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替大姑養10年娃,因八千報酬30年不來往,我無心之舉化解矛盾
講述人,田磊:
1、
1983年的時候家裡來了一個小嬰兒,那是大姑從城裡送回來了,是她的女兒。
這事兒外人幾乎沒人知道,因為是大姑偷偷生下來的。
那時候大姑在省城的醫院上班,大姑父又是城市戶口,在學校裡當老師,家庭條件遠超很多家庭了。
可當時趕上了計劃生育,他們夫妻倆在生完了第一個孩子之後本來並不打算再要孩子了,可偏偏造化弄人,大姑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又一次懷孕了,這下成為了家裡最大的難題。
那時候大姑也想要打掉孩子的,偷偷去其他的醫院檢查過,也詢問過,可得到的結論確實她的身體條件不適合打胎。
無奈之下只好將孩子偷偷生了出來,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回了我們老家,把孩子交給了我的父母。
一方面是因為二胎的緣故,另一方面因為是女娃,大姑也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她將孩子送回來之後沒有半點的留戀,簡單交代了一下安排就要離開了。
我的父母也是咬牙答應下來的,因為爺爺奶奶都認為大姑不容易,好不容易才有了城市戶口,有了體面的工作,若是因為一個孩子的事情就受到處罰太不值得了,
因此我父母才無奈將孩子留在了家裡,承諾會給大姑好好的帶娃,我也因此有了一個小妹,父親給她取名叫娜娜,正式落戶到了我們家裡。
只不過後來生活上的困境遠比父母所能夠想到的多得多。
2、
等到大姑走了之後,我們家卻面臨著困境,在那個年代家裡多一個孩子,就要多一口飯。
我們家的日子本就貧苦,母親跟著爺爺奶奶在家裡種地,父親則是在鎮上找活幹,也不穩定,本來養我一個孩子就夠困難了,如今又有了一個小嬰兒,更加的難過了。
小妹太小了,母親也沒有奶,只好帶著孩子去村裡其他人家裡吃奶,那時候村裡有人生完孩子了,母親就拎著一筐子的弟蛋去給小妹討吃的。
村裡人也不介意,再加上母親在村裡的口碑也不錯,小妹到我家之後的頭幾年過得還算可以,起碼有驚無險的長大了些。
等到小妹三歲的時候可以喃喃自語的時候母親犯了難,是讓孩子叫他們爸爸媽媽,還是叫舅舅舅媽,這成了難題。
父親抱著這個難題一個人去了省城找大姑,跟他們商量孩子的事情。
大姑跟大姑父猶豫了好久,又怕認了小妹以後工作受到處罰,又怕不認小妹,良心上過不去,說到底就是到底要不要這個孩子的問題。
他們倆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了要孩子,等以後孩子大一點了,查的不是很嚴了之後再接回去。
父親照做了,然後小妹便一直叫我的父母舅舅舅媽,等大姑跟姑父回家之後叫他們爸爸媽媽,一過就是十多年,
不過為了不引起過多的麻煩,大姑跟姑父回來的次數並不多,有時候一年才回來一次,有時候一年也不回來,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怕被人告狀,一旦發現了他們的工作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每當小妹問起自己爸爸媽媽的時候,我的父母都會騙她說他們在外面打工賺錢養活她,這才解決了小妹心裡的疑惑。
至於錢方面的事情大姑跟大姑父一年也給個二百塊錢,裡面包含著小妹生活讀書的錢,孝敬爺爺奶奶的,以及感謝我父母的。
這錢給到手裡的時候真不算少,一開始我母親還沾沾自喜,覺得只要自己精打細算點,這錢能剩下一大筆。
只不過後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這錢也就不夠用了。
進入了九十年代後生活水平開始大幅度的提升,不光是學費提高了,日常生活中的開銷也多了起來,再加上爺爺奶奶身體越來越差了,家裡沒有了勞動力,只能靠父親一個人賺錢了,顯然也不夠用了。
無奈之下母親就主動提出了讓大姑多給錢的事情,第一次張口要一年給五百,大姑猶猶豫豫的最終選擇了同意。
其實這錢對於大姑他們家來說一點也不算多,他們兩口子一個月加起來就能賺二三百,比我們鄉下家庭要好很多,母親自然覺得多要一些也沒事。
可僅僅過了兩年大姑就不再給錢了,他們回來商量著要把小妹接回城裡去生活,覺得風聲過去了,查的不是那麼嚴了。
最主要的是他們能夠改口說是幫助領養的我們家的孩子,就可以避開風頭了。
