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最紅的短句美文匯合60條
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現在的朋友圈,圈子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少,廣告越來越多、動態越來越少,弟湯越來越多、真話越來越少……是這樣嗎?好像是。
有一段時間,我和許多人一樣,很少刷朋友圈,發自己的動態了。直到有一天,我陪幾個客人吃飯,其中兩位是相交十幾年的好友。因為兩人身份職業不同,工作生活城市相距甚遠,平時幾乎沒什麼見面的機會。有一段時間,其中一方公司出了一個比較大的事,大到驚動了媒體,愛上網的人都知道。作為朋友的另一方,自然擔心不已。那天在飯桌上,他憨憨地笑著對朋友說:“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發朋友圈,只要看到你在點贊,就知道你沒事,我就放心了。”然後,兩人一起哈哈大笑……事情早已過去,事故成了故事,而旁聽的我卻為之動容。
是的,無論朋友圈如何嘈雜喧囂,都無法改變一個現實:真正的朋友,還是在你的圈裡,還是在默默地關心和支援著你。在你歡樂時分享著你的歡樂,你煩惱時分擔著你的煩惱,你需要時出現在你的身邊。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時候,以吸引你關注的方式,來驗證你的安好。在那個小小的紅心後面,其實是一份濃濃的關心,所以,有一種朋友,就叫“點贊就好”。
再想想我自己,朋友圈裡有一百多位朋友,因為工作與生活的節奏,我不一定會為每個人每條動態都點贊,我自己也從不要求朋友這樣對我。有一位朋友,平時似乎並不每次都為我點贊,但有次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求助資訊後,這位朋友很快就私信問我,問題解決沒有,讓我倍感溫暖。
微信朋友圈,已經從最初的私密親友圈發展到工作加生活的`交流圈、聯絡圈、展示圈。朋友圈與微信已經成為強大的社交平臺與營銷工具,儘管很多人吐槽朋友圈展現的生活工作狀態有粉飾美化拔高之嫌,但我覺得這並非不可理解,畢竟誰都希望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現給他人,只要不傷害別人、損害別人就可。其實朋友圈也是現實的延續與聯結,它的強大功能能讓遠在天涯海角的朋友近在咫尺,能讓無法朝夕相處的朋友關注甚至參與對方的生活……這種“我在你身邊”的感覺,是許多通訊工具社交網媒達不到的。走到今天,與其指責人們是不是總在刷朋友圈,還不如關注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熱氣騰騰地生活、認認真真地工作、真心誠意地交朋友。
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到今天的“微信QQ千里傳音”,變化的是時代、是技術,不變的是人們對溫暖真情的永恆渴求。對於真正的朋友來說,無論你贊或不讚,他都在這裡。因為,真心能感知真心,默契能換來默契。有一種朋友,叫做“贊或不讚,都好”!
我過去喜歡給別人點贊,在注意到微博的點贊功能後,就經常四處給他人的微博點贊。有時候,我也會因別人的一句讚美而興高采烈,因沒有別人的點贊而心灰意冷。後來我就想,與其等著別人點贊,為何不自己給自己點贊呢?
