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女子帶繼子去醫院看病,偶遇前夫和女兒:她倆都無視我
其實親情這個東西很玄妙,並且互相有血緣關係那就是親情,因為那只是先天的勾連,如果沒有後天的維繫,即使是親生父母和子女也可能成為陌生人。
記得有一句話:“生而不養,斷髮可還;生而養之,斷頭可還;未生而養,永生難還。”意思也在說明,“養育”這個詞中養比育更重要。
日前一女子帶著繼子去醫院看病,卻看到了這麼令人扎心的一幕,她甚至之後熱淚盈眶,不能自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女子和丈夫結婚足有6年,有一個4歲的女兒,之前兩人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好,可隨著疫情來臨,女子和丈夫相繼失業在家,男子因為失業內心焦慮,妻子卻因為一直包攬家務內心多有怨懟,這才讓倆人才小矛盾逐漸演變成了大問題,你來我往的斥責中,最終選擇結束了婚姻。
離婚是女子提出來的,離開的時候覺得女兒是個拖累,於是選擇留給前夫,自己一個人搬出來想要重新開始,疫情過後找了一個工作,工資一般,卻因此結識了單位老闆。
老總年齡比女子大5歲,追求她的時候也很用心,也很捨得花錢,最終打動了她的芳心。而對方也同樣是離異過,和她一樣有一個孩子,帶在他身邊,於是女子就成為了繼母。
對於這個10歲的繼子,因為並非是自己的親骨肉,她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他相處,可無論怎麼,繼子都不太領情,倆人關係也忽遠忽近,這也讓女子和新丈夫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這也讓女子心力交瘁。
而日前,繼子生病了,女子帶他去醫院看病,卻在候診的時候看到三個熟悉又陌生的背影,因為一個是她前夫,一個是她親生女兒,一個是前婆婆。
原來這一年多,女子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新婚丈夫和繼子身上,再加上女兒因為被她拋棄再也不搭理女子,所以她已經很久沒跟前夫和女兒說過話了,這次看到立馬放女子感覺仿若隔世。
以往,女兒生病了只會趴在她身上,丈夫在身邊拿衣服、拿藥,安慰不舒服的女兒,可女兒卻一直在哭,怎麼哄都不好;而現在女兒似乎是發燒了,即使被抽血卻依然乖乖地趴在前夫身上,一聲不吭,身後是前婆婆拿著女兒的各種東西和藥品。
而前夫站起來的時候,恰巧也看到了女子,然而眼神中沒有半點停留,直接挪到了別處,而女兒似乎也看到女子,可也並沒有叫她媽媽,看了兩眼後,也轉過去了頭,再就是婆婆,她之前就對女子主動提出離婚頗有微詞,現在看到她,眼神熱烈,可同樣沒有說任何話,拉著孫女的小手。
幾人緩步的離開,路過身邊最近的距離不足2米,可是女子手裡卻只能拉著繼子,女子一眼都不再看她。
女子回到開來豪車內,她再也忍不住,流出了悔恨的眼淚。
記得有句話:“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可有些人,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特別是這些因為父母感情問題而早早離婚,失去完整家庭的孩子們。
他們有什麼錯?並沒有,可卻要承受別人永遠都不需要承受的痛苦,無論是女子的女兒,從愛哭愛鬧變成了現在的堅強隱忍,還是繼子對女子沒法產生好感,都在說明這些孩子內心在承受著成年人不理解的痛苦,可他們又太小,無法用語言闡述,無法用行為紓解,最終只能壓抑在內心,長此以往,一生都無法釋懷。
是的,孩子其實最是心重,特別小時候,父母和家就是他們的全部,可是現在只有支離破碎,情何以堪,所以還何求他們幸福成長?你們自己都沒有負責任、懂事,憑什麼讓孩子就按照你們的想法懂事!
因此,我始終認為,婚姻不是兒戲,特別是決定要孩子後,那麼一定要做好一輩子愛這個孩子,愛這個家的準備,否則就不要輕易進入那段良夜,既是讓自己痛苦,更是讓所愛之人痛苦。
而女子最終的痛也是她自找的,她選擇了有錢人的家,做個富太太,坐豪車,那麼就要承受養別人的孩子,帶別人的孩子看病,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生病卻一句話都不能說,不能問,因為她不配。
她的眼淚在我看來並非是悔恨,而是一種被漠視的傷心,說到底還是在以自我為中心,因為如果繼子也很愛她,粘著她,新丈夫和她恩愛有加,之後再發生這樣的事,她會哭嗎?我覺得不會,畢竟她曾經就是一個鐵石心腸的女人,之後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