這話一出不光是父母為難,就連我們兩個孩子都十分的不捨,可小妹畢竟是大姑的親女兒,當初說好的就是放在我們家裡寄養,等長大了就接回去,父母也沒法拒絕。
就這樣小妹被接了回去,只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家跟大姑他們家的關係就越來越遠了,我們與小妹也很少相見了。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是因為母親索要的辛苦費。
3、
在大姑跟大姑父準備將小妹接回去的時候,父母倆人也是商量了好久之後才提出了索要辛苦費的要求。
金額是八千塊錢,本來是想要一萬的,不過怕被拒絕,所以才提出了八千。
這筆錢在如今看來或許並不算多,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這筆錢真的很多了,即便是大姑大姑父倆人一年下來不吃不喝也賺不到這麼多錢,因此便沒有答應。
後來母親不樂意了,一個勁的覺得我們家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這麼多錢,甚至還說如果大姑大姑夫不給的話,母親就鬧到他們單位去。
無奈之下大姑跟大姑父才拿出了這筆錢,給了我爸媽當做辛苦費,將這件事情徹底了結了。
但取而代之的則是後來我們兩家人將近三十年的不來往。
大姑大姑夫覺得父母不講情面,漫天要價,甚至不顧一家人的感情去威脅他們索要辛苦錢,可母親卻覺得這麼多年照顧小妹花費的心血很多,理應得到相應的報酬。
就這樣誰也不肯低頭,這才有了兩家人感情的惡化。
以至於爺爺奶奶相繼去世的時候兩家人都只是自己維持著表面上的關係,外人一樣就能夠看出來倆人的感情不和。
可卻無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一直都持續了三十年都不曾來往,逢年過節的時候連個電話都沒有,我與小妹也因為雙方家庭的情況很少見面了,後來大家便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互不打擾。
不過並未限制我與小妹的聯絡,我們倆還是很多時候互通有無,時不時的發點訊息,問一問最近的情況,小妹也時不時的來家裡看看我的父母。
後來長大了之後我們也都試圖去緩和父母跟大姑之間的關係,但並沒有什麼用,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長輩之間的事情,你們當晚輩的不要瞎摻和。”
因此我們也就沒再說過什麼了。
直到今年這段關係才稍稍有了轉變。
4、
年前我把父母接到了省城的家裡住,他們年紀大了幾乎都是這樣,平常無事可做的時候就回老家了,住得習慣,到了過年的時候才會來我家裡一塊過,鄉下不方便,還是城裡住著舒服。
今年也是這樣。
可母親的年齡大了,六十多歲的她已然兩鬢斑白,身體大不如從前了,前年的時候還做了一個心臟支架的手術,這讓她的生活愈發困難。
今年到了家裡之後也總說自己時不時的就頭疼,也帶著她去醫院檢查過,按時吃了藥,可她卻總說不管用,有時候半夜三更的都得靠止疼藥來止疼。
我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去找大姑,畢竟她在醫院幹了一輩子,說不定會有認識的好中醫。
第二天我就偷偷買好了東西去了大姑家裡看望他們,他們兩口子的精神狀態確實很不錯,都快七十歲了,身體卻硬朗的像五十多歲的人。
大概這就是差距了。
見到我的到來大姑也沒有什麼不適,而是趕緊招待我坐了下來,然後給我拿來了水果跟茶水,詢問我的境況。
我簡單說明了之後就主動向大姑提起了我此次前來的目的,直言不諱的說:“姑,我媽的身體不太好,不知道怎麼了,想問問您有沒有認識的老中醫,想去看看老中醫,開點藥。”
大姑說:“怎麼了?我聽小娜說頭幾年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生病了?”
我便告訴了她母親的現狀:“前兩年做了個心臟支架的手術,從那之後精神狀態就不太好了,常常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去醫院檢查之後也買了藥,只是不見好,她還是有時候唸叨著身體不舒服,這才想要找個老中醫,看一看,吃點中藥。”
大姑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的說:“人的年紀大了就是這樣,經不起折騰,這個病好了,那個病就找來了。”
“你爸呢,身體咋樣了?”