一位心理學者說:“愛自己就要多對自己說讚美之詞,允許自己犯錯誤,允許自己做傻事。”人生本就需要得到鼓勵和讚揚,許多人做出了成績,往往期待他人來讚許。其實光靠他人的讚許是不夠的,何況他人的讚許會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難以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或滿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護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恰當地給自己一些獎勵。英國暢銷書作家勞倫斯曾這樣評論一些著名歌手:“為什麼許多名噪一時的歌手最後以悲劇結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舞臺上,他們永遠需要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但是他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來自自己的掌聲。”
給自己點贊,並不是讓我們盲目樂觀,而是意味著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一位作家說:“一個人只有徹底地接納自己,認同自己,才能夠在自己的世界活出最耀眼的風景。”我們雖然都不完美,但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多看到自己的好,並勇於為自己的好點贊。一句話,就是要自己首先無條件地喜歡自己。《莊子》中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上天賦予了子輿很多缺陷:駝背、隆肩、脖頸朝天。朋友問他:“你很討厭自己的樣子吧?”他回答說:“不!我為什麼要討厭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左臂變成一隻弟,我就用它在凌晨報曉;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變成彈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鳩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變成車輪,精神變成了馬,我便乘著它遨遊世界。”學會給自己點贊,就是學著去發現並欣賞自己的好,只是有時“其實你很好,你自己卻不知道”。
為自己點贊是自信的表現,自信是贏得他人信任的根本。楊瀾採訪噹噹網的俞渝,問她:“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兒?”她說:“長相。”為此,她曾經自卑過,可是後來她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功。於是,楊瀾又問:“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反而越來越自信,越有氣質和光芒了呢?”她回答:“自己接受自己。”楊瀾聽了忍不住讚歎,說這一點值得許多女性借鑑。歌手張棟樑唱道:“努力的對自己好,你用微笑回報。”讓自己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讚美自己,因為“先愛你自己,別人才愛你”。請記住: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說:“自我欣賞或自我讚美,其本質正是對自我成功的一種最直接的暗示。如果一個奮鬥者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成功’!那麼他就會像得到神助一般,必將取得成功。”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挺自己一輩子。
當點贊這個詞風靡網路,漸成百姓 手裡的一種特權時,我不時抬起頭仰望。彷彿時代的潮流正在改寫一種風氣,正在以摧古拉朽的正能量顛覆所謂的特權和堡磊。這種似虛擬的評判出現,帶動場內外的公平意識一片譁然,彷彿正在吹響引領百姓生活的前奏,讓百姓手裡的權力唱響心中的願望。
從古到今,為公平正義獻身的人何止千萬,為神聖法律呼喊的人又有多少?當我們把視野凝聚到今天的現實生活,我們在驚歎之餘確實有點應接不暇。傳統和現實無法對接會出現代溝,理念和意識不在同一個層面交流會出現分化,思想和信仰沒有包容性的主張作指導會僵化失衡。傳統是積累的經驗,現實是傳統的繼承。與傳統徹底決裂不可能,延續傳統發展的理念不現實,在現實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變革方為正道。我們不可能脫離現實而獨立存在,不可能遺棄所有的經驗積累自尋門路。我們的先人一直在選擇適合人性發展的法律,一直在探索持續平衡發展的制度模式,不過從發展的軌跡看,每前進一步都將付出沉痛的"代價。
社會發展到今天,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會感到日新月異。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已經履職,有多種不敢想正在變成現實。受傳統影響深厚的人沉默了,他們因多種不適應會想到淘汰這個詞,雖嘴裡有時還唸叨從前的輝煌,但對當今的盛世是心悅誠服的。我們對豐富多彩、方便快捷、生活節奏和質量明顯提高、現代化的功能設施更趨合理完善自不必炫耀,值得玩味和點讚的是法律和制度貼近人性:戶籍制度本是一種流動性的管理措施,高考制度本是一種綜合效能力的測試和選拔,法律本身具備人性平等、公平正義的神聖責任,是人人守護不可逾越的天神,是超越任何權威、賦予和現實人性平等的特殊武器。最近這三項權威正從神壇走下,讓戶籍不在是流動的制約和障礙,讓高考和選拔不在是刻板和模式上的寫生,讓實踐能力、應用能力、探索能力解救脫節難題。讓法律擔當起每個人擁有的武器,用它實現每個人心中美麗的願望。
從今天的生活可以預示未來。最近在戲曲頻道看少兒戲曲選拔賽,小則3歲大則十歲左右,表現的如此從容靚麗、聰惠過人有點不可思議。一細想,多種不可能已經變成可能是不爭的事實。就自己的小孫女藝檬而言,一個剛剛過2週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飯,自己解決大小便,模仿大人洗臉、梳頭、洗衣、清理衛生。更有趣的是她可以連續用詞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背詩讀數,每天喊著要寫作業。最近迷上了姑姑的愛派,自己可以找到喜歡的動畫,跟著裡面的動物互動,自言自語,學到許多知識而且可以隨時表現。如果讓幾位老師同時教也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從此可以想象,網路不僅可以改變成年人的生活習慣,同時可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的發展方向。我們沒有必要擔心未來,應該擔心我們自己儘量縮短淘汰的時間,少拖發展的後腿,做一個有益於發展的人。
生活在改革中發生鉅變,這是制度和體制上的適應帶來的結果。儘管改革在路上,永遠進行時,我們知道這是真實有效的發展方向,是人民大眾完全擁護改革方案;儘管系列化的舉措還需完善,我們知道只要心繫人民貼近大眾,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美好,強國夢一定能夠順利實現。我們作為一分子,應該渾身充滿激情,為擁有這樣的生活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