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表白牆是怎麼運營的(適合高校表白牆的話題)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圖片:納豆家

大學裡的表白牆是怎麼運營的(適合高校表白牆的話題)

01

我先談談為什麼大家會沉迷“表白牆”這件事。

在我的理解裡,表白牆一直就是和貼吧差不多的。只不過,表白牆有一個“投稿”功能,也因此,我覺得搗鼓出來表白牆的傢伙大概也是學過心理學的,如果有心理學專業的同學,畢業論文的思路這不就開啟了嘛。

別小看這個小小的改動,這就讓“上牆”成為一種回饋機制。投稿成功後,投稿者的大腦會分泌一種神經遞質——多巴胺。

這就導致了投稿行為會上癮。而反饋機制又分為好幾層:第一層,投稿上牆;第二層,引發關注;第三層,輿論聚集;第四層,投射現實……投稿之後,會期待被上牆,然後會期待大家的評論,然後期待大家的轉發和討論,然後是期待現實中能聽到身邊人都在討論,或者引發現實行為,譬如“撈人”。

這就是投稿上牆者的行為動機。

喜歡翻看錶白牆的行為,是一種心理慣性。簡單來說就是好奇心,會引起觀者內側前額葉皮層的刺啟用動,如果投稿的事件是和自己相關聯的,會引起眶前額葉皮層中的神經活動。這就是看牆者的行為動機。(這一段分析,我有查資料,但本人的心理學只是剛剛入門,對於具體的生理名詞描述如果不準確還請專業人員指出,我會予以改正)

因為校園是相對封閉的社群環境,表白牆的初衷,顧名思義,就是和愛情有關係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討論熱點,這種激烈刺激感受也會加強。心理學就是這麼個道理,投稿上牆行為和看牆行為都會成癮。

而貼吧發帖,只能滿足單純的分享慾望,沒有門檻沒有即時回饋機制。這就是為什麼兩者貌似差不多,但是表白牆會快速發展甚至取代了貼吧的影響力。

上癮這事我不擔心,等咱們同學畢業了,脫離了這個熟悉的社群環境,就對錶白牆沒興趣了。

我擔心的是你們已經模糊了現實和網路的界線。

02

表白牆,並不真的是網路上的一面牆。

你們投稿的時候,網上回復你們的,是人,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一群。但總之,網線那頭並不是一塊磚頭。

是的,賣了。其實他們設立表白牆也只是因為“好玩”,過程中也沒有任何經濟收益,所以當有人出價買他們的賬號時,這個意外收穫,很快得到了團隊一致同意。

後來學生髮現這個賬號內容改成釋出大學生兼職、二手交易。

所以,你們以為的表白牆,是可以安心存放秘密和隱私的樹洞。但實際上,你們不知道對面會不會是你的同學,甚至他們不是你們的同學,卻輕鬆獲得了你最隱秘的資訊。

03

表白牆成了戰場。

現實交流最大的壁壘是真實和坦誠,網路交流最初的流行和興起,也是因為可以不加掩藏,足夠真實坦誠。但,你以為網上的內容都還是真的嗎?

“求匿”是表白牆投稿的高頻詞彙。這兩個字就掩蓋了發帖者的真實性,不敢暴露自己,一部分是因為個人性格原因,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內容缺乏誠信保證。

“撈人”是表白牆關注度最高的內容。這個行為包含著“偷拍”和“破壞隱私”兩個弊端,投稿者求匿,卻希望動用現實力量挖掘一個“素人”的資訊,網友樂在其中,卻沒有尊重被撈者的意願。

邊際效用遞減作用。當你們習慣了投稿和看牆的愉悅,相同的內容你們會有“審美疲勞”,然後,觀者會開始期待獵奇,表白牆的經營者會越來越挑選衝擊力牆的內容來維護觀眾熱情,也就是流量,而投稿者也會被流量引導,去突出內容裡矛盾點。有些明明是很小的事件,也會被放大,修飾文字,營造衝擊感。發帖人最初只是想過過嘴癮,卻不知道會給自己帶來怎麼樣的麻煩。

你以為匿名,就真的沒有麻煩嗎?等麻煩真的找上門來,你能搞定嗎?

04

最後,我想告訴你們,你們看到的表白牆,可能就是一個個為了引流的故事。

前段時間,我有個學生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對方是社會人士,就企圖在網上“撈人”,就有不明真相的網友大量轉發,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當時學生找到我,我指導學生處理好了這件事,當然,不是透過網路。因為有些事情是需要面對面現實解決的,本來是個體之間的溝通問題,但是一旦上了網,溝通的初衷就脫離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引導輿論。這樣不會讓問題被解決,而只會讓事情升級,甚至更加糟糕。我的學生也對我比較信任,所以後來介入以後事情處理的很快,這件事情裡還有學校幾個部門幫助。

可就在事情處理好的第二天,學生找到我,給我看手機,有人以學生的好友名義,發了一個“求助帖”,學生的個人重要資訊基本曝光,遭遇的事情被添油加醋。而這其中還有我的身影,當然作為輔導員,我肯定是這個帖子裡的反派之一了,對學生的遭遇無動於衷甚至強加威脅。

這就是為什麼網上現在各種對立關係特別突出的原因。有爆點,引互動,夠獵奇,而且不必負責……

學生著急的眼淚都要下來了,擔心好不容易平息的事件因為“無中生友”而又引起新的麻煩。學生說自己給對方發了私信,說明自己是當事人,說自己的事情已經處理好了,而且沒有委託任何人發帖。可對方沒有理睬,畢竟這一篇的流量是幾個月裡最高的那個了,當然啦,比起我的流量,也只是一個零頭多一點吧。我和學生溝通了一下,給了他一些建議,這件事基本已經翻篇了。

學生至今也不知道那個投稿人是誰。

05

咱們同學很多沒有真正經歷過社會現實,對於問題的思考還是比較簡單直接的,網路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認識世界的渠道,但同時,也可能會成為一個破壞現實世界的深淵。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網路成為對現實事件的監督,有一天,你或許也需要透過網路表達自己的訴求和觀點,這些我明白我理解。所以,我們更應該知道在網上發聲是有價值的。

表白牆的初衷很好,但現在已經迷失了初心。至於表白,真正的勇氣,不是偷拍某個人,然後躲在鍵盤之後掩蓋自己的真面目去試探心意,而是面對面的表達心意。缺少了基本的尊重,就不足以稱為表白。

而至於觀眾,我們看個熱鬧的同時,也不妨多一些理性。多審視自己的初心,上網原本是為了休閒,後來是成為工具,而當我們賦予了虛擬世界的社會屬性之後……

我們選擇網路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標籤: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