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分手炮的人怎麼想的,為什麼情侶會想打分手P
“分手了,還饞對方身子怎麼辦?”
最近瀏覽豆瓣,看到一個朋友的提問帖:
“和男朋友分手後,還一直見面打/炮,這樣真的是不歸路?”
她剛和男朋友分手一個月。他們接觸的時候,已經在一起生活了兩年半。他們準備結婚,買了一間婚房。
我沒想到會這樣,但我因為某種原因分手了。
奇怪的是,明明兩個人已經分手了,卻還是忍不住想要對方。
所以有一把分手槍。
在外人看來,這真的是無法理解的迷惑行為之一,但事情落到自己頭上,才發現小丑原來是自己。
女生的心態就是像以前一樣看他,抱他,摸他。
男生的心態是我們熟悉了這麼多年,不習慣一下子沒有對方。做一個PY沒有錯,既不涉及感情問題,也不涉及爭吵。
但是沒有戀人關係,只有分手P不是出路。
其實,分手後,還饞對方的身子,這不是個例,也不是“隨便”,而是很多戀人們分手後的普遍心理。
雖然感情已經走到了盡頭,身體還是有依賴感和求生感。
在女孩的帖子下,太多人和她產生了共鳴。
“說分手,身體不同意。”
“我有瞬間照鏡子的感覺。我比房東還可憐。前男友有女朋友,多次睡覺,我卻捨不得放手。”
“好啊,要是我前女友也這樣就好了。”
從這些真實的資訊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上一段感情的深深眷戀。
那麼,為什麼一對情侶分手了你還想分手?今天,傑哥要進行一次嚴肅的科普。
人為什麼想打分手炮?
在社會學中,分手槍被定義為在關係結束後兩週內與已經建立了長期關係的伴侶發生性行為。
人們想打散槍支有很多主客觀原因:
轉移痛苦情緒
之所以定義為兩週,是因為分手後兩週悲傷達到頂峰,四到六週逐漸消退。大量的人傾向於在四周後與新的性伴侶發生性關係,所以它被定義為兩週。
剛分手的情侶理智上知道不能繼續,但他們的愛情並沒有被完全抽離。
>
分手炮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悲傷情緒,親密接觸可以找回陪伴的熟悉感,轉移分手的痛苦情緒。
在前任3裡,有一段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餘飛和丁點在一起多年,分手後,他們做了很多藕斷絲連的舉動。
約了各種坦白局,了斷局,吐槽局,互相歸還禮物。
離譜的是,兩人還沒完沒了的約分手p。
最後,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中,兩人決定重歸於好。
分手後的儀式感
大量的社會實踐表明,分手炮的發生是很普遍的。
在知乎上搜分手p,你會發現,很多人在平靜分手後,會和前任約最後一次。
就像在一起需要儀式感一樣,曾經真心相愛過的兩人,分手也需要一種儀式感。
有些情侶互相傷害太多,與其用蒼白的語言和解,不如藉著最後一次和過去好好告個別,鞭策自己開啟新生活。
一炮泯恩仇,從此相忘於江湖。
知乎上有很多使用者分享了自己打手炮的經歷。
匿名:
懷著很悲傷的心情做了最後一次,打算從此不再見面。現在身邊躺著她,心情還是和以往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以後見不到這個人了。雖然不捨得,但得不到他的在乎我寧可不要,我的自尊只允許我跟他說最後一聲再見。
然後,再也不見。
匿名:
高中的時候談了個女朋友,一直到大二開始分分合合,今年疫情5月份的時候,和她打了分手炮,然後拒絕了她複合的請求,我不該這麼沒人性和放縱自己,但是最後一刻是開心和快樂的。
不留遺憾型
有網友說:“有些情侶可能因為突然想起,之前還有一些姿勢沒有解鎖,所以趁著最後一次全都試上一遍,不讓雙方留下遺憾,聽上去,就像遊戲雖然已經通關,但是就是想把副本打完。”
想透過分手炮來挽回
