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感到焦慮怎麼辦 該如何應對戀愛焦慮
為什麼談戀愛的時候會感覺到焦慮呢?讓人焦慮的原因有哪些呢?焦慮型依戀掩飾了被焦慮拋棄的恐懼,不安型依戀的人,在孩提時代,父母對自己的反應不敏感,不持續,或者時差好,可能長期處於被忽視或被拋棄的恐懼之中。
1 .理解和反思
怎麼談戀愛能長久?談戀愛注意事項有哪些?人格、情感模式和行為的自我調整,最重要的前提是自我認知的反思。 人們面對問題喜歡譴責和譴責別人,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主要的工作是自己做的。
你瞭解自己的問題,知道如何形成,有怎樣的習慣性反應,能夠明確地改變。 如果認為自己是焦慮型人格的人,對這一現狀不滿意,可能需要先仔細研究這個問題,更深入地理解依戀風格理論。
必須反省的是,憤怒/不安和疏遠的表現,本質上是為了安撫自己,不面對被拋棄的恐懼。 但是,這些表達真的達到了安撫的目的嗎? 有更好的選擇嗎?
憤怒和焦慮常常現在可以為自己多加註意,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強制性請求不利於雙方形成親密而敏感的反應模式,似乎所有親密的行為都完成了任務。
充分反省自己的狀況後,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侶進行深入的溝通,讓他明白你的成長經驗是如何影響你的依戀風格的。 具體包括什麼重要事件形成了你現在關係的習慣和行動。
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疏遠自己的憤怒/不安和感情呢? 同時,當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真的會害怕內心的感情,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對對方的厭惡、不信任、攻擊。
你們還得共同分析。 在過去的交流中,哪些因素阻止了嘗試新方法,一直執著於某種低效率、不好的模式。 雙方的想法和認知限制了你們探索不同互動模式。
有了這樣的相互理解和分析,你們可以一起商量。 如果未來相似,雙方怎樣才能更好地對待彼此呢? 你們可以設計並承諾特定的行為。 並且,在發生應對延遲的問題後,有最佳的修復方法。
你記得之前說過的話嗎? 好父母不是沒有犯錯,而是善於修復關係。 和伴侶的交往也是如此。 如果有問題,不要原封不動,冷靜下來後,兩個人溝通、研究,尋找更好的方法迴避、修復。
3 .嘗試和改進
下一步顯然是把一切計劃和協議付諸實踐。 我的建議是先從比較簡單的事情開始,嘗試新的方法,得到獨特的結果。
比如,以前如果對方不回覆資訊,就會感到不安,或者打電話,這次打電話,試著向對方傳達不安感,希望對方知道,對方不要改變以前的馬虎態度,而是鼓起勇氣面對不安,給予感情上的支援。 這種新的互動帶來了新的體驗和感情反應,這種獨特的結果是改善兩人關係的基礎。
從小就不斷創造獨特的結果,兩人在交流中有新的良性體驗,關係就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