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句和整散句的作用收集76條
一、從遣詞造句的角度進行藝術加工,包括用詞、句式,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
二、從修辭方面提升,最常用的有:比喻、排比、引用。這三種修辭手法是高考散文的三大法寶。
1.比喻這種修辭手法本身的表達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從而使文章的語言活潑。這裡介紹其中兩種。 (1)暗喻,用“是”“等於”“成”等比喻詞。如:北京的隆冬乾燥寒冷,沙粒和雪珠刮在臉上,等於火星迸上樣,灼辣辣地痛。(本體“等於”喻體)
(2)借喻,本體不出現,只出現喻體。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喻心理、地位、社會的隔閡,本體不出現於字面)
2.排比在散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種類有:
(1)成分排比。如:我們總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總希望所有的機緣都能在同時出現,總希望整條路上都是和風麗日、鳥語花香。卻沒想到,追求完美的我們,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一種極端的不完美。
(2)句子排比。如: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大河,你只要無愧地做了浪花裡最純淨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要無愧地做了雲朵中的最祥和的一朵。
3.“引用”這種修辭手法是寫散文時常用到的。在文章中引用別人的話或典故、名言、詩文、故事或俗語。可分為明引與暗引兩種。
(1)明引,明白寫出引用的出處。如: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說的“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2)暗引,沒有寫出引用的出處,直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有風度的運動家,要有服輸的精神。“君子不怨天,不尤人”運動家正是這種君子。
引用這些典故、名言、詩文、故事或俗語會增強文章的文采。
三、在段落上拔高
1.名句串聯,即根據表達需要,將一些名言名句鑲嵌在文句中,串聯成文,造成一種前呼後應、排山倒海的`氣勢。如: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這弱小女子。“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嘆息。蘇東坡是“關西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2.夾敘夾議法,即一邊對自己選用的材料進行簡要的概括敘述,一邊根據材料的內容進行議論。
如: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恆的幸福。縱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於“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同流合汙而投身汨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昇華的卻是永恆的幸福。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後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下放的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制度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以屈原、、作為論據,證明“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恆的幸福”這一觀點。每個事例後都有一兩句精闢的議論,既深化了所敘述的內容,又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和強烈的震撼。
3.素描列舉,即用概括凝練的語言把所引事例講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體展開敘述。
如: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自己甚至謀劃誅殺自己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燬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4.正反展示,即正反列舉,使所論述的內容正誤分明,是非顯豁。
如:商紂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的下場;唐太宗虛心納下,開創“貞觀盛世”;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諫於不顧,無奈客死他鄉;齊威王善於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這樣的事例不勝列舉,“從諫如流”勢在必行。
文段選用了商紂王、唐太宗、楚懷王和齊威王四個論據,反正結合,對照鮮明,充分說明了對待進諫不同的態度,必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從而證明了“從諫如流”的重要意義。
一、文學、文化常識
1、文體知識
1.1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今體詩)
區別:唐以後,句數4/8、字數5/7,雙句尾字押韻、頷聯頸聯對仗(格式、詞性相同,意思相關或相對)。
例:詩經(無衣、伐檀、碩鼠、蒹葭、采薇)、楚辭、孔雀東南飛、木蘭辭、曹操、詠史、陶淵明、敕勒歌、夢遊天姥吟留別、琵琶行、
