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馬特是什麼意思網路用語?表示非主流
95後女生鄭靈華為了拍畢業照特意將頭髮染成粉紅色,照片傳到網上,引發了鋪天蓋地的“網爆”。人們紛紛指責她,說她不正經、妖精、紅毛怪……23日,她不得不將頭髮染回了黑色。
這個事件讓人想起前些年非常紅火的殺馬特一族。
那時候,網路上充斥著很多這樣的畫面:一群具有視覺意義的年輕人,他們染燙著紅紅綠綠的頭髮,髮型奇絕,服飾誇張、化妝驚悚、整體造型個性鮮明。
這些人給自己的標籤是“殺馬特家族”。
殺馬特來自於英文smart,是時尚、聰明的意思,直譯成中文叫“斯瑪特”,創始人覺得這個詞不夠酷,把它換成了“殺馬特”,正式成為這個家族的代名詞。
這個家族的創始人叫羅福興,當年只不過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少年,本著想出名、想給灰暗、平淡的日子留下點什麼的想法,在網上搞起了“大事情”。
羅福興出生於廣東梅州一個偏僻農家,父母都出門做事,他就沉浸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逐漸荒廢了學業。
受到網路遊戲中“視覺系”造型的影響,他開始模仿創新自己的造型。
他在村裡的理髮店把頭髮燙成爆炸式,又自配藥水將頭髮染成粉紅色,並打了鼻環、唇環,帶上白色耳環,畫上眼線、抹上口紅,設計出一副獨特的妝容。
羅福興覺得,僅僅這些還不夠!
日本一位搖滾明星的紋身給了他一些啟示,羅福興在自己的兩隻胳膊上紋字,什麼“天上地下唯俺獨尊”,連後背都紋滿了密密的自創經文。
隨後,羅福興便將這些自拍照發到網上,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矚目,更受到一些年輕人的追捧。
在簇擁者們的攛掇下,羅福興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和網友群,上傳各種同型別照片,並給這個非主流群體起名為“殺馬特家族”。
從2008年開始,殺馬特這個非主流群體在全國發酵,羅福興也因此贏得了他夢寐以求的網路影響力,成為了殺馬特群體的“教父”,被全國的粉絲擁戴。
此後,他不斷地被邀請上一些網路節目,受到採訪,並在網站上賺了些錢。
盛名之下,羅福興還起了寫小說的念頭,名字就叫《羅福興的殺馬特帝國》,可惜能力有限,只寫了1000多字就寫不下去了。
殺馬特教父的頭銜給羅福興帶來了一段時間的輝煌,而隨著網際網路大潮的起落,他不得不走下神壇。
一方面,羅福興想要擺脫經濟困擾,找份正當工作,就必須改換成普通人的裝束。
另一方面,是羅福興的父親患病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羅福興開始認真地考慮如何面對生活。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不再上網,也不去管理之前的QQ群,到工廠的流水線上打工。
可是,這份工作實在是太枯燥了,羅福興沒堅持就辭職了。
不久,父親去世了。這一次,羅福興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他不再幻想,準備踏踏實實地做點事情了。
羅福興的理想是開一家理髮店,他開始學習美容美髮,並努力攢下每一份薪水。
2018年,羅福興在深圳龍崗區坪地鎮盤下一家理髮店,取名叫“皇妃美髮店”。
可是,僅僅3個月,他的店就經營不下去了,投資的25000元也打了水漂。
創業失敗,但羅福興並不氣餒,“我還年輕,還有機會。”
有的人鼓勵他去做直播,羅福興拒絕了。他說:“我已經厭倦了當網紅。”
這個時候,四川美術學院的李一凡教授找到了羅福興,他想為殺馬特這個群體拍一部記錄片,羅福興接受了這個建議,以副導演和主演的身份參加了拍攝。
這部片子叫《我愛你,殺馬特》。羅福興想透過這個紀錄片真正為殺馬特正名,“殺馬特不是人們眼中的nao殘”,他請人們重新認識他們。
這部記錄片探討了殺馬特現象出現的背後原因。
李教授和羅福興都覺得:出身貧窮、被社會遺忘、精神生活空白是這個團體成員普遍的現象。
這些年輕人早早就輟學,來到各種私企、加工廠、小作坊的流水線上打工,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勞動,壓抑、緊張、窒息的精神生活,導致這個群體的心理失衡。
他們想用惹人注目的造型吸引公眾,創造話題,給自己帶來樂此不疲的簡單快樂。
紀錄片播出後,並沒有帶來殺馬特文化的復興,只是喚起了部分人對當年的回憶。
2020年10月,羅福興組織了最後一次的線下殺馬特全國集會,地點選在廣東東莞的石排鎮。那一天,出席集會的只有8個人。
殺馬特現象作為一種邊緣文化已經逐步銷聲匿跡,如同流星,在暗夜的長空裡靜靜地隕落。
無論是準備讀研的鄭靈華,還是在人生道路上努力的羅福興,都不由自主地順應了這個時代,改變了自己喜歡的造型,在這自成一體的城市秩序中,自由地表達內心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