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人怎麼談戀愛?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缺乏安全感的人怎麼談戀愛?

當代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缺愛綜合症”,我們父母那一輩,極少會去重視情感表達,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聽過爸媽講一句“我愛你”,而我們也很少會對父母去說“我愛你”。在父母的眼裡,讓我們吃飽穿暖,就是他愛我們的方式,精神上的交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缺乏安全感的人怎麼談戀愛?

而這種現象帶來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成年之後,根本就不懂怎麼去愛別人,因為他們沒有學會什麼是愛的能力。最常見的,無非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我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

和普通人們對於親密關係的一種患得患失不同,自身缺乏安全感的人,對待一段感情的得失心會變得特別“瘋狂”,比如對方兩分鐘不回資訊就覺得他一定是出軌了,半個小時不回電話就已經在腦補捉姦實錘了,而且這類人往往喜歡把“我愛你”“我不能失去你”“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掛在嘴邊,一邊試圖親近伴侶,一邊又給伴侶施加精神壓力。

而選擇跟缺乏安全感的人交往呢,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一開始確定關係的時候,他明明只需要你給他一顆糖就夠了,只要一點點好一點點甜,他就會願意把自己交給你;但是在戀愛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無論給他多少糖,都填不滿他心裡的苦和空虛。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為什麼絕大部分人在明知道自己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現狀呢?

一切親密關係的真相,都藏在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之中。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經常會說到這麼一句話“我覺得我們倆三觀很合/三觀不合”,而在生命的起始,在大家剛剛誕生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我們都是同樣的一張白紙,根本不存在三觀可言。

而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只不過是原生家庭中父母(監護人)的認知和理念在我們身上的一種投射,哪怕這種投射可能是他們在無意識的狀態進行的。

另外這種投射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方面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理念就在不斷變化,一方面是因為被影響的這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受到學校教育、生活環境等其它因素的共同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原生家庭對他的作用力,將會成為他一生三觀的雛形所在。

舉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在充滿關愛與呵護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小孩,很自然的就會習得愛的能力,他們會主動釋放善意,且通常都能和身邊的人友好相處、打成一片;而在充滿暴力和不安因素的家庭中長大的小孩,性格往往會變得比較極端,要麼非常孤僻(潛意識裡迴避親密關係),要麼同樣暴力(習得同樣的處事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一直在強調原生家庭對於人格形成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所以你去觀察那些在戀愛中安全感匱乏的人的原生家庭,你會發現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定的思維共性:

1. 在高度自卑和高度自戀中不斷反覆

大家會覺得自卑和自戀是完全相悖的兩個概念,但將它們倆稱之為“雙生”也不為過。自卑的盡頭實際上就是一種自戀。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冒名頂替現象”(Impostor Syndrome),指的是一個人即使已經取得了大眾意義上的成功,即使已經做出了超出常人的成就,但當外界對他表示肯定和認可時,他依然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讚譽,甚至會產生自己是一個“冒名頂替者”的錯覺。

他會在做出成績之後迅速進入自我膨脹的狀態,極度興奮,但是這個狀態的存續時間非常短暫,很快他就會進入自我否定的階段,即“我是不是太自戀了?我的價值其實根本就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大“。

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絕大部分來自於父母的”打壓式教育“,即父母會對他有一個過高的甚至是超出現實的預期,一旦他滿足不了這個預期,父母就會表現出不認可的態度和嚴厲批評的行為。

舉個例子,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是考100分滿分,如果你考了100分,我就會獎勵你一顆糖,如果你考了99分,我就會賞你一巴掌。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99分已經遠遠高於普通學生水平的分數了。

所以受到這種教育的小孩,他會活得非常撕裂,一方面他考了99分,在學校裡會得到老師的讚揚和同學們的羨慕,一方面回到家裡,他面對的是父母的指責和懲罰,他就會在自我肯定和自我懷疑中不斷的迴圈往復。

2. 感知能力較差,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方面存在明顯缺陷

所謂的情緒智力,其實就是大家常見的情商。由於無論他們怎麼做,都無法在父母身上獲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就像我前面講的,父母對待他們始終報以一個否定和指責的負面態度,所以這類人對於情緒和感受的分辨能力是相當差的。

