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女權的陰謀之“生孩子警告”!
小亮感覺剛吃的這頓飯是人生中吃的最憋屈的一頓飯。
因為女友,哦,準確說是前女友的那一番關於“生孩子”的論述讓他感覺自己快要氣炸了。
就在十分鐘前,她的女朋友表示她要是和小亮結婚的話,自己家裡不出一分錢,而且還要小亮拿出20萬的彩禮,以及婚後房子要寫她的名字。
聽完這話,小亮坐不住了:兩個人原本家境就是他比對方要好,自己家裡這面還有很多親戚都說三道四,覺得這個女的就是來佔便宜的。
現在這女的還這麼蹬鼻子上臉,他怎麼忍得住?
但是他聽完後還是禮貌的笑了笑,問道:“那感情你們家是什麼都不出了哦?”
那女的瞪大了眼睛說道:“我幫你生個孩子你還嫌不夠嗎?”
小亮覺得他已經快要被氣笑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怎麼生孩子都能拿出來作為婚姻議價的資本了?
當代女性一邊是越來越低的生育願望,同時卻是越來越多的生孩子警告。這是我們當代的奇觀之一。
說實話,“生孩子警告”在幾十年前,也許還有點道理。但是放在現代社會,這種行為叫什麼?屬實是“用前朝的劍斬殺本朝的官員”。
為什麼?如果退回到70年之前,封建社會時代,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個孩子,是為了男人而生的。
那時候一個男子娶媳婦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妻子說:“我娶你,就是為了不讓老X家斷了香火。”
畢竟那時候,女人嫁出去後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甚至姓都要跟著夫家。
在家裡,男人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威,不容置疑。
哺乳和各種照顧子女的責任都是妻子的,而對於後代的人生走向基本沒有任何掌控力。
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可以說是女性給男性生了孩子,雖然在養老方面,女性得到的回饋更多
(女性平均壽命更長)
。
但是總體而言,有後代對於男性的意義顯然更大些,所以可以勉強把“生育價值”當成女性提供給男性的東西。
但是在當代社會中,傳統的舊秩序已經完全被打破,男人在兩性關係中不再存在說一不二的權威。
女性獨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依附男人而活,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甚至在懷孕期間女方可以無限度的提出各種不合理要求來折磨男性:
她可以整天在床上休息,沒事看看手機電視。
而男方呢?工作了一天不說,回家後還要做家務,老婆懷孕了哪敢讓人家操勞?否則肯定要被七大姑八大姨罵個半死。
等孩子呱呱墜地後那生活就更難了——除非你的收入遠高於女方,否則如果男方不參與哺乳和幼兒,那百分百又得被扣上“喪偶式育兒”的帽子。
與此同時,還要忍受磨人的婆媳關係處理問題。
“月子裡的仇是一輩子的”,懷孕期間女性的情緒波動特別大,如果對方發脾氣了,你只能忍著。
所以,這個角度看,當下社會中夫妻雙方誰更具權威還不好說呢。
就算男方收入遠高於女方,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也往往是女方更有發言權。
何況,根據社科院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絕大部分普通人剛畢業的薪資上來說,女方甚至比男生略高一點點。
那這樣想來的話,養育一個孩子,男生根本就沒太多好處,是一個高投入低迴報的選擇。
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根本不成比例,那“生孩子警告”就根本不成立。
在當下年輕人越來越重視個人精神自由的前提下,傳宗接代這些事情對於年輕人的誘惑也越來越小。
當然,女效能夠生育,這是上天賦予的一項能力。
記住,
這是能力,而不是義務或者責任。自己完全有權利選擇生和不生,並不是後天被男性改造的,所以我們男人不背這個鍋。
何況在女權主義的反攻倒算下,社會對於女性的包容和關愛已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現在很多領域中,女性地位已經超越男性。
自然就催生出一個奇葩的物種:田園女權,這部分人的特點就是普遍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追求的並不是男女平等,而是隻想要權利,不想要義務。
她們往往打著男女平權的旗號,壓榨男性。如果男性站出來指責,她們就說他們不尊重女性,你看看外國人怎麼樣巴拉巴拉的,可謂聲勢浩大。
而她們最常見的欺壓手段,就是
“生孩子警告”。目前我們社會追求的是男女平等,雙方奉行你情我願的原則。
但是又蠢又壞的田園女權們就拿自己的子gong作為威脅男性的有力工具——
因為她們知道,女性的生育能力,是男性無法替代的。她們最常見的說法就是:
“我生孩子很辛苦,你知道懷胎九月我要遭多少罪嗎?所以這是男性對女性的欺壓,是不平等的表現。所以男人多付出就是應該的,送房送車也是應該的,因為我為你生孩子,我是吃虧的一方。如果你不肯,那就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現。”
這些人真的是又蠢又壞,已經失去了基本邏輯判斷能力了:戀愛本來就是你情我願。這搞得像是做買賣一樣。
如果你覺得生孩子是“為男方生的”,是自己吃虧的表現,那你可以單身啊,幹嘛要禍害老實人?
哪怕你就算你是真的這麼想,那你事先把這個想法說出來也好,對方能接受就繼續處,不能接受就好聚好散。
可是很多女性往往是相處了很久之後,快到了結婚前夕才搞這套說辭,利用情感做威脅“獅子大開口”,可以說是很湊不要臉的行為了。
所以,田園女權就是希望透過“生育”來威脅男性多付出,為自己的找一個心安理得做寄生蟲的藉口。
而且田園女權也知道,想要男性多付出總得有個理由,不能說:我是女的,所以你多付出是應該的。
在生活中,我們應當主動為伴侶減輕負擔,但我們不需要一個只享有各種舒適權利而不履行義務的伴侶。
所以,廣大的男同胞在聽到身邊的女性有類似的論調後,一定要提高警惕,趁早遠離這些自私的人,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同時,也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遇到更值得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