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句和短句的修辭作用錦集76條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篇一:如何賞析詩詞名句

所謂名句,往往是富含哲理、朗朗上口、給人啟發的經典詩句。雖然經過時代的洗濯和沉澱,但至今依然廣被傳誦,散發著怡人的光芒。

 長句和短句的修辭作用錦集76條

名句之所以成為名句,主要是因為它在表現手法上比較有特色:有的是寫景方法獨特;有的是運用修辭,語言生動;有的用詞典雅,形象鮮明;有的是富有哲理,揭示一般規律,給人以啟迪;有的是感情濃重,意蘊悠遠,感人至深等。

所以對於名句的鑑賞,可以抓住這些方面來分析:

一、 分析名句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對偶、借代等,並且要重點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1、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透過豐富的想象,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借清風明月傳達詩人對朋友的牽掛、思念、關懷之情。

2、賞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一句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3.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同時也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十分工整。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二、分析名句中關鍵詞的特點,,根據具體情況從遣詞、修辭、造句仔細揣摩、理解煉字的精妙。

(“?”字運用了?修辭(描寫手法)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或“?”字不僅寫出了劇中含義,而且表達了?效果,抒發了詩人?的感情。)

1.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地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貼切,是對前途的展望,大江無阻擋地流向遠方,空間廣闊,開啟了詩人眼界,奔騰著詩人的想像,洋溢著詩人青春蓬勃的朝氣。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生”和“入”用擬人手法把江上景物當人寫,更顯出生機勃勃的自然情趣,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現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3、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段話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那裡寬闊無邊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下面一個“直”字則表現出了他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那荒漠上沒有任何山巒林木,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得用“長”來形容才算準確。另外,落日本來給人是一種悽楚蒼涼的印象,而在此處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

三、 分析名句中獨特的表現手法,如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虛實結合、以動寫靜(或以聲襯靜)、運用典故等。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2、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3、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寫作手法:詩人藉助奇特的想象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抒發感情:抒發了詩人期望統一祖國的宏願,表現了詩人寬廣博大的胸懷。

4、 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兩句詩一洗過去送別詩那種悲苦纏綿的情調,代之以積極、健康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勵。

三、 分析名句中蘊涵的深刻哲理,分析是要先從字面入手,重點放在由此推出的一般規律,體會它給人深刻的思考和啟示。

1. 沉舟側畔幹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

3.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語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告訴人們,只有志存高遠,胸襟曠達,才不會為私心雜念所困,追求功名利祿所累。置身於崇高的境界當中,心靈才能得以純潔而美好。

4.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語出朱熹《觀書有感》。詩句借喻寓理。啟發人們:人要達到心靈純潔,心海澄明,就得認真讀書,不斷補充新知。詩人以自己的讀書感悟透過比喻予以表達,寓意鮮明而又深刻。

5.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語出王灣的《次山固山下》。詩句寫景寓理。當殘夜還未消退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冉冉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的景物已呈露出春意。讀著這樣對仗工整的詩句,不禁使人明白,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離不開原有的舊事物,一箇舊事物行將結束之時,一個新的事物便已孕育其中了。新舊事物就是這樣交替更換著,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的決心和勇氣。它啟示人們要不

斷追求,努力攀登人生的頂峰,人生就會有更壯闊的境界。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句詞借自然現象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萬事難全,我們應該用豁達的心胸對待,不能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

四、從內容上分析,先把詩句翻譯一下,然後說一下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4.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生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

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1、從寫法和情感兩方面賞析“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3、從寫法的角度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你認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成為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麼?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為什麼廣為傳頌?