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沒有正面的、積極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一切行為導向的最終結果都是不好的、消極的,所以他們只有一個感受,就是痛苦。即使別人想要將他們置身於幸福之中,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不安和惶恐,甚至會掙脫幸福重新投身於自己熟悉的痛苦之中。

比如說伴侶不能及時回訊息,他們往往會採取資訊轟炸或者奪命連環call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自己覺得很憤怒,對方忽視自己的一種憤怒,但其實憤怒背後隱藏的,是害怕對方拋棄自己的一種恐慌。

但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他感知不到自己深層次的情緒,他只會覺得你不回我訊息,我生氣了,僅此而已。當然同樣他們對於伴侶深層情緒的解讀也往往較為片面,有時候會激化雙方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當然很多人也會對“原生家庭有罪論”抱有質疑的態度,不明白為什麼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其實很簡單,因為原生家庭不僅僅是在精神層面去影響你的認知,更是把你的價值和身份與現有的價值體系深深捆綁在了一起,而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去撼動裹挾著你的資源體系的力量的。

說的直白點,為什麼富二代和上流社會的人在擇偶的時候通常會特別看重門當戶對,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階級能夠為對方帶去什麼,也很明白繼續在這個階級立足,他還需要什麼。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種資源置換,這並不功利,這就是存在於這些人身邊的價值體系。

而這個價值體系,一定是你的原生家庭帶給你的。比如你出生在哪,農村還是城鎮?你就讀於什麼樣的學校,公立還是私立?你接觸到的小夥伴都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等等等等,這些東西都會影響著你日後的自我價值觀,而你的價值觀,往往是和你父母提供給你的周邊的價值體系捆綁在一起的。

說這個的原因只是想告訴大家,缺乏安全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而正在跟缺乏安全感的伴侶交往的人,你們也實在不必過於苛責對方,因為有這個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也是一個“被害者”。

但是!注意我接下來要講的,你的原生家庭雖然決定了你的不安現狀,但你完全有能力去改善甚至推翻!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你的安全感匱乏影響了當前的親密關係,甚至是導致了親密關係的破裂,那我建議你可以嘗試用以下幾個方法去補救和挽回。

第一點,儘量避開過度臆測和自我設限,當下的親密關係不等於過去的親子關係,跳脫過往讓你痛苦的思維框架,能夠讓你開啟親密關係新世界的大門。

其實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之所以一直襬脫不了目前的情感困境,無論他是一直索取暴露需求感,還是一直迴避讓情感問題愈演愈烈,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是因為自身一直沉浸在過去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思維框架中,他會把眼前的難題跟過去的痛苦相結合,導致一直在用錯誤的行為方式去解決問題,結果只能是越搞越糟。

就比如分手初期,很多人會採用死纏爛打的方式去進行一個挽救,他認為只要自己表達出強烈的歉意和不捨,對方就會被自己的深情所打動,從而打消分手的念頭,其實是因為在童年生活中,每當父母開始指責時,他就會不斷的道歉和認錯,以此來擺脫父母的打壓。

但是實際上伴侶不是父母,伴侶選擇分手的目的也不是對你進行精神上的打壓和制裁,而是他真的覺得你們的關係沒有存續的必要,他為了及時止損,所以提出分手,這和父母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你去道歉啊示弱啊也是沒用的。

正確做法:衝破對方的刻板認知,把分手後的不適情緒轉嫁到對方的身上

我知道你本身就缺乏安全感了,關係的斷裂更是把你這種不安的情緒放大到了極致,但是你一定要記住一句話:高手過招,誰先動誰就輸了。

你過往的那些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已經讓對方累計了無數的負面情緒,他選擇跟你分手,也是忍無可忍之下的逃避,所以跟你分手後他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鬆了一口氣,他不用再去承接你的不安帶給他的壓力。

這種情況下你是沒辦法挽回的,因為對方沒有任何情緒波動,人只有在有情緒波動的時候才會想要試著去做一些舉動,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快速感受到分手的不適,給他製造情緒波動。

