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經典說說(分享50句)
1. 孔子不謂怪,不謂溢,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猶告子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 子張學而不容,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 子之片也。
4. 君子之道費而難也,亂而喪其位矣,故君子多拂,少說。
5.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6. 君子以天下為己,以生民為本。
7. 君子不器。
8. 子之厄困,不亦宜哉?
9. 子當任之,又何心於哀而哀之哉?
10. 子不學則無以廣博,亦不守以周禮,子以予為多聞則裕,則智必不能知乎。
11. 君子不恥下問,賢者多忌。
12. 子之師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13. 君子的愛人,肩膀不能太高,手不能太長,腳不能太遠。
14. 君子之道,淡而無所不在,薄而無所不通,和而無所偏私,靜而無所拂亂。
15. 君子以飲食養身,以衣冠養體,以曲學養性,以禮義養心。
16. 君子之志,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彰。
17. 君子之交,接以禮防人,UX而敬鬼神。
18. 子之孝也,廣而不約,疏而不限,尊而不卑,卑而不陋。
19. 君子之惠,自得而日用而必有餘,則遠怨矣。
20. 子之文也,疏而不要,通而能救。
21. 君子之武,整而如竹,疆而如磐。
22. 君子之富,貴而莫之能守,富而能分。
23. 君子之教,道而能從,強而能述,辨而能言。
24. 君子之移,求而能從,本土而能化。
25. 君子之仕,給而後有,莫之能盡。
26. 君子之志,毅而無疑,任而無疑,養而無疑,使而無疑。
27. 君子之養,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也。
28. 君子之化,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合也。
29. 君子之交,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然也。
30. 君子之容,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必也。
31. 君子之不學,非道也;君子之不問,非義也;君子之不爭,非賢也;君子之不譽,非禮也;君子之不貸,非信也。
32. 君子之敏而智,盡而有容。
33. 君子的氣質,和藹而日親,溫恭而日疏。
34. 君子之謂物,君子之子乎者,物之情也。
35. 君子之位,堯、舜、禹、湯乎?
36. 君子以施惠而不加害,善借使乎。
37. 君子之教,平易而天下聽,水深而魚樂,然後可以為政。
38. 君子者,所以通天下之理,融萬物之義,知天地之經,而不遺其民者也。
39. 君子的所惡,上也敬而下使,使與上合,則禮樂而不分。
40. 君子之交,主仁、義、禮、智、信,是、非、精、淺。
41. 君子的四德,道義、學問、思辨、從容。
42. 君子之論,交、束、分、辯。
43. 君子之志,以義為任,以禮為行,以智為循,以信為體。
44. 君子之論,謹而慎言,惡以利合,以害相傷。
45. 君子之交,覆而轉存,無所遺漏,難合而易同。
46. 君子之志,富而好禮,貴而能容,常存胸臆,溢於言表。
47. 君子之文,疏而不要,通而能救,謹而慎言,行而不言。
48. 君子之武,整而如竹,疆而如磐,變而如龍。
49. 君子之學,敏而好問,不恥下問,以問為師。
50. 君子之教,平易而天下聽,水深而魚樂,然後可以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