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清華高學歷男子擇偶標準:要求女生放棄事業,跟隨自己的腳步
今天看了《新相親大會》第二季的第三期節目,其中我對3號男嘉賓上臺以後和女嘉賓的父母們發生的一些“矛盾對話”印象特別深刻。
3號男嘉賓馬興坤31歲,是清華大學的本碩博連讀,畢業之後在成都打拼,做新零售行業的工作。
這樣一個高學歷、有才華、有能力的大齡理工男,在面對擇偶標準這件事,卻顯得有些“傳統”,甚至被女嘉賓們說是“大男子主義”。
當婚姻與地域發生矛盾,需要你放棄自己的事業嫁到對方的城市,你會願意嗎?
一、清華男擇偶標準很苛刻,堅定自己內心的選擇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一身標準理工直男的正裝穿在身上,唱著一首80後所屬的《大女人》情歌,以理工男的浪漫去詮釋著自己的愛情追求。
在剛剛上臺時,男嘉賓馬興坤就說出了自己對於另一半的一些客觀條件要求:
1、希望這個女孩子要善良
2、希望這個女孩子能夠有些格局
3、對於女孩子的身高要求倒不是太嚴厲,160cm以上就好。
其實這樣的要求,看上去確實一點也不過分,並且大多數女孩子們都能夠達到、符合這個標準對吧?
但是接下來男嘉賓在VCR裡面所透露出來的婚姻觀念,卻讓女嘉賓以及她們的父母們炸了鍋。
男嘉賓在片子裡面說:
自己都31歲了,戀愛就是奔著結婚去的,並且思想有些傳統,跟前任分手的理由就是不願意去她的城市發展。
希望找物件結婚的時候,女孩子能夠放棄自己的事業,追隨他的腳步,將來能夠到他的城市去生活。
當5號媽媽問道:如果女孩子事業比你強,你會願意遷就她嗎?
男嘉賓的回答是:大概的情況,我還是更希望她能夠支援我,願意來我的城市生活。
固執、執拗、大男子主義,是女嘉賓們對馬興坤的印象。
4號的媽媽也問:你會介意遠距離戀愛嗎?
男嘉賓依舊回答:我是奔著結婚去的,所以我還是很介意遠距離戀愛;我自己的想法是,我現在的事業在成都,所以我會選擇在成都定居。
從始至終,男嘉賓所透露出來最深刻的想法就是:不接受遠距離戀愛,希望女生能放棄自己的事業,嫁到他的城市去生活。
在現實中,很多情侶們同樣遭遇著類似的感情矛盾和考驗:
面臨婚姻,兩個人都希望對方能夠放棄自己的事業,到自己的城市結婚生活。
二、我們應該如何在婚姻與事業抉擇之間,去尋找一個平衡點?
當你的事業可能會與婚姻產生矛盾時,你會怎麼選擇?選擇了事業可能會失去愛情與婚姻;而選擇了婚姻還可能會因此丟掉事業。
很多女士對此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樣。
林志玲之前在一檔節目中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說願意為了婚姻而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裡相夫教子。
我覺得這是一個女人面對愛情和婚姻時,所做出的一種浪漫犧牲。
在林志玲還沒有選擇婚姻之前,她的最大追求就是婚姻與家庭的幸福,願意為了婚姻家庭放棄一切事業。
娛樂圈內類似的夫妻組合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張學友和劉德華,他們的太太在結婚之前,也是圈內的人,但結婚之後,她們選擇放棄事業兼顧家庭,不過好在如今婚姻很幸福。
之前看過珍愛網釋出的一組資料,當事業與婚姻產生矛盾時,有54.3%的女人,不願意為了愛情或者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
但婚姻的確是需要兩個人做出各自的付出、努力和犧牲的。
在珍愛網的另外一組資料中,對單身人群做出了一個調查,其中願意跟隨到對方的城市生活的人,佔據了榜單第二名。
這就能得出來一個資訊:面對婚姻與愛情,倘若能夠給你自己帶來幸福,適當取捨也沒有什麼;因為大家都想要自己的婚姻能夠幸福,都在為了追求幸福婚姻做出努力。
地域問題而導致的問題其實會有很多,包括:家庭的生活習慣,兩個人對待將來父母養老問題的分歧,包括兩個人對自己事業的兼顧等等。
但你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遠距離戀愛情侶能夠步入婚姻,愛情和吸引力是很重要的一個前提。
再回到節目中3號男嘉賓馬興坤的擇偶標準:
希望女生能遷就自己,放棄自己的事業,來到自己的城市發展。
這個要求說出來輕鬆,但是你又憑什麼去要求對方一定要遷就你呢?
