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別總是“富養”自己
文:聞秋聲
01、引言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萬事都不能太過,而是應該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才是美好的生活。
人過了五十歲,往往就有了卸下一切的念頭,而活得過於輕鬆,也不是一件好事。
人過五十,不要過於“富養”自己,去學會讓身體吃苦。
人老了,請學會“窮養”自己,約束自己,管理自己。
當一個人的生活裡只剩下了吃喝玩樂,可能會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享受,每天不用考慮工作,不用擔心金錢,這樣的日子太愜意了。
可是,時間久了,人生會變得很空洞,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
其實,有事做,有夢想去追求,有苦有樂的生活,才是天堂。
鍛鍊身體,堅強體質,健康飲食,管理好自己的作息。可以把生活的節奏調整一下,但是不能只剩下享受。
02、別大吃大喝,窮養胃
人老了,請窮養自己的胃,不要再大吃大喝,不要再暴飲暴食。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健康,是屬於你自己的。
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要比以往提高了許多,而有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口腹之慾,暴飲暴食,更覺得人生在世,就應該及時享樂。
其實,人過了五十歲,腸胃功能會漸漸衰退,要吃適合這個年齡段養生的食物,而不再適合大魚大肉地胡吃海喝了。
很多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是自己管不住嘴而引發的。
人老了,要慢慢適應身體機能的退化,把飲食習慣慢慢地改變過來,戒掉大魚大肉,戒掉暴飲暴食,好好養護自己的身體。
人到五十,管住嘴,窮養自己的胃。吃健康的食物,吃五穀雜糧,別吃得太過於精細。
人老了,窮養自己的胃,往往才是真正“富養”自己的開始。
03、別總閒著,行動起來
人到五十,別太過於閒著,窮養自己,讓自己行動起來。
楊絳先生在93歲高齡的時候,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96歲,寫了《走到人生邊上》,甚至在百歲之後,還整理出版了《楊絳文集》。
她在後半生,失去了最愛的丈夫,心愛的女兒,可是,她並沒有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筆耕不輟,讓自己在人間的每一天都活得有意義。
人生的前半段或許忙忙碌碌,或許疲於奔波,總想著等到老了,等兒女成家了,自己就可以徹底放鬆下來了。
其實,人不能太閒,而是要有夢想,有毅力,去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辜負這大好的光陰。
人到晚年,窮養自己,讓自己依然活得有價值,別閒著。不必總是提醒自己已經老去,要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人老了,要合理地去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
找到讓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讓晚年生活依然可以發光發熱,活出價值。
04、別花錢大手大腳,節儉點
人到五十,學會管住錢,別揮霍錢。學會窮養自己,過得節儉點。
人老了,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差,身體也會大不如從前。
要留下些積蓄,應對疾病的風險。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並不會因為自己是老年人就有所優待,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不要認為自己可以依靠兒女生活,正處在奮鬥年紀的兒女們,自身的壓力並不會小,更多時候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人在晚年,在照顧好自己生活的同時,不要肆意揮霍金錢。有計劃地生活,會讓老去的日子,過得更加安穩。
到了晚年,管住自己的錢,就等於是給自己晚年的生活上了一道保險。
人老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支援自己的愛好,保障自己的生活不會陷入困境。
05、聞秋聲寄語
人到五十,別總是“富養”自己,而消耗自己,揮霍自己的健康。
人老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就不要活得太安逸。需要給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標,讓生活中多些挑戰和樂趣。
到了晚年,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以為老了,就可以什麼都不做了。
可以外出走走,長些見識,也可以多運動運動,保養身體。
也可以看些書,侍弄花草,來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
還可以嘗試完成一下以前未曾完成的夢想,多折騰些事情去做,就會覺得自己依然年輕。
人生,不管在哪個階段,都要充滿信心和熱愛,不應該頹廢沮喪。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勞逸結合,才會有更精彩的老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