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茶花女線上觀看免費觀看中文)
挑一擔夕陽:書評
《茶花女》中讓人感到震撼的不是主人公“瑪格麗特·戈di埃”在臨死之際的掙扎與回憶,而是故事開篇之初,小仲馬需要找到阿爾芒,前往公墓尋找到瑪格麗特墳墓後,守墳人說的那番話。
守墳人說,他經常能夠見到年前貌美的女人葬入公墓,但無一例外,在她們死後,沒有人來紀念她們,甚至世界上好像都沒存在過這個人。
守墳人每當看著和自己女兒差不多年齡的女人,被葬入公墓或直接拋屍野外,心就止不住地疼。同樣是青春貌美的女孩,有的能夠被人銘記,有的只是化作黃土,隨生命消逝的那刻,世界上再無與她們有關的記憶。
有的人死亡,是真的死亡,世界上不會留下一絲她們存在過的印痕。有的人死亡,卻還活著,因為她們有人去愛,活著的人保留著她們存在過的記憶。
愛情存在的時限不在於二人在生前交往了多久,而在於其中一人離開後,活著的人,能夠記憶多久。
與瑪格麗特做著同一職業的女人,註定得不到任何人的緬懷。她們儘管每天都擁有愛,但這種愛卻以金錢衡量。
因物質促就的愛情必將因物質而亡,在她們死亡後,沒有人能夠記起,只因活著的人,早已拿出與愛情等價的金錢,他們並不虧欠什麼。
女孩們像是無家可歸的野狗,雖說有好心人肯在她們死後出一筆錢葬入公墓,但更多的結局卻是拋入荒野,化為泥土。
瑪格麗特·戈di埃同樣販賣愛情,但她與同職業女孩唯一不同的一點是:她為了愛,選擇犧牲,為了愛而拋棄以往奢華無度的生活。
為愛而犧牲,本身就值得銘記。更何況,瑪格麗特為了保守心中的秘密,甘願被阿爾芒羞辱,忍受日復一日病魔的折磨,直至在女伴朱利面前,帶著悔恨和解脫離開。
她後悔自己不該答應阿爾芒父親迪瓦爾先生的請求,因為她只有一年壽命,無論如何都會最終離開阿爾芒,這樣就能在她生命結束之際,再不留對這世間的眷念。
她怨恨自己的懦弱,自己的不反抗,反而要默默將一切痛苦,一切心事壓在心中無法宣洩,只能寄希望於那十幾封早已寫好的信,對阿爾芒緩緩傾述。
瑪格麗特再也不必為了以往過失而償還什麼,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麼上帝在看到這樣一位不尊重愛的女孩為愛而結束生命時,或多或少都會給她一些憐憫,洗脫她身上的鉛華與罪孽。
直到阿爾芒得到瑪格麗特的死訊後,匆匆趕往巴黎。看到她生前女伴朱利帶給他的信,才明白自己錯得有多麼離譜,明白這個女孩為他付出了多少。
他始終對瑪格麗特懷有愧疚,瑪格麗特為他做得太多,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去成就他,但他回報的卻太少,甚至沒有機會讓他回報。
所以在《茶花女》中,小仲馬第一次看見阿爾芒,便是一個喜歡哭鼻子,容易感動的男人。他的一切情緒失控,抱頭痛哭的行為,都因瑪格麗特而起,他無法原諒自己對瑪格麗特虧欠那麼多,甚至還在她生前做出傷害的行為。
正如守墳人所說,他沒有見過哪怕一個人在死後,還能得到愛人的緬懷。哪怕是親人,這種事也很少出現。阿爾芒尊重死者,依舊愛著死者的行為,讓守墳人一絲不苟完成著阿爾芒的囑託,每天在瑪格麗特墳前,擺滿鮮豔欲滴的茶花。
小仲馬回憶起巴黎大街上一個女孩,她有著驕人的面貌,有著一顆永遠樂觀的心,任何人見到她,都會認為她是一個處子,而不是那些隨便的女人。
然而事實是,她同樣是用身體和容貌換取金錢的女孩。女孩並不為這個職業而感到丟人,因為同樣在以前做著這種職業的母親,在她小時候就給她灌輸關於職業的一切。讓她知道,這份職業是她的生活,她需要透過身體和容貌換得金錢來讓母女二人生存下去。
