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禪語道盡人生的句子,致自己 !(精闢)
1.佛陀讚許迦葉白佛說:“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時刻以一切眾生的利益為念,若產生輕忽之心,則是自我傷害。”佛陀稱讚道:“好啊,這是一個善巧的觀點!”
2.眾生的身體內有著金剛佛一般明亮圓滿、廣大無邊的能力,就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只是因為五蘊沉重的“雲”,就像瓶中的燈光不能顯露出來。
3.要放下一切,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或拋棄一位眾生,這就是慈悲;而將一切眾生都放下,則是智慧的表現。
4.人類在世界上就像置身於荊棘之中,心思不動,人也不會輕舉妄動;若心起動念,人就會輕率行動,傷害自身,痛苦深入骨髓,從而體驗到種種人世間的苦難。
5.容忍一時的侮辱,能夠消除自身一時的怒氣;耐心地忍受一生的屈辱,能夠改變他人一生的頑固與無知。
6.人在塵世間,並非是塵埃,塵埃存在於心中,並將其化為灰塵。世間之人,法則沒有確定的準則,只有在經歷種種法則之後才能認識到並非法之法;天下的事情總是未盡的,無妨讓它以不確定的方式來結束。
7.真正修行的人,可以在家庭和社會中修行。修行就是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事務,如何處理境遇。逃避現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透過歷練而獲得的。
8.佛陀說:“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株草就是一個天堂,一片葉子就是一個佛陀,一粒沙子就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地方就是一片淨土,一個微笑就是一縷因果,一個念頭就是一片清靜。”這些都是一種心態,若心中沒有執著,便可以將一朵花看作整個世界,將一株草視為天堂。領悟其中的道理,一朵花、一株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變成了花草。這個世界是真正的、善良的、美好的;是一個真實的法界,萬法皆隨順自然,所有的眾生都能實現佛果,隨時能夠覺悟成道。
9.人生何必太過於清晰明瞭?煮粥時要放入三份米飯和七份水。處理事務時要以三分私心和七分為他人著想。對待朋友要以三分認真和七分寬容。對待家庭要以三分愛和七分責任。閱讀文章時,要有三分專注於內容,七分品味其中的意境。人生需要權衡考量,適時的迷茫會讓生活充滿樂趣。
10.佛陀說,生命中的很多東西是遇到而不是追求得到的,刻意強求總會失去,而沒有期待過的往往會無聲無息地出現。因此,擁有一顆寧靜自在的心態,順其自然,順從緣起,不抱怨,不衝動,不過度,不堅持己見,不悲觀,不僵化,不驚慌,不迷失自我,不因物喜,不因己悲;順從緣起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11.只有心境平靜才能從容自在。心境平靜是一種境界,獨自坐著、獨處、獨行時,懷揣真誠,多了份淡定從容,傾聽生活中美好的聲音,發現人生中快樂的源泉。
12.人世間的來去都有因果,得失並非由個人所願。緣分來了就來了,我們無法抗拒;緣分離去就離去了,難以挽留。得到也不必過度歡喜,失去也無需過度憂傷。萬物順其自然,才會令心情舒暢;萬事隨順法則,才能達成願望。只有看開得失,生命才能不再慌張;只有以平常心面對,生活才能自在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