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女生突破「舒適區」必定出現讓你難受的「第三人格」
這個內容,主要讓你知道。
每個人在成長的時候,都有出現矛盾的「第三人格」。
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心想事成。
沒必要抗拒、否定自己的成長,你只是沒嘗試過新的活法,只是當下不行。
說真的,我初中的時候就開始特別羨慕那些早戀、牽手、擁抱的情侶。
他們天天下課就在課室角落接吻,而我的位置就在旁邊,還要弄出那該死的 “啵” 的聲音,該死。
我也好想感受一下接吻的感覺,擁有自己的物件,想想就讓人心煩。
於是,發生了 4 年的悲觀愛情故事,就不多說。
這是我第一次實戰追女生,我緊張、害羞、迷茫、怕失去。
那時候的失敗,是註定的。
因為當時的我,人格不具備吸引力,甚至可以用女孩來形容那時候的我。
處事猶豫、懦弱、老實人、自卑敏感,說話裝可愛,就一娘炮。
難道我自己不知道要變強變優秀?要自信?要學會提供情緒價值?
我做不到,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每次嘗試突破舒適區,都會被社會du打,被朋友說我奇奇怪怪,沒動力堅持,沒圈子鞏固自己,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每個成功突破舒適區的人,一定被社會du打過,只是人家不說。
這裡我說個重要的核心觀點:第三人格。
這個第三人格不是「九宮人格」裡面的第三人格,只是方便我解釋這個觀點。
第三人格是:你往理想人格改變的過程衍生出的矛盾人格。
我知道你很難理解,所以我給你舉例子。
1.第一人格(現在、過去)
第一人格指你現在、過去的人格。
當年的我害羞靦腆,第一次和女生約會,我全程低著頭不敢亂說話,怕惹她生氣了。
約會需要一個人帶節奏。
女生暗示我主動,我想破腦子也想不出任何的策略,只能提著超市籃子跟在後面,還像個啞巴一樣,一句話也沒說。
那時候的我,毫無主見,希望被人帶領,屬於沉默的老好人。
逛累了,找個地方坐坐,我說出了這場約會的第一句話:
男:你想吃什麼?女:隨便
我腦子很亂,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組織語言。
誰也不說話,女生感覺我很無聊,選擇一直玩手機,大概玩了兩三小時,最後問我能不能說句話?
我也只能點點頭,我還是說不出口。
現在看起來挺傻的,但我並不會否定當初的自己,因為這就是我,也讓我多了一個不能退後的理由。
2.第二人格(希望)
第二人格指希望養成的人格。
我菜,不是我逃避成長的理由,我想做個有魅力的男人。
問題怎麼做?去模仿。
當時我就模仿張國榮,成龍,李連杰,周星馳、周潤發等明星在電影裡的行為。
正直、正義、善良、會討女孩子歡心、很幽默、有自己態度,基本上都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所以我得嘗試從幽默的話開始突破。
3.第三人格(執行)
第三人格指執行中的矛盾人格。
就算你有方法論,你也需要執行培養你自己的「社交直覺」。
問題就出在這,你經驗不足,經常犯錯,又因為經常犯錯,你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的態度。
「社交直覺」不是你想提升就會立刻提升,這和健身房鍛鍊差不多。
你是經常鍛鍊才有好身材,而不是健身房辦個卡才會有好身材。
所以在成為第二人格之前,你的第一人格會嚴重影響你的選擇,變成矛盾人格。
比如,你想被別人評價你是個幽默的人,但你本人不容易笑,你又想成為容易笑的人。
那你會怎麼做?假笑有何意義?
我在執行這個沒有明確答案的過程中會陷入矛盾狀態,莫名其妙笑了,莫名其妙冷場的事情經常發生。
我要做的事是不要否定自己,繼續尋找適合自己的路,比如我可以透過畫畫展示自己的幽默感,也可以透過遊戲展示幽默感,而不是僅僅限於語言這個方式。
這個世界上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以前很敏感多疑,害怕公眾表現自己,是因為我怕出醜。
但,我選擇改變,就做好了被社會du打的準備。
我選擇主動上臺演小品,而且途中出了情況,臺下 2000 人看著我們,我就地取材緩解危機。
我參加 2000 米跑步比賽的時候,我沒經驗一開始就全力跑,最後累的半死以倒數第一完賽。
我第一次談戀愛,被綠到頭皮發麻,也不影響我相信愛。
因為我運氣倒黴,千分之一的機率的事情在我這經常發生。
遭遇挫折足夠多,把所有坑都踩一遍的時候,你真就沒什麼好吐槽的,早就習慣了。
只有你不放棄自己成為第二人格的人,第二人格就會像海里的導航塔一樣指引著你。
困難,當你直視它的時候,它才會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