6、請你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賞析。

7、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8、賞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9、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和“圓”用得十分傳神,說說它們的妙處)

10、結合全詩賞析“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11、“黑雲壓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試分析其成為名句的原因。

12、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3、試分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含義及藝術特色。

14、賞析“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答案:

1、本句運用了互文的寫法,抒發了戍邊將士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3、詩人因為感悟時事,見到鮮花也落淚;惱恨離別,聽到鳥鳴也傷心。這兩句詩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借景抒情。

4、運用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方法,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新事物總要代替舊事物的哲理。情感慷慨激昂,樂觀向上。

6、這兩句詩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不僅寫出了時光匆匆不可待,而且蘊含著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讓人對未來產生美好的遐想。

7、這兩句話詩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不但慰勉了友人,表達了真摯情感,而且一反過去送別詩憂傷的情調,表達了詩人的豁達之情。

9、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準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風光,同時,融入了的孤寂情緒。

10、運用了對偶和誇張的修辭方法,氣勢磅礴地勾勒出奇特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為送別安排了典型的環境。

11、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出來。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方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

12、詩人借“東風”,對赤壁之戰加以評述,又虛構了一個帶有傳奇性的結尾。不僅表現出了詩人非凡的見識,而且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

13、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比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運用對偶、比喻、雙關修辭表現情感,形象生動,貼切感人。

1、從寫法和情感兩方面賞析“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3、從寫法的角度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你認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成為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麼?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為什麼廣為傳頌?

6、請你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賞析。

7、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8、賞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篇二:句子賞析的方法

句子賞析的方法

句子賞析的方法

1、它的修辭手法,

2、對整個文章或者是情節的作用,

3、體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什麼樣的精神,

4、它揭示的道理或給人的啟示

5、它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6、句式特點、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分析

常見的修辭應按以下步驟分析:

1、比喻

2、擬人

3、排比

句式整齊,有節奏感,讀起來琅琅上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強調了??(結合句意談)。

4、對偶

句式整齊,節奏感強,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

5、長句和短句

有節奏感,使文章語言鏗鏘有力,形成音樂美。

精彩句子的賞析角度(人教版必修教學論文)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閱讀考題在精彩語句的賞析上下功夫作文章,對於此類考題,學生往往失誤較大,答題時會出現要點遺漏、理解偏差甚至於答非所問等現象。那麼如何才能教會學生賞析文章中的精彩語句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其次是教

師要從學生的“學”出發,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控,真正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才能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自主學習,自讀自悟,成為自主獲取知識的主人。

中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一篇篇精美記敘文(包括小說、散文、科學小品文、雜文、新聞等)或華美精彩或凝鍊含蓄或優美流暢或質樸動人,可謂處處閃耀著作家智慧的光芒。學生對其文句進行賞析,不但可以提高對文字的鑑賞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佳句賞析任重道遠,得其方法事半功倍。句子無非是由片語句、由句生義、由義生情,所以,教會學生賞析精彩語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重點詞語著手,品句子之精髓。

一個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詞,所以古人說,一字千金。一個詞用得生動準確而精當,一個句子就有了精氣神,一個人物就因這一個詞或一個字活了。比如《故鄉》中描寫宏兒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一個“飛”字,寫盡少兒活潑和歡快,一個孩子,少不更事,他並不懂得生活的艱辛,也不理解搬家的意義,他的歡快與大人們的沉重形成一個鮮明對照。

又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衝破”和“橫渡”兩詞用得準確精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人民解放軍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衝破”寫出我軍進軍速度之快,其勢稅不可當,“橫渡”寫出人數之多,氣勢之盛,所向披靡。再用換詞比較法試試,如“衝破”換成“突破”,“橫渡”換成“渡過”,學生一經比較其表達效果立顯。

可以說,一個好詞就是這個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一個詞語,就也領悟了一句之深意。

二、從修辭角度出發,品句子之精妙。

春天的腳步近了。”此句用了反覆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強調了人們對春的盼望 ,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之信使駕著東風來了,春姑娘已邁步向我們款款走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此句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方法,對春天來臨時大地甦醒的情狀和山水太陽的變化作了一個宏觀的勾勒,使原本沒有生命的萬物變得生機無限,活力無比。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本句使用比喻、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又有氣勢地對春天的進行了讚美,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有序地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點。

從修辭角度賞析文章佳句,當然還要教會了學生掌握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只有二者兼顧,長期訓練,學生才能運用自如。

