,開口就罵,抬手就打,不知道講道理,不懂得心理撫慰,不能收到任何教育效果。
以前一鄰居小孩,看見別家小寶吃糖,上去就搶,看見別人小孩玩玩具,也會搶,是奶奶帶的,見兩小孩爭上了,打起來了,知道自家小孩不對,上去就是兩巴掌,邊打邊罵,小孩哇哇大哭,委屈得很,打完罵完也沒有後續安慰教育。第二天,小孫子看別人吃東西,又去搶,又捱打捱罵,如此迴圈往復,會把小孩心理扭曲到什麼程度?
一般家庭都會教會小寶,好的東西要分享,這樣才會交到好朋友。但小孩也很現實,和你是朋友才會分享,有多餘的才會分享。
上述愛搶東西,家長又不會教育的小朋友,上了小學後經常請家長,不是這毛病就是那毛病,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川中釣叟覺得,一個小小的玩具,值不了一碗麵錢,卻威力無窮,既可成就小孩一生,也可以毀了小孩一生!
家長朋友們,對此要慎之又慎。
本人專注兒童教育寫作,敬請賜教,感謝垂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