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兒女越有出息,父母晚年越淒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當父母的心願。
從小就不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到處可見弟娃的父母,自從有了孩子後,生活的重心全都放在了孩子的未來之上。
不得不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父母什麼苦都肯吃,什麼難都會面對,只要孩子長大了有出息,能過上好日子,父母甘之若飴。
可是,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孩子培養得越優秀,走得越遠,等到自己老了身邊需要有人照顧時,卻十分無奈。
反而是那些孩子普通的家庭,父母能夠得以安享晚年,兒孫繞膝,天倫之樂,羨慕一些老年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出息的兒女為什麼不能安頓好父母的晚年呢?
按說老人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晚年無憂才是正常的。可事實卻與願違。
樓下李大爺有一個女兒,如今在國外定居。
李大爺家的這個女兒是小區裡的典範,住久了的鄰居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拿他家女兒作為典範。
她6歲上學,小學連跳兩次級,初中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被市最好的高中錄取,高考全省第一進入了多少人夢想的清華校園。
關鍵是她不但聰明,而且踏實好學,自上學後鄰居們鮮少看到她在小區裡玩耍。同齡孩子都在瘋跑的時候,李大爺的女兒關在房裡安靜地讀書。
作為優秀學生家長,李大爺兩口子不止一次地被邀請到學校裡做演講。女兒的學習從來沒有讓他們夫妻操過多少心。
那時候,李大爺夫妻心裡美滋滋的,受慣了別人的吹捧“到老了享女兒的福”,大家也都覺得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他女兒一路求學,大學畢業後去了國外,幾年後結婚生子,在那裡定居。
李大爺兩口也應邀過去帶了一段時間外孫子,記得臨走時他還告訴大家說以後女兒在哪裡,他們也會在哪裡,大有一去不打算回頭的勢頭。
可事實上,李大爺夫妻在國外住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回來了,看上去憔悴不少。
後來才知道,國外飲食不如意,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矛盾也不少。再加上語言環境和文化差異,他們過得很不開心。
從前李大爺還想過賣掉樓下的這套房子,回來後卻再也不提了。
而此後老伴生病住院做手術,閨女因為疫情不能回來,完全都是李大爺一個人跑來跑去,前前後後在照顧。
雖說女兒也打錢回來,可是李大爺卻並不缺錢,老兩口退休金加起來一萬多,還有醫保,平時也花不了幾個。
這時候他突然很羨慕那些孩子留在身邊的老人,父母有個頭痛腦熱,孩子便及時地帶著去醫院了。
人到晚年,老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不是金錢,不是大房子,而是兒女離自己不太遠,時不時回來看望一下,生病了在床前也是個安慰。
可這些李大爺都感受不到。他的身體也不太好,在照顧老伴時,看到別人家裡的孩子時不時到醫院來探望,心中很不是滋味。
雖然他們享受到了好的醫療條件,也有足夠的金錢來治病,但是生兒育女圖的是什麼呢,李大爺深深地考慮這個問題。
從前時總覺得兒女飛得越高越有出息,他還常常看不起那些不在孩子教育上花功夫的鄰居,動不動說他們不思進取。
可是現在他卻覺得有個普通平凡的孩子,其實沒什麼不好的。
事業沒那麼成功,金錢上沒那麼寬裕,但是有個什麼事情時,一家人能在一起商量應對,這該是多大的福氣呢。
而此後,李大爺夫妻會越來越老,養老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他們不可能到國外去依靠女兒,畢竟越老適應能力就越差。而女兒也不可能為了他們放棄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所以,極大的可能性就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僱傭保姆照顧自己。
可是,這種僱傭關係,保姆又會放多少感情在自己兩口子身上呢?說不準還有諸多不如意,想到到合適的保姆也非易事。
等到居家養老實在不現實時,那麼就住進養老院裡。
可是李大爺也早就聽說了養老院的情況,即便是再好的條件,護工又怎麼可能把你當親人去對待呢?
女兒常年不回來,要麼一年就回來一次,自己將來在養老院會受到什麼樣的的待遇,真的也不好說。
想到未來的生活,李大爺就覺得十分頭痛。
人到晚年,想得難免會多。
但不想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年齡越大,身邊越離不開有人照管。
如果有老伴陪在身邊還好一些,兩個人相互依靠,相互照顧。若是老伴也先一步走了,兒女又遠不在身邊,該如何辦,是老年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年輕時只想助力孩子,讓他們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等到老了才發現,孩子們展翅高飛了,最可憐的莫過於老去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