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遭兒女嫌棄的三種行為,人到晚年要避開
容易遭兒女嫌棄的三種行為,人到晚年要避開
收錄於話題
古人云:“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年紀越大,越依賴兒女。在傳統的思維裡,只要有兒女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就有保障了。並且,很多人老了以後,會理所當然地和兒女住在一起。常言道:“人與人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場災難!”父母子女之間也不例外。所以,想要晚年生活過得舒心,不被兒女嫌棄,務必要拒絕做以下三件事。1不懂得收斂脾氣,總是給兒女添亂中國式獨有一種思想:“我弱我有理,我老我怕誰。”不知什麼時候起,老人不再只是單純、質樸的了,越來越多的老人倚老賣老,以弱當強。看到這樣一個影片: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一位八旬老人正準備從護欄的破洞處橫穿馬路被交警攔下。交警耐心地勸導老人:“老奶奶,過馬路應該走斑馬線,不能從護欄處翻越,路上車輛那麼多,這樣很危險的,應該在斑馬線處等待,綠燈了再透過……”交警的話還沒有說完,老人搶言道:“又不是我一個人從這裡過,這個欄杆又不是我弄壞的……”交警解釋道:“奶奶,沒說是您弄壞了欄杆,但這裡的確不能透過,很危險,要走斑馬線,我帶您過去。”老人:“我不要你帶,我就要從這裡過,別人能過我怎麼不能,我不怕危險,他們不敢撞我!”老人態度堅決,任交警怎樣苦口婆心地勸說,終是無果。無奈之下,交警只好讓老人告訴她子女的電話,寄希望於老人的子女來勸說老人。人到晚年,不懂得收斂自己的脾氣,肆意妄為,任意隨性,自以為已是風燭殘年,毫無在意,然而深受影響和牽連的終究是子女。正如不服從疫情管控規定,造成疫情傳播的揚州老太,以一己之力,禍害了他人,也讓自己的兒女成了眾矢之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所以說,人到了晚年,務必要管理好自己的脾氣,不要給子女招惹麻煩,這樣才不至於被兒女嫌棄,自己的晚年也會過得更加舒心。2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讓兒女擔心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身體各項機能都開始下降,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一旦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勢必會影響到兒女,需要兒女放下工作來照顧自己,影響兒女的工作和發展。王亮的父親一直喜歡酗酒,胃部問題一直層出不窮。即使到了晚年,酗酒的問題絲毫沒有改善,以至於年近七十時檢查出了胃癌。父親住院期間,王亮每天白天上班,晚上陪床照顧父親。時間一長,王亮的精神狀態明顯不好了,工作效率也受到嚴重的影響。因為王亮長時間的表現不佳,全年的各種獎項都與他無關,也就直接影響了他的收入。一邊是父親住院需要花費一大筆錢,另一邊是收入的減少,再加孩子上學、房貸車貸、生活開支……王亮的心態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即使再孝順的子女,在毫無盡頭,一日復一日的病床前,也有心焦氣躁的時候。人到了晚年,務必要照顧好自己,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讓自己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儘量不給子女添麻煩,讓子女能夠安心地投入工作,這樣家庭也會越來越興旺。3管控欲強,過分參與兒女的事情兒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如果父母總是強行干涉兒女的生活,難免會令人感到厭煩。總是有老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老人的生活經驗多,這的確沒錯。但由於兩代人接受的教育不同,認識和看法也不同,有些老思想老觀念並不適合現代年輕人。兒女長大了,作為父母總是要放手的。如果總是以長輩的身份剝奪兒女該有的自由和權利,那麼兒女只會想遠遠逃開。正如盧笛所說: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犯人,他在他們所謂的愛裡,只感到窒息。所以,人到了晚年,要學會放手,不要過分參與兒女的生活,讓兒女獨自選擇,獨自闖蕩。人到了晚年,如果有以上三種行為之一,都很難讓兒女真正喜歡。如果自己有以上三種行為,那就需要反思,改正了。希望所有人到了晚年都不要成為被兒女嫌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