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語錄(佛教經典語錄英語)
佛學經典語錄
佛學經典語錄: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石一乾坤,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
2、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4、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6、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7、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1、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12、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13、一切皆為虛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4、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1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經的經典語句有哪些?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造塔功德經》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雜阿含經》第262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增一阿含經》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卷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
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阿彌陀經
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楞嚴經》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大寶積經第91卷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菩提本無樹,銅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多,以般若菠蘿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以般若菠蘿密多故,得阿那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菠蘿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菠蘿密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般若揭諦,般若僧揭諦,菩提薩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