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找物件,千萬別找這三種家庭,並不是迷信,而是大智慧
兒女找物件,千萬別找這三種家庭,並不是迷信,而是大智慧
收錄於話題
戀愛的時候,在愛情荷爾蒙的作用下,很多年輕人認為有情飲水也能飽,於是,不顧一切,只為愛情;
走進婚姻後才發現,生活中的一切風雨坎坷,都是自己愛的人帶來的,結果,後悔已晚,隱忍前行。
其實,婚姻從來不是一個幸福的結局,而是一段新徵程的開始。漫長的婚姻生活,才是兩個人感情的真正試金石。
然而,在關係著一生幸福的婚姻大事上,每一次試錯都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身為父母,如果不想兒女在婚姻裡走彎路、受傷害,就要提前把婚姻裡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風險告訴兒女,為兒女把好最後一道關。
如果兒女找了以下三種家庭的物件,說什麼都別讓他們“踏進火坑”,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大智慧,是父母對兒女的負責。
1、經濟條件差的家庭
婚姻,雖然不是人生的跳板,但也不是扶貧和慈善。婚姻,是現實的,是要落到柴米油鹽上,是要經濟基礎為支撐的。
現實生活中,那些為了愛情不顧一切,裸婚也好,下嫁也罷,幾乎沒有一個有好結果的。
唯有經歷了現實的打擊之後,才知道婚姻不是有愛就行,還需要有錢。有句話這麼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用在婚姻這件事上,是再適合不過了。
然而,這並不是說經濟條件差的家庭裡的兒女,不配擁有擇偶權,而是說,不要找比自己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差太多的家庭,這也就是自古以來講究的“門當戶對”。
在婚嫁這件事上,為什麼要講究“門當戶對”?
因為原生家庭條件相近的人,有著相同的階層和圈子,有著相同的審美標準和生活習慣,彼此更容易產生共同語言,婚姻也會相對穩定幸福。
如果原生家庭條件差距很大,那麼婚後必然會因為生活習慣、審美標準、思想三觀等不同,而產生摩擦和分歧,從而讓彼此之間產生不和跨越的鴻溝,往後的日子裡,沒有幸福溫馨可言,剩下的唯有無盡的撕扯和傷害。
所以,當兒女找物件時,父母務必要提醒兒女,不要選擇家庭經濟條件比自家差太多的家庭,門當戶對,才是最為合適的。
2、重男輕女的家庭
重男輕女,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留下來的du瘤,讓眾多女性在家庭中都無法獲得該有的尊重和公平的對待。
雖然時代在進步,男女平等思想已經普及,但是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思想並不是那麼容易被肅清的,依然會有一些家庭有著濃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說實話,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在找物件的時候,都要規避重男輕女的家庭,因為這樣的家庭就是實實在在的火坑,會給人的身心都帶來巨大傷害的。
如果是女兒,千萬別讓她嫁到重男輕女的家庭。
試想,一個連自家的親生女兒都不被重視的家庭,怎麼可能會重視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外姓女孩呢?
另外,在重男輕女家庭里長大的男人,多半都是嬌生慣養的,有極嚴重的大男子主義,或許婚前看不出來,但婚後早晚都會體現出來。
特別是在生育後代上,重男輕女的家庭,務必要生到男孩為止,否則女人就難以在婆家立足,會被要求一直生下去。
如果是兒子,最好別娶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
因為在重男輕女家庭里長大的女孩,從小會被灌輸“事事以兄/弟為先,無條件為兄/弟付出”的思想,成為傳說中的“扶弟魔”。
所以,在兒女找物件時,父母務必要提醒兒女,最好不要選擇重男輕女家庭的物件,風險很大。
3、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
一些年輕人會覺得,結婚是和伴侶過日子,對方父母感情好與不好,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這就大錯特錯了。
有這樣一種說法:婚前從對方父母的相處模式,就可以看到你們未來的婚後生活。
一般來說,兒女對待婚姻的態度,以及未來和伴侶相處的模式,和其原生家庭父母的婚姻有三種演變關係。
第一種是,兒女完全繼承父母的相處模式;第二種是,兒女的婚姻及夫妻相處方式完全和父母反著來;第三種是,兒女一方面不想繼承父母的相處模式,卻又時常用父母的那種方式相處。
說到底,父母在婚姻生活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兒女,從而成為兒女對待婚姻和伴侶的一個參照。
所以說,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經常爭吵,甚至暴力相向的家庭,那麼兒女多半會受到影響,未來婚姻生活不幸福的可能性極大。
身為父母,為了兒女的婚姻幸福著想,務必要及時提醒兒女,儘量不要找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的物件,以免對方將不良的夫妻相處模式帶進未來婚姻。
結語: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牽扯到兩個家庭的事情。
身為父母,務必要為兒女的婚姻把好關,儘量不讓兒女找以上三種家庭的物件,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智慧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