1.2詞
別稱:長短句、曲子詞、詩餘
特徵:詞牌名(與內容無關)、標題可有可無、一般上闋寫景敘事下闋抒情議論
分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
流派:婉約——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豪放派——蘇東坡、辛棄疾、范仲淹、岳飛、陸游
1.3曲
分類:小令、散曲、雜劇
特徵:宮調、曲牌名、標題可有可無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元曲三要素:唱(唱詞),科(動作),白(對白)
2、作家:姓名字號、朝代、世稱、風格流派、作品
3、課內名句
二、內容鑑賞(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1、景物:季節時間、地區、花鳥魚蟲、山水日月、風雲雨雪
2、場面:農事、戰爭、狩獵、祭祀、慶典、離別
3、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情感
三、主旨情感
1、憂國憂民
1.1對黑暗的憤慨
1.2對離亂的痛苦
1.3對百姓的同情
1.4對國家的擔憂
2、建功報國
2.1建功立業的渴望
2.2報國無門的悲傷
2.3保家衛國的決心
2.4山河淪喪的痛心
2.5還才不遇、仕途失意、壯志未酬的悲嘆
3、思鄉懷人
3.1遊子思家人
3.2戰士思故鄉
3.3閨婦思離人
3.4思友人
4、生活雜感
4.1山水田園的悠閒
4.2古今變化的感慨
4.3年華老去的傷感
4.4淡泊名利的志向
5、四季
5.1春:初春——生機——喜;暮春——短暫——悲
5.2夏:初夏——暖和——閒;仲夏——炎熱——煩
5.3秋:初秋——豐收——喜;暮秋——凋零——悲
5.4冬:嚴寒無生機——悲;嚴寒有生機——喜
四、意境
1、雄渾擴大,深邃悠遠:江河湖海、山林平原、大漠星雲、國家歷史
2、小巧玲瓏、精細秀麗:花鳥魚蟲、星月小物
五、手法
1、時空關係:由遠及近,遠近結合,點面結合,移步換景
2、動靜關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以無聲襯有聲
3、虛實關係:古今、未來現在、遠近、想象眼前
4、情景關係: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直抒胸臆
5、聯想——想象,比喻——象徵,用典——引用(化用),對比——類比,白描——比興
六、語言鑑賞
1、字詞鑑賞
1.1凝練性:準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
1.3音樂性:使文字富有節奏感/流動性
2、修辭鑑賞
2.1描繪類:比喻、比擬、借代、誇張
更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物件……的特徵
2.2結構類:對偶、對比、排比、反覆
突出了……的特徵/主旨,強調/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更有氣勢
2.3表達類:反問、設問
增強語氣,引發讀者興趣/思考
3、句型鑑賞
3.1整散結合:於整齊中加入變化,使語言流暢而有氣勢
3.2長短結合:增強節奏感
1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吳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聲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淒冷、感傷的氛圍。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姑且一試。題就不答了,山東和上海的答題思路不全相同,例如第二題的答案有一個得分點是“孤舟是全詩的"線索”我就不贊同。以我的思路解這首詩分四步。第一步解題目:對題目做斷句,吳松/道中/二首,有意義的詞是“道中”,由此生髮出的情感可能有思鄉和建功立業的雄心。第二步解: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跟蘇軾一樣仕途坎坷。第三步解註釋,這首沒有,跳過(有註釋要特別注意對背景、生平和典故的註釋)。第四步才是讀詩,抓詩眼。所謂詩眼,就是直接表現情感的詞。這首詩的詩眼是“孤”。第五步解意象,找找能反映詩眼的意象,例如雨瀟瀟、葉飄、雁、征帆、霜月。這些意象組合起來,這首詩要表現詩人在路途上思鄉是基本無疑了。在考手法上山東卷這篇是考的簡單了——分析“孤帆”意象對教育大省山東的考生來說簡直送分。至少也得考第一句的“虛實結合”手法。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句式的變換"是語言應用中語言表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的高考題都有涉及,而且分量不輕,其中的某些題型還比較刁鑽,因此,有必要作為一個專題分析,練習.從形式上看,本能力點一般採用文字表述題的方式進行考查,有時也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主動句與被動句變換,長句與短句變換,常式句與變式句變換,整句與散句的變換,句子重組是高考考查的熱點.估計今後的句式變換試題會出得更靈活,更科學,更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更符合新時期人才選拔的實際.
(2)教學目標
掌握長句與短句變換的方法和變換規律
掌握整句與散句變換的方法和變換規律
(3)教學重點,難點
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長短句變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佔用課堂多一點時間,整散句變換可以適當少用時間.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學習思路基本按照熟悉概念——找出特點——掌握方法——例題練習——高考題鞏固的模式進行.特點和方法儘量引導學生自己分析,自己總結,達到印象更深,掌握更牢固的效果.例題力求有梯度,由易到難,更加符合思維發展的規律,最後用高考題加以鞏固.既使學生掌握方法,運用自如,又把握住高考出題方向,為迎接高考做好這方面準備.
