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跟人產生衝突,一吵架“就沉默”,這類人是什麼心理?
在親密關係中,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只要跟伴侶產生矛盾,就會把自己“縮在刺裡”,藏著不願意出來;
一吵架,就開始沉默;
你滿腹的牢騷,怒氣,想要跟對方講道理的心,就如同打在了一團棉花上。
不少女生分享她們跟男朋友的感情經歷:
每一次吵架時,男生要麼沉默,冷處理,要麼就是躲起來,逃避問題。
這些人,到底是什麼心理呢?
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總是以沉默的態度,對待矛盾?
-01
為什麼有些人,一吵架就喜歡沉默?
1、沉默是“心理防禦機制”的體現
親密關係裡產生矛盾時,他們往往會選擇沉默。
而沉默,就是他們對抗矛盾的方式。
無論你說什麼,他都不回應;
無論你想怎麼吵,說話多麼大聲,他就是沉默。
這是一種“無聲的反抗”。
他們潛意識的念頭是:
“只要我不說話,他就不會再繼續吵下去。”
心理學上認為,沉默就是一個人內心防禦機制被觸發,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2、迴避型人格
有一類人,是迴避型人格。
他們最不願意經歷的事情,就是吵架和矛盾。
無論在社交中還是感情裡,他們都沒有能力處理彼此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害怕跟他人產生衝突,害怕跟人產生矛盾。
一旦遇到了讓他無法處理,不願意接受的事情,他就會躲進“刺裡”,就像一隻刺蝟。
迴避型人格的本質是:
缺乏高自尊,沒有安全感,對別人缺乏信任感。
他們的想法是:
“我不被愛,我不被喜歡,我不被重視,我不被接納。”
於是,帶著這種念頭,他們總是迴避關係中的各種問題。
遇到喜歡的人,不敢主動;
跟伴侶產生矛盾,不敢回應;
處理感情的問題,是他們最為難的事情。
迴避型人格,最明顯的特徵是:
抗拒交流,習慣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屬於他的小空間,就像鴕鳥一般。
3、“趨利避害”的人性的表現
人性的特點就是“趨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
親密關係裡的矛盾,爭吵,是什麼?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是負面的關係,會給彼此造成一些損失。
面對這種損失,不可控的感情狀態,很多人會選擇逃避問題,以沉默來應對。
沉默,就說明他心中也是一團亂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
開始時,他們的心態是:
“我先不說話,等他火氣消停了,我再去跟他溝通”。
久而久之,這種行為就變成了習慣。
一旦產生矛盾,他們第一選擇就是逃避,沉默。
4、兩個人感情走到盡頭的標誌
這也是一個原因。
對方厭倦了,對你們的感情不抱期待,不願意繼續經營你們的感情。
所以,他會採用“冷暴力”的方式,逼著你主動提分手。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就是兩個人關係走到盡頭的標誌。
心理學上認為:
愛情消失的表現之一,就是失去分享欲,失去溝通的慾望。
倘若對方不願意和你溝通,面對你們之間的矛盾總是消極處理,那就說明他對你的感情也逐漸消散。
-02
總是沉默,會對感情造成哪些影響?
毫無疑問,沉默、冷處理,是一種消極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跟這類人相處,你會覺得很累。
這種累,並不是生理上的疲憊,而是心理上、精神上的疲憊。
你就像面對一個木頭人,說出去的話得不到回應;
提出的意見,沒有反饋;
你為之付出的感情,耐心與精力,也都被敷衍對待。
沉默的相處模式,會對感情造成很大的傷害。
比如:
你的沉默,會讓對方的“怒氣值上升”;
你總是沉默,對方就失去了繼續跟你分享的慾望;
你總是冷處理,對方也不願意跟你“坦誠相待”了;
你們的關係,會迅速進入冷淡期;
如果沒有及時改變現狀,等待你們的結局只有關係破裂。
-03
如何跟“沉默的人”相處?
第一:表達你的情緒和感受
把你的情緒,你的想法,你想要的結果跟對方表達出來。
比如說:
“我希望能跟你好好談一談,我們可以不吵架,只就事論事。”
“你這種沉默的態度,讓我很煩躁,很憤怒,如果你再這樣下去,我想我們的關係應該緩一緩了。”
表達你的感受,向對方說明你的意圖。
這個時候,主動權就回到了對方手中。
你的態度是傾向於解決問題,而你們感情的走向,就看對方如何選擇。
第二:等對方想跟你談的時候,再接著談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洞穴效應”。
意思是:男人在產生矛盾,遇到麻煩事的時候,往往會躲進自己的洞穴裡。
不跟愛人分享,不跟孩子分享,他們只想獨自消化這些難題,直到情緒恢復。
你可以給對方一個緩衝,冷靜的時間。
等到他想和你聊的時候,再接著聊。
產生矛盾時,一定要明白的原則:
就事論事,不翻舊賬,更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
先解決好每一個小問題,再去關注你們之間大的問題。
話題: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
如果對方總是沉默,你會怎麼做?
關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兩性、家庭,社交心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