大姑突然的發問讓我愣了愣,隨後便跟她說了起來:“還是老樣子,年輕時候乾重活落下的病根,現在腿腳也不利索了,他又不想要動手術,就一直忍著了,難受了就吃點藥,倒也還行。”
大姑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然後打起了電話,然後給我說:“這是我的老同事了,幹了一輩子中醫,回頭我給你地址,你帶著他們去看看去,人年紀大了病不能拖,越拖越容易出問題。”
我點了點頭表示感謝,然後就準備離開了。
不過還是在大姑的邀請下吃了中午飯才離開,小妹也不在家,那頓飯只有我跟大姑以及大姑父三個人吃的。
飯桌上我幾次想要提及父母跟大姑之間的恩怨,不過話到嘴邊還是忍住了,不敢說出來,怕引起大傢伙的不滿,近乎是煎熬著吃完了這頓飯。
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隔天一大早大姑就給我打來了電話,問我在不在家,說他們倆打算來家裡逛一逛。
我慌了神,連忙點頭說在家,然後他們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結束通話電話之後我給父母說了一聲,說大姑跟大姑父打算來家裡了。
父母聽完之後表情很複雜,一邊說:“三十年不來往了,怎麼好好就來了,來幹嘛了,你讓他們來的?”
一邊卻又說:“那你去超市買點菜,買點水果,別讓人家來了看笑話。”
我並未告訴他們我頭天去了大姑家裡,而是趕忙收拾收了東西,準備迎接大姑他們的到來。
5、
很快大姑跟大姑父就到了小區門口,我早早的在那裡等著,見他們下了車也是急忙迎了上去。
他們來了之後還拿著一盒茶葉,一盒營養品,看樣子是給我的父母的。
我高興的問他們怎麼好好來了,大姑嘆息著說:“這不是不放心麼,你昨天說他們身體不好我就想著來看看了。”
我笑著帶他們進了門,屋裡已經收拾了一遍了,母親在廚房忙活,父親則是坐在沙發上面,見他們來了也是站起身來,一下子不知道說什麼。
支支吾吾的半天才憋出一句話:“姐,姐夫,你們來了。”
我很難想象著三十年都未曾有過的稱呼如今出現在六十多歲父親的口中,母親也隨即從廚房走了出來,說了一聲:“來了?”
大姑跟大姑父熱情的回應說:“咱們離這麼近,能不來看看麼,再不來看看你們,估計過兩年我們入土了都沒機會了。”
一句玩笑話馬上讓氣氛緩和了一下,父親讓我趕忙招待大姑跟大姑父坐了下來,然後讓我媳婦給倒了水,讓母親快去做飯,一時間忙的不知道該先幹什麼。
當大家都坐了下來之後,大姑才問起了我父母的身體,直接問了他們哪裡不舒服,去沒去看過醫生,吃沒吃藥。
此時的父親就像是個小娃一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著自己這些年的身體的狀況。
而大姑則是說著自己的經驗,說著能夠幫助到父母身體健康的事情。
就這樣簡單的一番寒暄之後我們上桌吃飯了,飯桌上才正式的進入了正題,是大姑先說出來了:“你說爸媽都不在了,咱倆這又鬧矛盾鬧了三十年,爸媽要是知道了該咋說咱們。”
父親默不作聲,不知道說什麼,大姑接著又說:“當年是我們的錯,不該因為那筆錢跟你們斷絕關係,現在老了再去看的時候,錢算什麼,都是浮雲,賺多賺少,花多花少,到最後一分也帶不走。”
母親趕忙說:“大姐,是我們的錯,是我當時被錢矇住了眼。”
大姑笑著說:“是我們的錯,我們當時應該多體諒體諒你們倆的,幫助我們帶了閨女,又要幫我在家裡照顧爸媽,你們的付出更多,是我的錯,非但沒有理解你們的難處。”
就這樣簡單的兩句話讓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多年的矛盾好像在這一刻化解了。
大姑擺了擺手說:“以前的事情咱們就不提了,孩子昨天來找我給你們介紹箇中醫,我尋思著明天吧,明天我陪你們一塊去,這樣的話我在身邊也瞭解情況。”
我點了點頭,父親則是舉起了酒杯痛飲了一口,眼中滿含淚光,母親也連連道謝。
我偷偷拍了一張照片,發給了遠在外地的小妹,她看了之後也是打來了電話說今年可以一大家子吃團圓飯了。
我笑著表示認可。
6、
其實一家人之間哪有過不去的坎坷,只有拉不下來的臉,就拿我的父母跟大姑他們家來說,當時大姑需要幫忙的時候是我的父母選擇了伸出手來幫助他們,養了小妹十年。
這也是親人之間的付出了,儘管鬧出了矛盾,但如今我的父母在身體不適,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姑也毫不猶豫的選擇幫忙,這些都是一家人之間的表現,也都是一家人之間的付出。
或許有一些矛盾一時間無法化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還是會意識到親情大於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