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文言文短句傷感細選70條
田忌賽馬
孫臏①嘗與龐涓②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③之,欲隱勿見。
齊使者如④梁⑤,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⑥。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第⑦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⑧,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註釋]
①孫臏:戰國時著名軍事家。 ②龐涓:戰國時將領。 ③黥(qíng):在臉上刺字並塗墨,用作刑罰或防止逃跑。 ④如:往,到……去。 ⑤梁:魏國的都城。
⑥馳逐重射:賽馬賭博。重射,賭注很大。 ⑦第:只管。 ⑧臨質:臨場比賽。
參考譯文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已經為魏國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為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叫人把孫臏叫來。孫臏來了後,龐涓擔心他的賢能高於自己,嫉妒孫臏,就用刑法將孫臏的膝蓋割掉,並在臉上刻字,想把他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勸說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是個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非常賞識他,並且待如上賓。
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已經比了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
閱讀訓練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②龐涓既事魏,
③田忌信然之 ④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
6.龐涓為什麼要加害孫臏,又是怎樣加害孫臏的?(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①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
② 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
8.請從文中任選一個字仿照事例,運用批註的方式,作簡要賞析。
批註示例:“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的“陰”是偷偷的、暗地裡的意思。一個“陰”字可以看出龐涓的卑鄙無恥和心狠手辣。
參考答案
5.① 曾經; ② 已經;③ 對的; ④ 兩次。
6.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
7. ①齊國的使者認為他是個奇才,偷偷用車載著他到了齊國。②於是田忌向齊威王舉薦孫臏。
8.示例:“田忌信然之”中一個“信”字反映齊將田忌對孫臏的信任和器重。還有“疾”“善”“黥”“卒”等。
9.示例:做事要揚長避短,才能成功。不管從什麼角度,緊扣內容,言之成理即可。
原文: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譯文: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並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孫臏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來賭勝。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完後,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當作老師。
“字—詞—句—段—篇”是語言文字訓練的基本流程。在這個流程中句子教學處於字詞和段篇教學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認真進行句子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增長知識,提高思想認識,乃至學習運用語言進行表達,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一)指導句子的朗讀
葉老說過:“教學
老師可以採用多種的朗讀形式,例如加動作讀、配樂朗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句子朗讀到位了,學生對重點字詞理解了,對段落的意思也清晰了。
(二)注重句子的理解
句子教學的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常見的句子結構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絡,要用多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方法有:
1、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句子
2、從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
3、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
句子是若干個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子教學是詞、段教學的橋樑,是段篇訓練的基礎。句意教學是句子教學的中心環節,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組成的,每一段又是由若干句子組成的。一個句子雖然能完整地表達意思,但是段落中的每個句子卻不是孤立的。每個句子均有語境,即句子所處的上下文。因此,認真研究句與句之間的`關係,聯絡語境講解句意,有助於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田忌賽馬》這篇文章,第二次田忌贏齊威王的原因是課文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光讀這句話,會讓學生產生誤解,是不是其他的比賽也可以調換順序就能贏?不是的,這時就讓學生聯絡上下文,調換順序是要有一定條件的,要聯絡第三自然段孫臏的話“從剛才的情形看,他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來理解,讓學生清楚這是要仔細觀察、分析得出的結果。
(三)加強句子的訓練
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
1、讀和抄寫句子
讀和抄寫是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一種訓練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上對句子進行初步認識。特別注意標點符號,對於不同標點如句號、問號、感嘆號就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含義。
2、補充句子
補充句子是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句子,並把句子寫具體的一種訓練,是學生學習造句前一種過渡性的訓練形式。例如用“樹葉落下來”,進行補充“( )的樹葉,()地從( )落下來。”可以讓學生把句子意思表達更完整,也為習作打下基礎,使文章生動具體。
3、造句
這是一個常用的訓練方法,老師在學習到好的詞語或者一些關聯詞時,會讓學生練習造句。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體會在句子中的用法。在指導學生造句時,要注意句子是否正確,例如在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學生往往容易漏掉主語“誰”;還要注意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寫出內容各異的句子。
4、仿寫句子
例如“節假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這個例句就應該抓住“人山人海”這個詞,知道這是一句誇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例句,讀懂句子意思,抓住關鍵詞語在句子中所表達的意思,再動筆寫話。
總之,句子是詞語、段落和篇章的橋樑。在小學語文句子教學中,我們必須認清它的重要性,準確地把握內容,紮實訓練,以提高句子教學的效率,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