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家也過春節除了中國以外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小時候,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有新衣服穿,還能放鞭炮、吃美食、收紅包、走親戚,其樂無窮。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人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了。全球除了中國之外,還有這9個國家,也過春節。
一、中國
春節,又稱新春、年節、天臘、歲首、新年、大年,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國的春節歷史悠久,是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中國百姓很重視春節,從年尾就開始“忙年”了: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還是個歡樂祥和,閤家團圓的節日。春節前,全國各地的遊子都會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日,全家歡聚一堂,吃團圓飯。長輩還會給孩子發“壓歲錢”,然後“守歲”,迎接新年到來。
春節,也是人們敦親祀祖、祭祖祈年的節日。全國各地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如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以及還會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
二、朝鮮、韓國
朝鮮、韓國二戰前是一個國家,歷史上,曾長期是我國的藩屬國,受我國的保護,深受漢文化影響。
公元前約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紂王,滅掉商朝後,商紂王的叔叔叔父箕子非常絕望,就躲在箕山中隱居了起來。箕子,和微子、比干並稱“殷末三賢”,是個賢德且很有才能的人。建立商朝後,求賢若渴的周武王就不辭辛苦,親自去拜訪他。周武王想向箕子請教治國的道理。周武王問箕子,商朝為何會滅亡?箕子不肯說故國的壞話,所以一言不發。
周武王覺得自己失言後,又詢問箕子怎樣順應天命來治理國家。箕子將夏禹傳下的《洪範九疇》陳述給武王聽,史稱箕子明夷。周武王很欽佩箕子,想請箕子出山幫助自己治理國家。箕子是殷商的舊臣,即便商朝滅亡了,他也不肯背棄商朝,做新王朝的臣僕,於是婉拒了周武王。
害怕周武王再次來請自己,周武王離開後,箕子就帶領弟子和一批商朝的遺老故舊向東方走去。據說,箕子等一行人來到了朝鮮,他們在朝鮮建築房屋、開墾農田、養蠶織布、燒陶編竹。周武王得知箕子去了東方後,就派人到東方封箕子為朝鮮侯,做朝鮮的國君。朝鮮的《三國遺事》、《東國通鑑》等史書,也詳細記載了箕子的史蹟。箕子朝鮮是朝鮮有記載的第一個王朝。
箕子等一行人到朝鮮之後,就將中原文化帶到了朝鮮。隋朝時期,隋煬帝曾動用百萬大軍,三徵高句麗,結局是三戰三敗,損失慘重,讓隋朝耗盡國力,激起了全國大起義,導致了隋滅亡。
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與朝鮮境內的新羅結盟,滅掉了百濟、高句麗。唐朝派薛仁貴在朝鮮建立了安東都護府,意圖控制朝鮮半島,但因朝鮮人民的反抗,最終撤出了朝鮮,新羅統一了朝鮮。雖然我國古代的隋煬帝、唐高宗等皇帝,都曾想滅掉高句麗等國,將朝鮮半島劃入我國的版圖,但朝鮮人民反抗意志強烈,再加上路途遙遠、天寒地凍,運兵,以及管理不便,所以元明清時期,我國放棄了吞併朝鮮的想法,讓其成為了我國的附屬國,受中原王朝的保護。
唐朝後,中國和朝鮮時代友好,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往來很密切,這也讓朝鮮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使用漢字,過中國的春節等傳統節日,服裝、建築等領域,也深受我國影響。
韓國春節放三天假,和中國一樣,也會將週末調整在一起,延長春節假期。到春節後,韓國人都會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韓國人稱年夜飯為“歲餐”,一般吃年糕湯。韓國有句俗語叫“吃年糕,長一歲”。韓國人在春節期間,也會貼春聯、守歲、祭祀、吃年糕湯、穿韓服、拜年、祭拜祖先、給晚輩壓歲錢等。朝鮮和韓國的春節大體上相同,每年春節也放3天假。
三、越南
越南,位於中南亞的東南半島,是我國的鄰國,國土面積為32.9萬平方千米,人口多達9826萬。
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的秦始皇,派大將屠睢率50萬大軍攻打百越。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和趙佗再次率兵進攻百越各部族,佔領了今天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並在該地設立郡縣。
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後,由於秦朝保正,“苦秦久矣”的天下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秦二世。
攻打百越的50萬秦朝虎狼之師,並沒有回兵救援秦國,趙佗而是乘機在百越地區建立了南越國,自己做了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劉邦滅掉秦朝,建立漢朝後,派使臣陸賈出使南越,讓南越歸順漢朝,做了漢朝的藩屬國。漢武帝時期,滅掉了百越,在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讓越南變成了我國的一部分,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這之後一千多年時間,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的直屬領土。越南稱這段歷史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我國控制著越南,但越南人民反抗不斷,讓我國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越南離我國又遠,明宣宗朱瞻基最終放棄了越南,讓越南變成了我國的藩屬國。
越南曾長期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所以也過春節。
越南人很重視春節,從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全國各地就瀰漫著濃烈的春節氛圍了,人們開始準備年貨過年。除夕夜,越南人家家戶戶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吃頓團圓飯。春節期間,越南全國各地會舉辦廟會。逛花市,是越南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的農曆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週六週日換休,共6天假。
四、日本
日本,是個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面積為37.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5億。
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
唐朝時期時,我國非常強大、富庶,日本派使臣來華,向唐朝學習,還效仿唐朝在國內推行大化改新。歷史上,還有徐福東渡、鑑真和尚東渡等故事,這讓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的文字日語,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其中還有不少漢字。日本的民族服裝和服,是在我國隋朝時期的服飾基礎上透過改進,創造出來的。日本人也過我國的春節等傳統節日。
日本人在春節期間,和中國人一樣,也會進行大掃除、貼對聯、守夜、給小孩壓歲錢、吃年夜飯,但日本人的春節,是每年的一月一日,我國的元旦時間。日本人春節期間常用的裝飾物是鏡餅、門松和稻草繩。掛門松是比較常見的習俗,在大門上掛一小撮松枝寓意請年神,而中國,一般會在門上貼秦瓊、尉遲敬德等門神的畫像。兩國的節日美食、服飾等也有很大差別。
五、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這5個國家,都是華人特別多的國家,在當地華人的帶動下,他們也過春節。
新加坡春節期間放3天假,從初一到初三。新加坡和春節習俗,和我國基本一樣,會發紅包,登門拜年等。大年初一去拜年時,大人小孩會“穿新衣,戴新帽”,並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主人也要回贈給客人兩個柑橘,新加坡人俗稱“換橘子”。泰國春節,放假三天,從初一休到初三,春節期間,很多華人老闆會給員工發雙薪。泰國的唐人街及北欖府,有舞獅、舞龍、遊街盛會,以及“中國小姐”選美會。
印尼的春節法定假期只有1天,除夕當天,華人會去廟堂進香祈禱。同時還會舉辦各種公益活動。菲律賓的春節放兩天,習俗和我國大致相同,由於菲律賓的華人,大部分是福建人,受閩南文化的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馬來西亞由於華人眾多,在華人的努力下,春節成了法定假日,放2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