三、從表現手法切入,品句子之作用

從廣義看,文章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比如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象徵、欲揚先抑、想象聯想、正側結合、虛實結合、渲染鋪墊等,但品析句子時,我們最主要是從句子的描寫手法、表達方式、反襯、 烘托、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過渡照應、設定懸念、畫龍點睛等方面切入。

又如《社戲》一文中,“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裡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此句幾個老漁父的喝彩就是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透過老漁父的喝彩,側面烘托出雙喜這夥少年駕船技術的高超。

再如《蘆花蕩》開頭的環境描寫: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裡,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裡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裡躲避炮火去

了。此句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得到完整統一,在描寫優美自然環境的同時也交待了險惡的社會環境。

四、從聯絡上下文入手,品句子之深意

篇三:怎樣賞析古詩詞

一、多角度把握詩詞的內容。

2.關注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包括時代狀況、人文地理、思想、生活經歷等,它是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服務的。作為教師對這些背景資料都必須有所瞭解,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以及教學的要求做適當的選擇,以便於合理地運用於教學之中,使其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3.品味關鍵詞。 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最能體現古詩詞豐富的內涵,慢慢品味,詩詞的韻味頓生。 如劉禹錫的《秋詞》, “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勝”,一個字便否定了古來的悲秋觀念,表現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體會詩中的意象與意境。 意象就是用來寄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要領會一首古詩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①、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

5. 領悟深層含義。 古詩詞以含蓄委婉吸引讀者,必須透過字面意思去深刻領會詩詞的內容,意境。 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梅雨連綿,這在古典詩詞中常用來比喻、襯托無窮無盡的“閒愁”。《約客》前兩句描寫江南水鄉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為下文抒寫“閒”情作襯托,渲染氣氛,只是它不露痕跡罷了。“閒敲棋子”這一特寫鏡頭,以具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時寂寞、無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現時間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時間之長和候人者悵惘失望的情緒。

二、瞭解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

2.借景抒情:透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的感情。 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藉助於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3.託物言志: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如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詩人寫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現自己的高潔情操。

三、歸納古詩詞的題材和作品的風格特點。 古詩詞的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初中階段常見的古詩詞題材及的寫作風格有:

1.送別詩: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特別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別詩給人以迴腸蕩氣的美感享受,絲毫沒有送別詩所慣有的感傷與悲涼。

2.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大多是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

3.愛國詩: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如陸游、杜甫(沉鬱頓挫)、文天祥(慷慨激昂 視死如歸)

4.愛情詩: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5.哲理詩:是一種透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朱熹的《觀書有感》等。

6.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常用的手法有託物言志,象徵,比擬。如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田園詩:寫村居田園生活,透露出隱逸思想,抒發閒適心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此外,要注意培養學生積累一些有關古詩詞鑑賞的語言風格的常用術語、詩詞中的藝術形象類別等;注意培養學生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美古詩詞名句的習慣;注意培養用同型別詩歌比較的習慣,這樣,就能逐步提高學生鑑賞古詩詞的能力了。

句子賞析的方法

1、它的修辭手法,

2、對整個文章或者是情節的作用,

3、體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什麼樣的精神,

4、它揭示的道理或給人的啟示

5、它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6、句式特點、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分析

常見的修辭應按以下步驟分析:

1、比喻

2、擬人

3、排比

句式整齊,有節奏感,讀起來琅琅上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強調了??(結合句意談)。

4、對偶

句式整齊,節奏感強,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

5、長句和短句

有節奏感,使文章語言鏗鏘有力,形成音樂美。

(一)考點剖析:

“句式靈活”,是指在作文時能夠根據表達的需要,靈活運用各種句式,並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

常見句式有:①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動句和被動句;④長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變式句。這些句式恰到好處的運用,對於表情達意大有好處。

特別要掌握疑問句中的設問句和反問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比句和對稱句,以及常見的變式句。在作文中,能夠運用排比句,無疑會給全文增加不少亮色,而語言素質不高的學生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句式訓練可分三步:第一是變換句式,掌握句式的特點及其用處。第二是仿寫句子,模仿創新,學習運用富有藝術表現力的句式。第三是按規定獨立造句,創造性地運用句式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