幼時教育無法抹殺人類本能,當女孩一臉開心地告訴母親自己懷孕,臉上顯露出即將成為母親的自豪後,老婦人卻找來助產婆讓女孩流產。
自此以後,女孩臉上再沒有笑顏,隨著身體日漸虛弱,悄無聲息地離開這個世界。老婦人只當她失去了一棵搖錢樹,以往的顧客的回憶中也沒有留下關於女孩的影子。女孩就這樣徹底消散於人世間,再無人記得。
瑪格麗特幸運得多,在她死後,墳前依舊佈滿鮮花,死後,留給阿爾芒的回憶更加清晰、深刻。但這一切都是瑪格麗特應得的,她敢拿出全部的愛去愛一個男人,敢於為男人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和瑪格麗特交往頻繁的普律當絲像是那群女人的縮影,在容顏不再後,沒有人願意為她們掏錢,於是她們便把目光瞄在了一個個青春靚麗的女孩身上,透過她們,獲得可觀利益。
普律當絲似的女人,身上沒有一絲情感存在,像是戴著張面具存活,面對有利於她們的人,便阿諛奉承,喜笑顏開。面對不能給他們帶去利益的人,便恢復冷酷無情的本色。
或許她們的行為因職業生涯養成的習慣而導致,但她們臉上的那張面具,早已長在心上,難分彼此。
她們為了生存而活,一切行為都圍繞“金錢”二字,給她們足夠的金錢,可以做到一切想做的事情,但如果不能給到她們可觀的利益,那麼她們絕不會停留片刻,直接離開以往感情深厚的夥伴。
當行為與利益掛鉤,那麼誰都不會虧欠誰,這是一個應該認清的事實。彼此的行為和付出的金錢,本來就呈現公平的趨勢,與其說是感情上的夥伴,不如說是利益上的夥伴。利益一旦消失,那麼一切隨之消失。
這便是為何像普律當絲一樣的女人不會被他人所記起,而瑪格麗特卻能被阿爾芒牢牢刻在記憶中的原因。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虧欠良多,瑪格麗特付出全部感情以及生命,不求回報,只求問心無愧,對得起這份愛的做法,更是讓記憶在浩蕩之餘,帶有些悲涼之意。
普律當絲似的女人,在生活中並不需要感情存在,也不需要愛。她們是極其現實的一群女人,知道什麼有用,什麼沒用。這也是她們的死亡,是真正死亡且不會被他人回憶的直接因素。
當下很多人,同樣為了金錢而不斷拼搏,為了生存下去,迫不得已戴上那張面具。
當笑容不再生動,變得有些冷硬,當哭泣變成一種表演,不再那麼動容時,是否應該思考下,或許自己需要為人們留下一些記憶,找到真正的堅持所在。
沒有人可以阻止身邊人做錯認命般的行為,但也沒有人可以阻止人們在麻木中堅持心中應該堅守的事物,為世間多留一份記憶。
堅持自己的信念且不容褻瀆,永遠不要本末倒置,把現實放在信念前。認命中或多或少都該有一些堅持,金錢處於流動的狀態,不會在一個手上停留太久,但不容褻瀆的信念和愛,卻可以永恆。
一如瑪格麗特,在脫離以往職業生活和阿爾芒住在一起後,不需要他的憐憫,不需要他去維持她以往奢華生活,靠一己之力成為獨立女性,真正獲得阿爾芒的尊重。
瑪格麗特所堅持的不過是阿爾芒不帶有色眼鏡的看待,她相信阿爾芒是真正的愛她,但摻雜雜質的愛情,並不是她需要的愛情,那種憐憫。在她身上想要得到的虛榮,對她來說是一種對愛的侮辱。
瑪格麗特堅持心中信念,不讓愛情有一絲蒙塵的做法,不僅獲得了阿爾芒真正的尊重,也獲得了永恆的記憶,讓她的生命力不再侷限於公墓中逐漸腐朽的身體,而處於記憶中,處於阿爾芒的腦海中。
只要記憶不滅,那麼瑪格麗特將得到永恆。
每個人在生存之餘,都應該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都應該在戴上那張面具後,拒絕戴到心裡,堅持心中的信念與愛,不使它們蒙塵,乾乾淨淨存留在他人記憶中,是每一個人在麻木生活中,堅持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