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後,兄弟姐妹關係再好,也要多留幾個心眼,這是智慧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關係再好,也要多留幾個心眼,這是智慧
收錄於話題
中國有句俗話: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
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些令人心寒,但這卻是客觀現實。
父母是每個家庭的凝聚力,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紐帶,也是兄弟姐妹們共同的歸途。
當父母離去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失去了凝聚點,各自忙於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即使曾經關係再親密,也會因為時間和距離的緣故,逐漸變得疏遠。
另外,在這個金錢至上、情感淡薄的時代,哪怕是至親的血緣,也經不起金錢物質的考驗。現實生活中,為了一些錢財物質,兄弟姐妹之間爭得面紅耳赤、結怨結仇的例子不在少數。
所以,當父母離去後,若想維繫好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務必要格外謹慎、用心。哪怕是再實心眼,在以下兩件事情上,也要多留個心眼,並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一種智慧。
1、家庭的收入和存款,儘量別透露
所謂談錢傷感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好不要把經濟條件、錢財物質等掛在嘴邊,這樣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厭惡,傷害彼此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間更是如此。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一些人本身就是沒心沒肺的性格,想到什麼說什麼,張口就把家裡的收入和存款都告訴兄弟姐妹了;
一些人出於對兄弟姐妹的信任,即使各自有了家庭,依然把對方當做最親的人,在錢財的事情上毫不設防;
還有一些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喜歡在兄弟姐妹面前炫耀自家的財產數額,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性。
然而,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在兄弟姐妹面前透露自己的家底,並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讓自己陷於尷尬被動的境地。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外,沒有任何人希望你過得比他好。越是關係親近的人之間,越是容易產生攀比和嫉妒。
很多時候,兄弟姐妹們表面上為你的發財致富而感到開心,但當看到同樣家庭出身的人,在經濟上卻有著天壤之差時,處於弱勢的一方內心難免會感到不平衡,從而產生妒忌,甚至還會萌生一些不該有的壞心思。
有這樣一句話:錢財面前莫談人性,人性面前莫談錢財。哪怕是再親近的兄弟姐妹,在金錢利益面前,也經不起人性的考驗。
所以,兄弟姐妹之間若想長久和睦地相處,那就避免袒露各家收入存款的情況,免得影響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給彼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兒女後輩的優秀,儘量別顯擺
一些人覺得,向兄弟姐妹分享自己兒女或孫輩的優秀,兄弟姐妹也會感到同樣的開心和驕傲;
還有一些人覺得,向兄弟姐妹顯擺自己兒女或孫輩的優秀,能夠讓兄弟姐妹羨慕自己,讓自己更有面子。
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悲喜並不是想通的,哪怕是親兄弟姐妹之間,各自成家,各自有了孩子之後,悲喜也就相差甚遠了。
就像一場高考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愁。
如果兄弟姐妹家的孩子高考落榜、無緣大學,而你卻總是向他們炫耀自家孩子如願考入理想大學,那必然是在兄弟姐妹的傷口上撒鹽,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中,讓兄弟姐妹有種被嘲笑的感覺。
就像《知否》中,盛家長子一舉中第,盛紘夫婦高興得要大開喜宴,放十里炮竹,隆重地慶祝一番。
盛家祖母聽聞後,這樣說:“都在我家書塾讀書,齊小公爺沒中,侯府二郎也沒中,咱們家這樣大張旗鼓地慶祝,是要打齊國公夫婦和顧侯爺的臉嗎?”
當兒女在某方面取得成就時,父母總是在親朋好友面前炫耀兒女的優秀,表面上是收穫了稱讚和羨慕,實際上不僅會給別人的子女帶來壓力,間接傷害一些人;還會讓自己的兒女身陷險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樣的炫耀真的有意義嗎?
真正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把兒女後輩的優秀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更不會以此來滿足自己所謂的虛榮心。
他們明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們懂得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才是立身處世最好的方法。
另外,每個人對優秀和成功的定義並不相同。你覺得事業有成是一種優秀,但別人卻覺得性格開朗是一種優秀。
歸根到底,在每個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最優秀的。你的兒女或許在某些方面有所長,但同樣也有短處和缺點。
沒有必要拿著自己兒女某方面的優秀到處炫耀,或許別人的兒女在其他方面更優秀,只是他們低調,不顯擺而已。
結語:
當父母離去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徹底成了親戚關係,即使關係再親近,也要懂得保持適當的距離。
有兒有女有家庭後,與兄弟姐妹相處時,要適當多留幾個心眼,儘量別透露自己的家庭收入情況,也別顯擺兒女後輩的優秀。
這既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保護,也是對兄弟姐妹間和睦關係的維繫,是智慧,也是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