訓練句式的目的在於寫作時能靈活運用。寫作時靈活運用各種句式有什麼作用?以議論文為例,用設問句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用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用長句可以進行縝密的論述,用短句可以表達堅定的信念,用排比句有利於羅列豐富的論據,用對稱句有利於形成鮮明的對照等,不一而足。

(二)名題舉隅

按要求作文。

開啟初中語文的一篇課文就是走進一個世界,窺見一段人生,感悟一種智慧,領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顆心靈。

請結合初中語文課文,以“感悟語文課文”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樸實、真切;文體不限(

——2010年山西卷

二、選好角度,立意新穎。

當然,並不是說熟悉的篇目、偉人就不寫。如果對這些內容有獨到的理解,能找準一個新的切入口,選擇一個新的角度來表現,也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三、注重細節,情真意切。

本題要求感情自然、樸實、真切,這是寫好考場作文的關鍵。感情真摯的文章最能打動人,也最能寫出新意。其實,只要考生善於捕捉細節,並能精心刻畫,化平凡為偉大,化樸素為精美,必定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優秀作文。

考場範文1:

走進語文的“百草園”

山西一考生

肥胖的黃蜂在前面帶路,輕捷的雲雀停在我眉頭,繞過那片碧綠的菜畦,我走進了夢中的百草園,不知不覺中一陣香氣浸入肺腑、沁人心脾,是花香,還是書香?

—一題記

走進語文的“百草園”是我童年的夢想,曾不止一次地望著姐姐的語文課本出神,多想快快識字,好把那積蘊千百年的精華也儲存在我摯愛的糖果盒中,那滋味定是無與倫比。

升人初中,美夢日益清晰,天天有語文課本相伴,日日在“百草園”中神遊,一字一句,一花一鳥,也便了然於胸。我飲過五柳的酒,望過少陵的嶽,賞過李後主的花;我邁進燕園古道,陪季羨林大師一起聽古藤的泣訴;我同魯迅一道回鄉見證世事變遷,世態炎涼;我讀懂了海倫凱勒無法感知光明的雙眸中對美好生活堅定的.嚮往;我也明白保爾經歷的苦痛,明白他那頑強意志體現的偉大,是多麼令人敬仰……這一切,我無比虔誠地感恩,並對那蘊藏更多寶藏的文學世界充滿嚮往。

園子不大,韻味無窮;書本雖小,海納百川。走進語文的“百草園”,認真閱讀,就不斷從那字裡行間窺見大幹世界;認真領悟,就能不斷從薄薄的紙張中增加生命的厚度;認真品味,就能不斷地從黑色油墨中汲取豐富的知識。一篇好課文能讓我欲罷不能,拍案叫絕。有許多課文甚至改變了我對人生消極的態度,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什麼是不變的真理。還記得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老師說,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還記得學習《熱愛生命》一文時,讀畢傑克倫敦筆下的主人公與狼搏鬥求生存的畫面,我淚流滿面;還記得《背影》中父親蹣跚爬上月臺時的細節,令我重新認識父愛,收穫溫情……

我懂了這麼多,但我更想做那“百草園”中的園丁,寫下自己的感悟來紀念回報那些讓我銘記一生的文學大家們。

但這又何嘗不是一件難事?我知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範文精解:

2、詳略得當,結構清晰。文章題記仿擬課文,下筆點題,引人入勝。接著緊扣題意,略寫小學時對課本的期盼,詳寫自己對初中課文的內容和感受,最後表達自己渴望做一名“百草園”的園丁,結尾用詩詞名句結束全篇,意蘊含蓄,美不勝收。

3、句式靈活,文采斐然。文章綜合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整句和散句靈活搭配,其語言變化多姿,產生特殊的美感。

考場範文2:

