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最近金星主持的一箇中國式相親電視劇節目火爆熒屏。看的人非常多,那個影片彈幕都能把電腦螢幕給遮住了,可想而知是多少人在看。節目火爆的原因是敢於創新,為啥這樣說呢?首先咱們大家都看過《非誠勿擾》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規則是24個女嘉賓挑選男嘉賓。而中國式相親電視劇節目是男嘉賓帶著爸媽或者女嘉賓帶著爸媽來相親。比如男嘉賓坐在玻璃房裡面,女嘉賓是看不到男的長什麼樣子的,只能看到他的爸媽。然後開始後男方父母開始選是否中意女嘉賓。按下桌子上的鍵。之後超過3個燈,女嘉賓就可以找男嘉賓父母問問題了。整個過程下來非常有意思。節目很火爆。我非常看好這個節目,為什麼呢?
首先,中國式的相親電視劇很多,而這部是節目的創新。《中國式相親》節目有爸媽參與,那意義就不一樣了。首先父母與子女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女嘉賓要會幹家務活,但是他兒子就說要溫柔漂亮既可,所有家務活都他自己幹。是不是特別搞笑。父母和兒子的價值觀就出現差距了。爸媽喜歡的是那種會做家務會照顧人的,兒子他就喜歡溫柔、漂亮的即可。
還有比如裡面有個23歲的男孩,有個40歲的單親媽媽來相親,無人按燈。結果這男孩自己按燈了,他父母都懵了,說年齡差距這麼大。父母堅決不同意。然後兒子說自己從小就沒人照顧,爸媽在他小時候一直忙於工作,沒什麼時間陪伴他。他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希望找個成熟的姐姐來照顧自己。簡單來說就是有戀母情節。然後節目錄制中,他母親反思了自己的過程,認識到自己小時候對兒子照顧不周。導致兒子現在就喜歡成熟的女性。說以後要多加補償兒子。
你看,在這中國式的相親電視劇節目中,還能引出社會問題和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父母在兒子小時候就忙於賺錢,沒時間管兒子,心裡想的我現在多賺錢,到時候錢都給你。可是兒子長大了缺乏父愛或母愛。沒有安全感,產生了戀父或者戀母情節。希望找個年長的女性或者男性來照顧自己。比如咱們看新聞有的男孩娶了比自己大20歲左右的女的。我們一般心裡都很難想象,這是怎樣的一份愛。其實這都是小時候缺乏愛導致的。
節目的創新非常好,引出了許多社會問題。還有一個更奇葩的。有個女博士在相親節目錄制中崩潰大哭。原來是小時候母親管的太嚴,從小就被母親操控,母親叫她考博士,她就只能考博士,被她媽媽逼得半年相親50多次。這個36歲的女博士在現場痛哭。說她小時候買了件花裙子被她媽媽知道了。直接把裙子剪掉了說只能穿灰色的或者黑色的。然後現在年紀大了嫁不出去了,就把她丟擲來不管了。你想下一個36歲的女博士在這麼多人的圍觀下崩潰大哭。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從小被操控的人生總是不幸的。
中國式相親,醜陋又真實。不過有許多人也比較質疑。
質疑什麼呢?說裡面有的人真是條件太好了,咋會嫁不出去。實在是想不通。其實這個也比較好解釋。
假設把男人和女人按優秀程度分為A,B,C,D
一般情況下男人和女人都是好面子的動物。在擇偶時,男人喜歡找個比自己弱的女人,女人也不喜歡比她弱的男人,A男選擇B女,B男選擇C女,C男選擇D女,那麼剩下了D男和A女,便成了當今的“剩男、剩女”。所以有些女的其實是非常優秀的,她看不上很多男的。所以就有可能剩下來。
還有D男也非常危險,找不到比自己差的,就成為剩男。同志們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