大男子主義的擇偶觀念,真的很難尋找到真愛 ,所以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家住在重慶的6號女嘉賓“蒙寧”,一個情商很高,滿嘴“土味情話”是醫學博士。
所以說,節目中表現出來的這個婚姻可能會面臨著的矛盾點就很現實:事業問題和婚姻,到底該如何抉擇?
三、遠距離戀愛情侶是否確定要結婚之前,一定要搞明白這些事情
1、愛情才是婚姻的基礎,你跟他的愛情,在你心中佔幾分?
我覺得,所有的婚姻結合都離不開愛情,而對於那些無比艱難的遠距離戀愛情侶來說,能夠走到最後,更是有普通情侶所沒有的深厚感情。
我覺得,你得先為自己考慮一下:你是否願意因為愛情,因為深深愛著對方,願意追隨他的腳步 ,嫁到他的城市?
我一個女性朋友,老家跟我沒多遠,都是一個4線小城市;她為了嫁給男朋友,不惜跟父母提出:我要嫁給他,嫁到他的城市。
兩個人的城市距離1000多公里,但是她就很有勇氣願意為了自己的愛情和追求,不顧一切也要嫁過去。
上個月倆人剛剛舉辦完婚禮,看她滿臉幸福的笑意,我覺得她大概是找對了那個人吧。
當一個女人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不顧一切追隨你的腳步,那她對你的愛情是特別深刻的。
2、你要再考慮一下,你們兩個人的家庭環境、條件差距大不大。
如果說地域問題,異地問題的差距是第一名;那麼你們原生家庭的差距一定是第二名。
倘若你倆不僅是遠距離戀愛,而且倆人的原生家庭同樣差距很大,父母的生活方式、三觀各個方面差別都很明顯,那麼真的不建議你們結婚。
愛情是一場馬拉松,而雙方的父母是那個中途給你們送水的人;倘若雙方父母差異很大,意見不和,你們倆渴壞了想喝水,回頭一看,兩邊父母在鬧矛盾呢,怎麼辦?
3、遠距離戀愛情侶想要結婚,還得考慮“利益最大化”
在這期新相親大會中,我特別同意孟非老師說的一段話:
“兩個人在一起結婚,夫妻兩地分居肯定是不合適的,所以肯定有值得商量的餘地;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利益最大化,比如去哪一個城市發展,能夠對將來更有好處。”
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付出,而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經營,雙方家庭共同提供後援力量。
如果他的工作特別好,特別優秀,家庭條件也很不錯,城市發展也比較好,各個方面都比你目前的情況,那為什麼不能嫁過去呢?
反正現在交通那麼方便,父母今後年紀大了要養老,把老家房子賣了,接到身邊買一套小房子給他們養老,這有何不可呢?
我們身邊很多遠距離戀愛情侶之所以會失敗,面對婚姻難題選擇逃避分手,就是因為兩個人沒有長遠考慮。
當你們考慮好了每一個優點和缺點,再做最後的決定也不遲。
但是像男嘉賓馬興坤的擇偶標準未免有些“固執”:
倘若女方條件各方面都比你優秀,你還會堅持自我嗎?
你願意為了跟對方結婚,放棄自己當下的事業和生活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