仰望背影

山西一考生

一女子,靜立在水邊。

翩躚的衣袂,浸溼在清漣。

落日下,你的背影說不盡的悽美……

日升

猶如初升的太陽,你沾著露珠,夾著清香,婀娜著你的腰肢,從我的瞳孔中走進……正如剛進大觀園,姐妹們都驚歎你的超凡脫俗,你的卓爾不群,你的婀娜多姿,那雙似水如泉的含情目,那彎似蹙非蹙的柳葉眉,在你的桃靨裡恰到好處,翻開那泛黃的古書,我的目光定格在你的臉上,但你卻悄然轉身,僅留下那絕美的身影,徒留我孤單在湖畔,成霜。

日升中,你的身影已定格在萬千讀者的心中,定格在我翻飛的思緒中。

投影

我希望是你指間的那泓清泉,映照你清水芙蓉的身影;我希望是你手中的那捲素紗,寄託你綺麗的才思;我希望是你手中的那柄花鋤,傳達你孤苦無寂的心聲……倚在水邊,你吟出“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疑問;憑著雕欄,你唱出“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哀怨;拄著花鋤,你誦出了“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悲情。寄人籬下,你用絲帕浸溼無盡的淚水,用話語包裹你柔弱的身軀。沒有王熙鳳的灑脫潑辣,沒有薛寶釵的賢淑端莊,更無史湘雲的大氣豪爽,在千萬隻眼的注視下,你唯將那孤寂的身影投在悽苦的心中,投在懂你的心中。

烈日下,你的身影在歷史的膠片裡輪迴。閉上眼,滿是漫長的午夜,你蒼白的背影;睜開眼,那地上的光斑漸漸隱去,正如你離開這渾濁的人間。

日落

你消瘦的背影,更加淒涼,手指間,掩映著你含情的目,帶淚的眼,受傷的身影。當你將寫滿往日情思的手稿一頁,一頁,幻滅在跳動的烈焰裡,用你僅剩的一絲力氣,割斷與這紅塵最後的一絲牽掛……我看到了你的背影,那麼高大,那麼耀眼。我知道,千千萬萬的讀者都看到了,陽光下你閃爍的背影,看到在這琉璃世界裡,你固守的最高價值……

朱自清的《背影》告訴我何謂父愛,而你的背影,卻告訴我何謂堅守。

琉璃世界的紅梅,我願長夢不醒。

——謹以此文獻給那顆仙草,希望在這六月的驕陽裡,她的背影可以綿延無盡。

——後記

範文精解:

2、選材恰當,視角獨到。從文學寶庫中選取典型人物作詮釋,表現出不俗的見地和對人物非凡的認知力。文章以林黛玉的認知為出發點,以背影為線索,選取林黛玉在《紅樓夢》中初進大觀園、葬花、焚書三件事情,亮出黛玉的動人之處,形象地表現出黛玉的個性與價值。對黛玉的欣賞與讚美,體現為一個“堅守”。考生喜讀書而善體悟,不從眾而持己見,實屬難得。

3、句式靈活,富有韻味。

文章筆瀉才情,語言曉暢,句式靈活。尤其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有效地增強了行文的氣勢;大量富含哲理的佳句,更為全篇錦上添花。長句短句相結合,古詩名句相呼應,營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三)寫作秘笈:

要避免追求形式,不加推敲造成的句子糅雜,句式零亂的弊病,必須保證各種句式的靈活安排,使全文語勢順暢,承轉自如,耐人品味。因此,在選擇句式時要注意:

(1)根據文體特點選擇句式。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可適當運用結構相對整齊、節奏感強的排比句式和加強語氣的否定句式;記敘文、散文類文章,應注重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錯使用,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增強語句的抒情意味。

(2)合理變換句式。寫作時要變換交替,各得其所,儘可能使行文節奏鮮明,生動活潑。整散句、長短句搭配,交替使用,要變化多姿,追求語言的整齊錯落之美,浪漫飄逸之秀,文章自然會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四)對點訓練:

按要求作文。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獨善其身、善心長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利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利是善良。

請以“善”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思路點撥:“善”是老話題,要獲得讀者青睞,就得要“老”中求“新”:一是挖掘老話題中的新含義,揭示時代賦予“善”的嶄新內涵。二是進行形式手法上的新包裝,可以描繪生活,表達真實感受;可以情景交融,打造人生情感世界。

張宗明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