怎麼製造?很簡單,反差感知道吧。你之前不是一直在糾纏嘛,好我現在立刻停下來,不糾纏了,你不是想要冷靜嘛,我比你更冷靜,不就是分手嘛,分就分,我根本不在意,當然你的這個態度轉變一定要給一個合理化的理由,去讓他相信你是真的變了。

比如你可以說“我以前一直覺得我跟你在一起就可以過上我理想中的生活,但現在我發現我錯了,你沒有義務去承擔我的希望,想明白之後我自己也輕鬆了很多,其實分手也許是個正確的決定,你說的對,不快樂就要及時止損,現在做朋友我也確實蠻快樂的,希望你也能早日走出陰霾吧……”

這個時候對方一定會想,你怎麼變臉變得這麼快,你是不是耍什麼花樣?沒關係,不理他,讓他去猜,他只要猜,情緒就有起伏,我們就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第二點,在跟對方溝通的過程中,運用合理的技巧適當表達你的需求,反而更容易推動關係向前發展。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在挽回的過程中也是可以適當表達自己的需求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於親密關係都有自己的預期,如果你對這個人一點需求沒有,你是不可能會主動去跟他建立親密關係的。

而需求這種東西呢,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越掩飾越明顯,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有其他的意圖。

舉個例子,很多人反應說挽回的時候對方不回訊息,他越不回你越發,你越發他越心煩越不回,最終就形成了一個互相傷害的死迴圈。

正確做法:高低需求同時釋放,利用人的“補償心理”讓他滿足你的真實需求。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你一開始可以給對方提一個比回資訊更高的需求,比如你給他打電話,或者約他見面,這個時候他一般都會拒絕對吧,然後你就可以說“你不想見面/接電話就算了,回個資訊總沒問題吧,我也不纏著你,耽誤不了幾分鐘的”。

這個時候他會覺得剛才已經拒絕過一次了,再拒絕有點不忍心,出於補償你的一種心理,他就會回你資訊。那你最開始想要得到回覆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對吧。

第三點,充實自身安全感的最佳途徑只有一個,就是提高自我認同感,當你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之後,你們這段關係的天平自然會向你傾斜,因為你的內心有了重量,而不是空蕩蕩。

怎麼去提高自我認同感,很多人會覺得我多讀幾本書、我去報個興趣班、我健健身美美容,我認同感就會提高了,說真的這都是扯淡,你要是連這個都分辨不出來那我覺得你這個情商距離挽回親密關係確實差的有點遠了。

正確做法:對於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做一個清晰的覆盤,準確瞭解當前的優勢和不足,並且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心理重塑,必要時可以藉助專業人士的輔助

你不需要為了增加自我認同感去做一些無謂的投資,因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隱藏在你的日常生活裡,包括但不僅限於你的工作狀態、生活水平、人際生活圈子等等,在這些方面對自己做一個全面的自我剖析和覆盤,你會很快看到自己的優缺點。

當然為了避免回答過於主觀臆測,你也可以尋求身邊好友的幫忙,讓他們對你的覆盤結果進行一個客觀的修正。然後就很簡單了,社交平臺建設不陌生吧,在上面展現你的優勢,規避你的缺點,就可以了。

比如近期工作上搞定了一個專案,升職加薪的當晚吃了慶祝的大餐,認識了某個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你可以展示的點。而這些內容會推翻對方腦子裡那個不太自信、敏感多疑的你的形象,他會好奇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你為什麼突然變得好像很有自信了。

而我們要的就是他有這樣的疑惑和好奇心,這個時候再去邀約見面,對方是非常容易答應的,而線下見面的機會只要好好把握住,眼神交匯、言語交談、肢體接觸等等,只要做好這三個方面,複合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很多人喜歡用“我沒有安全感”為自己的迷惑行為做一些開脫和辯解,但感情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你騙得了旁觀者,但是騙不到當事人。沒有安全感不會成為你愛情裡的免死金牌,相反他會成為加速感情破裂的一劑du藥。

而當你真的跨越了這個坎兒的時候,你才能夠有資格笑著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還有很多美好的未來”。

這才是男人分手後的真實想法!分手後多久複合,成功機率最大?迴避型人格:有一種恐懼叫“越想靠近,越先遠離”與前任複合最大的難處是什麼?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