能同意打分手炮的女生,大多是抱著重歸於好的心態,希望用身體留住對方,哪怕喚起曾經熟悉的感覺和一點心疼。
也有人是真的打了分手炮後決定不再分手。
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就是因為分手炮和男朋友和好了。我們倆之前鬧分手,兩人性格都很倔,冷戰了一個多星期,誰也沒哄誰,朋友幫調和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我去他家搬東西走的那天,好巧不巧下暴雨走不了了,那一夜不知道怎麼了就睡到了一起,誰其自然打了個分手炮,完事後我們都緊緊抱在一起,那一刻覺得彼此都很捨不得對方。
後來互相道歉,就和好了,那次之後,我們的感情又更深了。也更加明白要好好珍惜對方。”
還看到過一個經典案例,因為最後一次的超常發揮,最後結婚了。
這就是老話常說的:“夫妻沒有隔夜仇,床頭吵架床尾和。”
情侶之間,沒有什麼是睡一覺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覺。
這些心理和行為在科學上可以做出合理解釋。
在英文裡,有個詞就叫“和解式性愛”(make-up sex),通常在心理上被稱為:憤怒的性愛。
爭吵過後,人們會傾向於發洩情緒,如大喊大叫,哭泣,生氣憤怒。
有研究發現,憤怒的情緒常常會喚起親近的動機,就像恐懼會顫抖一樣,吵架的時候身體也會釋放腎上腺素,做ai也會成為一種發洩方式。
爭吵過後的做ai,就成了人們能夠釋放緊張和攻擊情緒的工具。
性刺激會分泌多巴胺,催產素和血清素等刺激,這些可以調節情緒,讓人感到放鬆和愉悅。
冷靜下來後,人們和伴侶達到一個理性溝通,重建親密關係的結果。
這也就是人們常有疑惑的,為什麼吵架後的做ai,感情會更好。
但其實,性愛並不是萬能靈藥。
一炮泯恩仇只存在於還有感情的情侶,如果兩人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張,性愛並不能取代溝通和解決問題的爭吵,只會加劇衝突。
有人打分手炮和好了,也有人即使做了也無法挽回,甚至只被當成炮友和備胎,帶來更大的隱患。
分手炮到底該不該打?
該不該打分手炮,我們根據要具體情境來分析具體的動機:
第一種,如果是女方提出分手,男人提出打分手炮,可能是男生還有感情,想透過分手炮來檢驗是否能夠和好。
第二種,如果男方提出分手,並且還提出打分手炮,最大的可能就是男方只是想佔便宜。畢竟安全又免費,還能解決需求。
第三種:有的男人提出打分手炮,其實他是在試探能不能把你發展成炮友。
從現實中很多例子來看,分手炮給女生帶來的,更多的是傷害。
“4年初戀,最後打了分手炮,到最後才知道,自己只是他的炮友之一”
還有的人會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分手炮是情侶大忌。
因為她們發現,就是這最後一次,懷孕了。
不僅感情受傷,還損害身體健康。
分手炮也是對下一段感情的傷害。
新任男女朋友,如果發現和前任打了分手炮,任誰都無法接受。
我們挖掘了很多現實中的例子,給大家看看分手炮的真面目,提供一些經驗和教訓。如果正處在這個時刻,正好有這些疑問,從前人身上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判斷依據。
但要我說,如果雙方已經沒有感情,或者感情已經有太多裂痕,那麼分手炮能不打則不打。
對於一些人來說,分手炮是情侶關係的結束,朋(pao)友關係的開始。
這樣的關係,名不正,言不順,只會加劇痛苦。
我們終究要面對分開的事實,與其藕斷絲連做沒有責任的愛,不如干脆利落好好告別,才是對彼此感情最後的尊重和體面。
分手後,就別再念念不忘了,告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