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障礙是什麼意思
選擇性障礙是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病態,對於同樣可以達到目標的不同方法,如途徑、路線,在選擇時往往難以做出決策。患有選擇性障礙的人希望在每件事情上都能夠做到完美,因此做事時常常出現難以抉擇的現象。即使做出了決定,他們也會懷疑是否存在其他更好的選擇,導致浪費時間和精神上的焦慮。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出現選擇性障礙,例如女性在購物時,挑選衣服時可能面臨同款式、不同顏色難以做出選擇的問題。
選擇性障礙的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對於同時合併焦慮障礙的患者,醫生可能會開些抗焦慮藥物,如常用的苯二氮草類藥物阿普唑侖、奧沙西泮等。
2、抗抑鬱藥:如果患者同時存在抑鬱等心理問題,醫生有時也會給予一些抗抑鬱藥物,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等。
二、手術治療
通常情況下,選擇困難症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三、心理治療
1、自我認知:選擇困難症的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確自己最看重的事物,並將其作為選擇的標準。當做出決定後,患者要堅持下去,無論後果如何。在選擇的過程中,患者還應該告訴自己這個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透過這種心理暗示來逐漸緩解選擇困難的症狀。
2、優劣比較:患者可以透過製作一個對比表格來幫助自己進行選擇,在表格的左側列出做這個選擇的十大優點,在右側列出做這個選擇的十大缺點。透過相互對比,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做這個選擇的優缺點,從而幫助自己做出決策。
3、自我欣賞:改善與家人的關係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安全感。由於親密關係是增強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患者儘可能地去改善家庭關係,並學會欣賞自己。多用鼓勵和欣賞的言辭來交流也有利於促進家庭和睦,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從而緩解選擇困難症的問題。
4、合理評估自我:選擇困難症的患者需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現有資源,明白自己當前最需要的東西,並充分相信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