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總是忽悠我們的錢給小叔子(公婆處處為難我在這個家地位低下)
青梓(口述) 微塵(整理)
我和老公梁偉是大學同學,談戀愛時沒什麼“門戶”觀念。我的父親是副廳級幹部,母親是一家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家境還算優裕。梁偉則是根正苗紅的工人子弟,公婆是普通退休工人,他的姐姐梁梅工作也不太好。
婆婆覺得我家境好,我和梁偉工資較高,結婚不久,她便變著花樣啃我們。2022年8月,公公心肌梗塞住院,手術那天,大姑子也在場。手術半小時後,助理醫師走出來,說病人有兩個主要血管堵塞99%,馬上要做支架,進口的五萬一個,國產的兩萬。婆婆在旁邊想都沒想說用進口的,我當時都傻了。大姑子說用國產的就行,婆婆才不做聲了。
手術做完後,我們給公公請了特護,在醫院裡修養了三天才出院。這期間,婆婆和大姑子從沒問手術費怎麼辦?其實,公公每月退休金1300多元,沒有醫保。婆婆每月退休金1800元,有醫保,按照老兩口生活的節儉程度,還是有些積蓄的。
公公換了支架,一共住了6天醫院,再加上手術費,一共需要4萬多元,是我刷卡預交的。我覺得大姑子儘管經濟條件不好,也得有所表示吧,畢竟爹是大家的爹,況且你又是姐姐。
然而,我剛問大姑子“爸爸這筆手術費該怎麼出”時,婆婆在一邊發話了,小梅剛辭職做生意,沒賺到錢,我把養老的錢拿一萬出來,剩下的錢你倆掏吧!就這樣,婆婆回家極不情願地拿來1萬元錢,大姑子則若無其事地忙她的事情去了。
私下裡,我對梁偉表達了對婆婆的不滿。梁偉哄我說:“好老婆,犯不著為這些事情生氣,以後,我找機會給媽媽說說,不能讓她總啃我們!”
2022年12月初,婆婆在梁偉耳邊嘮叨,說我這一輩子,天天做飯忙家務,還得照顧你們姊妹倆,落下了一身病,眼看66歲生日快到了,我看商場裡有種按摩椅挺好,那天你陪著我去看看吧!
婆婆的話連傻子也能聽出來,她這是在向兒子索要生日禮物呢!梁偉那段時間正忙,不能分身陪母親前往,他對媽媽說,我這段時間抽不開身,你要是看中了,就買回來,這3000塊錢你先拿著,不夠了我再添!
婆婆接過錢,頓時眉開眼笑,說應該差不多,不夠我再添些。然而,婆婆生日宴過去了一週,也沒見她把那個什麼按摩椅買到家來。
梁偉問母親怎麼回事兒?婆婆說,咱家地方小,那東西太佔空兒,再說附近體育場裡健身器材很多,也能起到作用,那些錢就存著給你爸買藥吧!
聽了婆婆的話,我這才明白,婆婆明著想買按摩椅,其實是想把錢攥到手裡自己用。
此後,婆婆仍想方設法要錢,我們每月給她的2000元贍養費,半個月不到,她就說用完了。有一次,大姑子的兒子報輔導班,婆婆一下拿出1000元,眼皮眨都不眨。
更讓我生氣的是,婆婆和鄰居聊天時,還得意洋洋地說,兒媳婦孃家很闊氣,他們小兩口工資又高,不“吃”他們“吃”誰。當年,我把他拉扯大不容易,怎麼著也得把本錢撈回來。
婆婆這些話傳到我耳邊時,我已經生不起來氣了,我對梁偉說,贍養老人天經地義,可老人無休止地啃下去,何時是個頭啊!我們得想個辦法,讓老人能考慮到我們的難處,就不會再有過分的要求了。
梁偉認可我的想法,但具體怎樣實施,卻想不出合適的方法。2012年12月中旬,婆婆又打來電話,說她聽了一堂保健講座,其中有樣產品對治療老年冠心病很有效果,想給你爸買一個療程的藥,需要2000多元錢。
梁偉想了想,說這些講座騙局很多,不能相信那些人的花言巧語。婆婆看兒子不想出這筆錢,氣惱地說:“給你爸治病,讓你出點錢就這麼難,白養活你了!”說著就掛了電話。
老媽的驕橫讓梁偉既憤懣而無可奈何,我腦子裡閃出一個念頭,便對梁偉說:“趁這個機會,不如和老人開誠佈公地談一次,把咱們的收入和支出情況,以及未來的計劃拿出來和她討論討論,讓她明白咱們的苦衷,有話不說出來,矛盾只能越積越多,你說呢?!”
梁偉覺得這個辦法可行。第二天晚上,我們請公婆吃火鍋,飯桌上,婆婆沉著臉,公公也有些不高興。在我的示意下,梁偉開了腔,他對父母說,今天把您們請來,就是想和你們交交底,以後儘量減少矛盾和誤會。
接下來,梁偉把我們今年的收入與支出情況讀給父母聽:每月夫妻總收入1.25萬元,支出專案有:房貸每月3500元,需要連續償還30年。通訊、交通、物業、水電氣等每月支出近1500元,生活費、人情來往、添置衣服等需要近3000元,還有給你們的贍養費1000元,每月總支出都在9000元左右。
聽到這裡,公婆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他們沒想到兒子會亮出家底。梁偉繼續說,我和曉靜準備要孩子,現在養個孩子支出更多,按照眼下的行情,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保守花費也需要60萬元,我和阿靜至少要為孩子的出生存下10萬元。不瞞爸媽,我和曉靜工作了5年,現在存款僅有5萬多元,連生孩子都得考慮再三……
公婆被我們所算的這筆賬震驚了,接下來沉默了許久。在他們眼中似乎從不缺錢的小兩口竟面臨如此之大的壓力,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讓我和梁偉欣喜的是,自從亮過家底以後,婆婆很少再向我們提出過額外要求了。有時,她來我們家,還順便買些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
我聽婆婆院裡老人說,婆婆和她們聊天時,還感慨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我們做老人的還得理解孩子!
婆婆的轉變讓我和梁偉很欣慰。看來,再執拗的父母也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對於那些愛“啃小”的老人,拒絕和妥協都不是好的辦法,你也不妨亮亮家底,讓老人自己去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