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男友回家,他媽媽給俺夾了3次菜,俺明白這個家庭嫁不得
我叫夏美,27歲,老家在河北的一個小縣城,工作幾年後才在北京站穩了腳跟。平日裡,我性子直,嘴巴快,有啥說啥,但凡事也懂個輕重。最近半年,我交了個男朋友,叫阿強,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別看他老家就在北京,但他家條件也一般,父母都是工人出身,勤勤懇懇過日子。
這天,阿強終於提出帶我回家見他爸媽,我心裡有點緊張,也有點期待。畢竟,這可是第一次見家長,成不成的也許就看這次了。我們兩個拿了些水果、點心和一瓶好酒,就一塊兒回了他家。
一進門,他媽就笑得可親切了,“夏美是吧,哎呀,阿強跟我們提過你,還真是個漂亮姑娘!”她邊說邊招呼我坐下,嘴裡不停叨唸著:“別客氣,別客氣,當自己家一樣。”我也趕緊陪著笑,“阿姨,您這話說得,我哪敢當啊。”
沒多久,飯菜就端上桌了,看得出來,他媽特意下了功夫,一桌子的菜色香味俱全。阿強他爸雖然不多話,但也是一副和氣的樣子,偶爾問我兩句家裡的情況,我都儘量挑好的說。
可說實話,剛坐下沒多久,我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他媽夾菜的動作特勤快,沒過一會兒就往我碗裡夾了三次菜。第一次,是一塊紅燒肉,“夏美,多吃點肉,女孩子要有體力。”她笑眯眯地說。我雖然平時不太愛吃肥肉,但第一次見面,總不能駁了人家的面子,我就笑著接過了。
然後,第二次,是一塊魚頭。“這個魚頭特別有營養,女孩子吃了對皮膚好。”她又給我夾了一塊,我勉強吃了下去。阿強也看出了我的不自然,趕緊夾了一筷子青菜給我,“多吃點菜,別光吃肉。”
第三次,他媽又夾了一塊臘肉給我,“夏美,吃這個,這可是我們老家的特產,難得拿出來。”我看著那塊油汪汪的臘肉,心裡直打鼓,但還是硬著頭皮吃了。
表面上,我笑著說謝謝,心裡卻開始犯嘀咕,這一趟回家,咋還沒開頭就覺得不對勁呢?
飯桌上的氣氛慢慢開始有點沉悶,我雖然嘴上還在說著客套話,但心裡越來越不舒服。特別是阿強他媽,感覺她一直在盯著我,夾菜的動作也顯得格外刻意。
吃到一半,阿強的媽媽突然放下筷子,笑著對我說:“夏美啊,咱們家阿強從小就沒受過什麼苦,家裡一直寵著,您看咱們要是以後真的結婚了,您得多擔待著他一點兒啊。”
我愣了一下,趕緊點頭:“阿姨,您放心,阿強人挺好的,我也會好好對他的。”
她媽笑了笑,眼神卻有些冷:“那就好,我就怕您受不了我們家的規矩。”我心裡一沉,心想這話是什麼意思?可還沒等我問出口,她就接著說:“我們家裡啊,習慣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打拼賺錢,女人嘛,得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阿強他爸從來不用操心家裡的事兒,都是我一手打理的,您以後要是嫁過來,估計也得適應這一點。”
我心裡咯噔一下,這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刺耳呢?啥叫“得適應”?好像我嫁進來是為了給他們家幹活似的。我勉強笑了笑:“阿姨,我和阿強還沒談到結婚呢,您這麼說還早了點。”
她媽的笑容收斂了一些,但還是繼續說道:“不早不早,阿強年紀也不小了,您倆要是合適,早點定下來也是好事。”說完,她又夾了一塊紅燒肉到我碗裡。
我低頭看著那塊肉,突然間胃裡一陣翻騰,再也忍不住了。我抬頭看了一眼阿強,發現他一直低著頭沒吭聲,彷彿這一切和他無關似的。
“阿強,”我忍不住問他,“你媽說的這些,你都是同意的嗎?”
阿強抬頭看了我一眼,有些猶豫地說:“夏美,我媽也是為了我們好,她說的確實是家裡的規矩……”
聽到這話,我心裡最後一點期待徹底崩塌了。原來在他眼裡,我真的只是個“媳婦”,一個要遵守他們家規矩的人。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家庭,我是真的嫁不得。
吃完飯,我藉口有事,提前告辭了。阿強堅持要送我回去,但我搖了搖頭,“不用了,我自己可以回去。”
路上,我的腦子裡一直在回放剛才的對話。那三次夾菜,看似熱情,其實每次都帶著試探和暗示。
第一次,提醒我要有體力,那是要我做好乾家務的準備;第二次,說對皮膚好,那是在試探我是否在意這些表面功夫;第三次,那塊臘肉,分明是在告訴我,這些“規矩”是他們的傳統,是我無法改變的。
我突然覺得很疲憊,和阿強相處的這半年時間,一下子變得模糊起來。阿強是個好人,性格溫和,工作也穩定,但這一切在他媽面前,都顯得那麼脆弱和無力。
回到家,我給阿強發了條訊息:“阿強,我們還是分手吧。”我知道,這話說出口,可能有點突然,但我不想再拖下去了。
阿強回了電話,聲音裡滿是驚訝和不解:“夏美,為什麼?我們不是挺好的嗎?”
我深吸一口氣,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阿強,你媽的三次夾菜讓我明白了,我和你的生活觀念差距太大。你們家的規矩,我真的接受不了,咱們還是別勉強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最終阿強嘆了口氣:“好吧,夏美,我尊重你的決定。希望你以後能找到一個真正適合你的人。”
結束通話電話的那一刻,我感覺胸口一陣輕鬆。雖然這段感情就此結束了,但我知道,嫁錯人可能會毀掉我一生的幸福,而我絕不會讓自己走上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