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第七次人口普查:00後男女比例失衡,有兒子家庭一定幸福?
«——【·男女失調·】——»
“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古至今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變得根深di固。
雖然現在社會在進步,思想也在跟著進步,但是還是免不了有一些人已經被這種思想荼du至深。
最直觀的表現便是體現在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51.24%,共有72334萬人,而女性則是佔了48.76%,男女比例為1.11:1。
現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性比女性多了3490萬人,而在00後當中,男性比女性多了1138萬人。
那這種男女比例失調最終會產生什麼問題?有兒子的家庭就一定會比有女兒的家庭幸福嗎?
«——【·重男輕女的思想·】——»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就是兒子才能夠延續香火,女兒長大了就直接嫁出去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他們一直認為生兒子才是最好的,生女兒長大了也是別人家的。
多子多福,在他們看來,多生一個兒子還能為家裡提供多一份的勞動力。
這種思想其實在農村或者偏遠的山區會更加嚴重一些,他們就是覺得兒子好,以後能給自己養老,還能為家裡幹活,所以他們都拼命的生兒子,即便是已經有了好幾個孩子,只要是沒生出兒子就接著生。
並且家裡有女兒沒兒子,就會被人說生不出兒子,被人看不起,連帶著自己的女兒都過不好。
而且有的人的公婆和丈夫看媳婦生下了兒子,甚至還會誇獎一番,感謝她給家裡延續了香火,就好像她做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而一旦生下的是女兒,就要遭受各種冷嘲熱諷以及白眼。
按照網友們的話來說,就是為什麼非要生下兒子,甚至連自己的身體健康都不顧,家裡是有什麼皇位要繼承嗎?
這也就算了,偏偏家裡越窮越要生,前幾胎都是女兒,養幾個孩子已經夠不容易了,還要繼續生,生到最後連溫飽都成了問題。
在他們的觀念裡,男性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女性只是看作他們的附屬品,不僅教育資源受到諸多的限制,就連溫飽都成了問題。
而放在現在,雖然社會上一直都在提倡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但是真正做到了嗎?
並沒有。
先不論其他的,就單單只是職場上,就存在許多性別歧視。
女性的工作男效能做,男性的工作女性卻做不得,並且很多公司招聘廣告上都寫著只招男性,或者女性不能超過35歲。
種種看似平等實際上不平等的事情,都讓很多人覺得男性或許會比女性要更加容易得到一些東西,要更加優越一些。
所以很多家庭不自覺就會認為男性會更容易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於是他們便開始生男孩。
還有一個觀念上應該很多人都深入人心,“養兒防老”這個詞一直貫穿著許多人的生活。
不少人都認為生兒子以後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人照顧,生了女兒就是別人家的媳婦了,以後就沒有機會為自己的父母養老。
這些原因都促成了人們重男輕女的思想 。
«——【·這種思想源於人類集體潛意識·】——»
其實生育孩子是一個潛意識的行為,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人類最終的繁衍生息。
上面我們所說過,重男輕女的思想其實從古至今就一直存在著,它一直流傳著並沒有人去糾正或者說糾正過但是力量很小,所以一代人緊接著一代人就一直不斷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
它已經下意識的成為了一種人類的集體潛意識,這種潛意識是一種概念,是指一群人共同遺傳和經歷的不自覺的共通思維,行為和社會意識的深層結構。
他們已經下意識的將它放進了自己的內心,不管什麼時候都會下意識覺得男孩比女孩好,要生男孩子。
«——【·男女比例失調原因以及弊端·】——»
除了重男輕女這種思想一直佔據著人們的腦海,還有就是當今社會壓力的驟增。
現在房價、物價頻頻升高,不僅要面臨工作上的壓力,還要面臨生活上的壓力。
而養一個孩子它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之高,再加上當時獨生子政策的實行,所以很多家庭都秉持著生少生精的想法。
所以他們更加堅定了要一個男孩的念頭。
現在雖然二胎三胎政策開放,並且還有生育補貼,但是面對著生活上的壓力,還是不少人選擇獨生子女。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最終也會導致男性人數佔據上風,這也就是所謂的“狼多肉少”。
很多男性最後能不能找到物件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這種現象在農村裡非常常見,甚至還有的村子被稱為“光棍村”。
如今新時代女性越來越多,她們追求的是高品質生活以及優質的伴侶,甚至有人表示如果一直遇不到寧願單著也不會逼自己去適應那種和自己預期完全相反的生活。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發展飛快的社會,無數青年男女都在為了未來的生活而去努力拼搏,沒時間、沒精力已經成為了他們很多人的狀態,而結婚和戀愛又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婚後各種弟零狗碎的瑣事都會讓人變得難以忍受。
自然而然,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變得害怕,甚至變成男的想結婚,女的不想找,這樣長久以來,新生兒出生率也會下降。
男女比例失調,很多男性或者女性一直單身,時間長了甚至都可能產生自己一個人的想法,畢竟一人吃飽全家不愁。
就算結了婚,以後也會面臨諸多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生孩子,這些也會導致男女比例失調。
«——【·男孩一定好?有女家庭更幸福·】——»
有心理學家針對此問題做過一項研究,資料顯示在孩子17歲到30歲之間,有女家庭父母的幸福感明顯高於生兒子的家庭的幸福感。
研究結果也表示,大多數人在自己的晚年生活會更加傾向於擁有一個女兒。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不僅會照顧父母還會關心父母,而隨著現在思想的轉變,很多人也都明白在父母老年生活中,其實照顧更多的還是自己的女兒。
其實並不是只有生兒子的家庭才會更加幸福,有女兒的家庭一樣幸福。
現在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享有的權利和機會也和男性同樣平等,所以生男生女其實都一樣。
有個小男子漢或者有個小公主都是一樣幸福的,沒有好壞之分。
性別不是評判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家庭的影響和教育才是。
孩子是父母兩個人的結晶,應該是帶著滿滿的愛降生在這個世界上,拋棄掉不健康的思想,這才是一家人和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