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滋養親密關係?四種依戀模式提前知曉!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如何滋養親密關係?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這裡我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你們有沒有這種心理?想要依戀對方,又害怕沒有依戀,同時又害怕過度的依戀...有這樣的心理其實也正常,因為這正是親密關係中的兩難。

如何滋養親密關係?四種依戀模式提前知曉!

與人的情感連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在面對風暴時,有一個人站在身邊與你共進退,和一個人面對時的感覺完全不同。很多人之所以害怕親密關係,是因為害怕被拋棄或者被吞噬。

所有的愛情關係,都是親子關係。我們在童年沒有獲得的滿足,都希望能在另一半身上得到滿足。一個人在匱乏和危險的時候,就像回到小時候,需要對方的注意力和關心。當對方給予一點關心,就像對方扮演了慈父或慈母,我們會身不由己愛上ta,當然,這更可能是假象。當我們寄希望於他人,無法自己滿足自己需求時,會期待對方是無所不能的神,滿足我們所有需求。但我們也都很清楚,沒有人能做到,即使神也不行。所以,親密關係往往非常脆弱。

在親密關係中,有四種依戀形式:迴避型、焦慮型、紊亂型和安全型。

1、迴避型人格:喜歡跟機器在一起,不喜歡跟人在一起。在他們的幼年時,自己的正向需求,沒有從養育者身上得到滿足,所以轉而向不會拒絕自己的機器求滿足。

2、焦慮型人格:因為太迫切建立情感連線,導致很難真正建立情感連線。總需要對方幫自己解決問題,或要求對方使自己完整,對伴侶期待過高。俗稱很作很黏人很妒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導致雖然極度缺乏安全感,卻總將對方推離自己。

3、紊亂型:最痛苦的一種型別。會被對方吸引,又怕被傷害,很難保持長期健康的親密關係。儘管有難以控制的情感需求,卻傾向於迴避自己的感覺,因為怕被戀人傷害。這也與嬰兒期養育者沒有以適當的方式照顧緊密相關。

4、安全型:在關係中,自己的需求能夠自給自足,能夠給對方空間;有邊界,也不怕被對方吞噬。這是最健康的一種依戀關係:在有自我的情況下,與他人連線;在能滿足自我的情況下,去滿足他人,也能坦然向愛人提需求。

研究表明,基因是控制我們一生的因素,非常先天。但周圍的環境,卻能控制哪些基因可以發展出來,哪些基因不發展出來。也就是,我們能透過後天的學習,影響自己的基因如何表現。這不是一件很勵志很美的事情麼?

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不是安全型的依戀人格,那麼後天依然可以透過重新養育自己的方式,發展出這種健康的依戀形態。帶著愛自己,覺察自己,對自己有耐心的態度,與他人連線,我們每個人都值得美好的親密關係,願我們常在寵愛中被滋養。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