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電影文案短句摘錄70條
相傳古代塞普勒斯島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國王叫皮格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脈脈地凝視著“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無限的深情終於使象牙“少女”活了起來,皮格馬利翁的願望實現了,與她結為伉儷。這種由於真誠期待而出現的現象,被形象地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為了驗證這一現象,在動物與學生中分別做了實驗研究。
羅森塔爾把一群小老鼠分成兩組。A組交給一個實驗員,並告訴他這一群老鼠特別聰明,要好好訓練;B組交給另一個實驗員,告訴他這是一群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穿行迷宮的訓練。對於老鼠來說,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它們會經常碰壁。只有有一定記憶力、一定智力的老鼠才有可能先走出去。實驗結果發現,A組老鼠比B組老鼠聰明,都先走出去了。事實上,這兩組老鼠都是普通的老鼠,只是羅森塔爾教授在告知實驗員時暗示了有“聰明”與“不聰明”之分,於是,實驗員採取的方法與對老鼠的期待就不同,從而造成了奇妙的結果。
這種實驗被羅森塔爾等人同樣地運用於學生的研究之中。1968年,羅森塔爾等人在美國的一所小學,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各選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做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將“最佳發展前途”名單悄悄交給校長和教師,並一再叮囑:千萬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個個成績進步快,情緒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老師感情特別深厚,最後都成為名副其實的優秀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因此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其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也被總結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暗示的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成信念。可見,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積極的暗示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暗示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暗示。
此外,皮格馬利翁效應會對人的生活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但是千萬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為外界的鼓勵和批評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如果總是因為別人的態度而改變自己的話,那就永遠也不會成熟。
今年暑假縣教育局舉行了師生讀書活動,要求教師讀的是《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整本書的主體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教育期望及涵義。作為教師一般來說只需瞭解“皮格馬利翁效應”就足夠了。
在假期中,透過認真閱讀羅森塔爾的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今後在的教學時,一定要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教育實踐中:教師就是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都具有巨大的潛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們孔莊小學是沛城鎮“生態課堂”教學的試點學校,由於是“小班化”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全面素養得到了提升,學校面貌發生了徹底的改觀,辦學質量大大的提高,在當地及周邊地區產生了較大影響,吸引了不少不屬於施教區或者外地的孩子來我校上學,因此生源還算樂觀。在好多老師的潛意識中,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不好,原有的知識水平和我校的沒法比,把學習不好的.責任推到學生身上。“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皮格馬利翁效應就體現了這一點:暗示的力量,這一點
在本人身上也有深刻的體會。
如:我班從外地轉來一名叫魏煊的學生 ,這孩子還算聰明,但字寫得一點不好,字型小不說,又輕又草,更別說寫字要領或技巧了,連握筆姿勢也不正確。剛開始我一點點地給他講解,必要時手把手地教他,可我堅持一個多星期,也沒見他有多大改進,就有些不耐煩了“哎,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基本功就是差,老師使出渾身的解數也沒用!”有時我也對他說:“你的字就這樣了,怎麼寫也寫不好了。”可這孩子不聲不響的,一直在那兒默默地寫。看著他這種執著的勁頭,我深深地被他感染了 ,不由得鼓勵他:你只要這樣堅持,你會寫一手好字的,結果半學期不到他寫字的進步星是全班最多的,而且基本上做到了:正確、規範、勻稱、書寫流暢。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之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那麼,應該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呢?以下的方法對我很有所啟發,現摘抄如下:
1、用愛心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2、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精心去培養,使之不斷髮揚光大。
3、如果學生有了缺點,要耐心幫助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克服糾正。
4、不把學生的錯誤公開。
5、過激的批評後,要適時的降溫。
6、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批評。
7、多給學生留面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訓斥、指責學生。
8、強調學生的優點比批評優點更有效。
9、多花時間與學生談心。
10、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成敗體驗。
11、每天規定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分享。
新學期,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學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學生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了。
我們來看一下結果:一年之後,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
知道結果後,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並不比別的學生高。這兩位教師哪裡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得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閱讀《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便更進一步瞭解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將教師比喻為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形象地說明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本人所在學校是江蘇省三星級高中,由於諸多客觀因素,生源質量不容樂觀。學生不可避免地感覺到物理難學,因而成績不理想。在潛意識當中,我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不夠,把學不好物理的責任推到學生身上。“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皮格馬利翁效應體現了暗示的力量,在本人身上,教訓頗為深刻。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提醒我們:自尊心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那麼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呢?
以下的做法對我有所啟示:
1.不故意為難學生,以免讓學生感到難堪。
2.不把學生的錯誤公開。
3.過激的批評後要適時地降溫。
4.用愛心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5.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
6.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耐心去培養,使之不斷髮揚光大。
7.如果學生有了缺點,要耐心幫助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克服糾正。
8.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說成敗體驗。
9.多給學生留面子,不要當著別人訓斥、指責學生。
10.每天劃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分享。
11.強調學生的優點比批評缺點更有效。
12.讓學生負些責任,讓學生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3.多花時間與學生談心、交流。
14.勇於向學生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