三.說教學過程
匯入:
句式就是句子的結構方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或適用於不同的語境.
變換句式就是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將一種句式變換成另一種句式,要求內容表達準確,語氣恰當,上下文協調一致.
變換句式的原則:
不改變原意;②不能改變內容;③可增刪個別詞語;④注意層次及邏輯關係;⑤儘量避免重複,可用指代詞簡化.
長短句變換
長句和短句是相對而言的,詞語多,結構複雜的句子就是長句;詞語較少,結構簡單的句子就是短句.
長句能表意嚴密,內容豐富,精確細緻,常用於政論性的和在文學作品中描寫自然景色,心理活動的內容.
短句節奏短促,簡潔明快,表意靈活, 適宜於敘述性的,尤其適宜於表現緊張的氣氛,激越的情緒,堅定的語氣等.
長句變短句
長句(單句)的特點一般有:
一:修飾語(定語,狀語)多
二:並列成分多
三:某一成分的結構比較複雜.
針對以上特點找策略:
①先抓住句子的主幹,明確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後抽出附加成分,將它們變成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短句.
例1,把下面的長句改成三個連貫的短句
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裡,收藏著一隻出土於埃及加達地區,製作於公元前32世紀,形狀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國風格的陶罐.
答案:a,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裡,收藏著一隻出土於埃及加達地區的陶罐.b,它製作於公元前32世紀.c,陶罐形狀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國風格.
做學案上練習例2
②找出句子的主幹,讓並列的修飾語分別變成分句.
例1,把下面長句改成較短的句子
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生產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的機器人.
答案: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生產這樣的機器人:它們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
做學案上練習例2
③抽出複雜的修飾成分中的一部分,改為複句裡的單句,再讓其他的修飾成分分別作分句.
例如: 在牧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騎著棗紅馬,穿著藍色蒙古袍,腰間繫著豆綠腰帶,身上揹著紅十字藥箱的青年.
答案:在牧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騎著棗紅馬的青年,他穿著藍色蒙古袍,腰間繫著豆綠腰帶,身上揹著紅十字藥箱.
做學案練習2,鞏固所學,掌握規律
學生總結長句變短句的規律.
短句變長句
短句變長句的過程與長句變短句的過程相反,找出長句的主幹句,然後把幾個短句中的其他內容變為長句裡的修飾成分;或把短句中分別與中心詞搭配的修飾成分合並在一起與中心詞搭配.
例,提取下列材料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名片"下定義
名片是一種比較小的硬紙片
名片主要起
名片一般在與人交往的場合使用
名片上印有姓名,單位,身份,地址和電話號碼等內容
答案:名片是上面印有姓名,單位,身份,地址和電話號碼等內容,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自我介紹用的比較小的硬紙片
(三),整散句變換
結構相同或相似,排列齊整的一組句子叫整句.結構不整齊,長短句交錯運用的一組句子叫散句.
整句變散句:將各個句子中重複使用的詞語去掉,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不遺漏內容要點即可.
散句變整句:先確定一個基準句,以此為標準調整改造其他句子使各分句語法結構相同或相似.
例1 將下面畫線的文字改寫成散句.
這些詩將觸動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歡樂,使你憂愁,使你深思.
解析:解這道題,方法很簡單,只需刪去後面三個重複使用的提示詞"使你"即可.
答案:這些詩將觸動你的心,使你激昂,歡樂,憂愁,深思.
學生做學案練習
例2 將下邊畫線的文字改寫成排比句.
度過了討飯的童年生活和在財東馬房裡睡過覺的少年時代,青年時候又在深山老林裡找過短工,他簡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麼叫做困難.
解析:解這道題,可以以"童年","少年","青年"三個時期為並列點進行調整.
答案:他童年時候討過飯,少年時候在財東馬房裡睡過覺,青年時候又在深山老林裡打過短工.
學生做學案練習
(四),進行學案練習等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