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父母60歲了,還在做這三件事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父母60歲了,還在做這三件事
收錄於話題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這是古人總結出的影響人前程和未來的三個客觀因素。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把逆天改命的希望寄託在風水上,尋找各種有利的環境和地勢來生活和發展,認為這樣就可以收穫一個美好的未來和幸福的家庭。
殊不知,對於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而言,最好的風水並不是什麼環境和地勢,而是家裡的父母。
如果父母不靠譜,哪怕身處再好的地理環境,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和犧牲,未來也很難順遂,家庭也很難幸福。
總得來說,父母是一個家庭的根本,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命運和幸福。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父母直到老去,還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意義是什麼,還在肆意地做著以下三件事。
1、糾結“愛與不愛”的問題,夫妻之間爭吵不休
對於婚姻而言,浪漫是奢侈,平淡才是常態,特別是對於相伴走過數十載的老夫老妻而言。
一般來說,夫妻到了六十歲的年紀,愛情已經所剩無幾,剩下的多半是責任和習慣。不管夫妻之間感情好與不好,經過多年的相處和磨合,都應該找到了彼此和睦相處的方式。
可是,總是有一些人,哪怕是到了六十歲的年紀,還是看不清婚姻的真相,不能接受平淡的婚姻,整日在“他/她到底愛不愛我”的問題上苦苦糾結,生活中的任何一點小事,都可能成為“他/她根本就不愛我”的有力論據,從而導致夫妻之間爭吵不休、矛盾不斷。
比如,有的人因為伴侶炒菜時多放了辣椒,不符合自己的胃口了,就開始指責、埋怨,對伴侶的真心產生懷疑:“我從來不吃辣,那麼多年了還不知道嗎,到底心裡有沒有我?”
比如,有的人因為生病時伴侶沒有及時給予關心和陪伴,就開始痛苦傷感,對多年的婚姻生活懊悔不已:“真後悔和他/她結婚,從來不知道關心我,沒有一句體貼的話,心裡根本沒有我……”
當“委屈”的苗頭在心裡蔓延,曾經那些點點滴滴不愉快的回憶都會湧上心頭,然後愈發傷心難過,痛斥伴侶的不用心、不體貼、不夠愛……和伴侶爭辯、置氣,和兒女哭訴、告狀……總之,家裡到處都瀰漫著不幸的氣息,讓身處其中的人都感到深深的壓抑和心累。
說實話,如果年過六十,還在糾結“伴侶愛不愛自己”的問題,真的是很可悲了,不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家庭的悲哀。
2、沒有存錢的意識,手裡有多少錢就花多少
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獨生子一人推兩個輪椅,在醫院照顧生病不能自理的父母。
當事人講到: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沒有退休工資;自己每月只有一萬多收入,有房貸、車貸,還要養孩子,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請護工,所以只能自己照顧父母……
看到這裡,很多人意識到生育多個子女的好處,至少到了晚年不能自理時,能夠有人輪換著照顧自己,不至於讓唯一的兒女揹負沉重的養老負擔。
說實話,兒女的多與少,並不是影響晚年生活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真正決定晚年生活質量的關鍵,是手裡金錢的多少。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多子女家庭,在贍養老人的事情上,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甚至對老人不管不顧,讓老人無家可歸;此外,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很多兒女連養活自己都成了問題,更無暇顧及父母的晚年生活質量了。
所以,與其把養老的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不如牢牢抓住“金錢”這根救命稻草,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多賺一些錢,多攢一些錢,既可以減輕兒女的負擔,又可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
3、控制慾太強,毫無邊界地干涉兒女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根本就沒有“邊界感”這種意識,他們認為:不管兒女多大,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所以,總是抑制不住一顆管控兒女的心,哪怕兒女長大成人、結婚成家了,還是不懂得退出,肆意地干涉兒女的生活。
不可否認,父母對兒女的“管控”,都是出於一片好心。他們是想以自己的人生經驗,指點兒女的未來之路,讓兒女少走彎路,更加順遂。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兒女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兒女有權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而不是永遠只能聽命於父母,做父母的傀儡。
如果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總是以“愛”之名,強行把自己的思想、意願加在兒女身上,意欲控制兒女的生活,就會讓兒女變得愈發叛逆,一心想要逃離父母,甚至與父母鬧掰、決裂,從而造成家庭的不幸。
所以,人到晚年,如果不想兒女遠離,不想家庭不幸,那就藏好自己的控制慾,儘可能地尊重和理解兒女,這樣才能使得家庭更加和睦,晚年更加幸福。
結語:
雖然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越來越好,但是,有些父母的行為,正在悄無聲息地把家庭推向衰敗。
其實,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並不是沒錢,而是父母年過六十,還在有意無意地做以上三件事,希望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