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恨前女友是不是還愛,分手後對前男友又愛又恨
分手後,我怨恨和憎恨對方,但我忍不住想起他,想和對方複合。
這就是我!我相信除了我之外,大多數夫妻都會面臨“愛恨情仇”的問題(對同一個人的愛恨情仇),但很多人選擇習慣性地歸因。然後壓抑自己內心的愛恨情仇,暗示自己。
“我們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愛錯了人。”
“我不想承認沒有它我活不下去。”
但是,感情中的認知偏差,其實往往不會真正讓我們走出失戀的陰霾,也有可能因為壓抑太久,會爆發完全相反的情緒。
所以,很多分手的人都會走向兩種結局:
要麼壓抑對生活的愛和遺憾的感覺。
或者壓抑恨的感覺,生與死。
因此,我要向你表示相反的祝賀。你可以感受和接受自己的矛盾心理,然後我們只需要徹底瞭解它們,這樣你未來的感情之旅就會順利很多。
0矛盾源
人們對一件事的矛盾心理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我不喜歡跳舞,我抗拒跳舞,但我想再跳一次。”這句話逗樂了很多人,但矛盾值得深思。
她不是不喜歡跳舞,而是“害怕”自己跳不好,所以本能地排斥跳舞,這讓她想到了尷尬、尷尬和挫敗。但同時,舞蹈本身致命的魅力吸引著她去嘗試。
這種矛盾心理在愛情中也是一樣的。
我們經常會在一段關係中感到興奮、喜悅、安慰、恐懼、不安和絕望。
而一個女生對前男友又愛又恨,一般是兩種情況。
*不允許戀愛,對一段感情期望過高,與現實不符。
主觀情感是:不甘心,矛盾的根源是:得不到對方的認可。
*感性與理性的矛盾被彼此的嚴重過錯隔開,但仍有留戀。
主觀情緒是:不原諒,矛盾的根源是:既定事實與價值觀的衝突。
讓我們分別討論這兩種情況:
1)愛而不得
核心邏輯:我愛他——,他不愛我——。覺得丟臉,不甘心,自尊心被打擊——。我把這些感情變成對他的仇恨,把原因歸結於對方錯誤的選擇和判斷。他不值得我愛。
一位來訪者曾經告訴我,他想救他的前夫。在和我交流的過程中,她說了十多次,“我已經不愛他了,我對他沒有感情,我只是想要孩子。”
然而,在她實際的描述中,很少有關於孩子和現實的部分,而是有很多關於前夫行為的描述。孩子似乎只是她和前夫溝通的樞紐。真正的目的是和前夫住在一起。
然而,當我試圖讓她接受她的要求時,她變得非常興奮。“我說我不想救他!我只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來訪者在九年的婚姻生活中學會了一件事。“只要我不愛他,他就會來愛我。”因為每當她表達“愛”的時候,對方給出的反饋就是“逃避”,所以她開始隱藏自己的表情,希望引起對方的注意。
這個時候她的愛還沒有釋放,也無法表達繼續和對方生活下去的願望,所以她把孩子當成了最好的藉口。這就是未經允許戀愛的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建議你接受自己的積極情緒,即愛大於恨。因為如果對方不愛你,不認同你,你有需求,可以透過溝通和相互促進來改變。
如果只是因為對方不夠愛你,你就對他反感和厭惡。這樣的愛情經不起考驗吧?
2)對方重大過錯
核心邏輯:我很愛他,但是對方做錯了。我關心這件事對我的傷害。我的理由告訴我應該離開他。但我離不開矛盾痛苦的網際網路時代,這讓很多問題變成了每個人的錯誤。比如作弊,大家都討伐作弊的人,就是為了減少作弊。但這不也是對出軌者的綁架嗎?
“出軌只有0次,無數次!”“你不能繼續和背叛你的人在一起!”
“他會傷害你的!”
這些社會評價其實給很多女人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好像我原諒了對方的出軌行為,我是一個很懦弱,膽小,品行不端的人。所以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很多人
強迫自己用理性戰勝感性。不考慮兩個人關係的實際情況,只考慮“我們這段關係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
我的另一個來訪者,曾經就陷入過這種矛盾,她很愛她男友,倆人正在籌備婚禮,結果新婚前兩個月,男友出軌了。
她不斷跟我說:“我很愛他,但是沒辦法,如果我原諒了他,我不知道怎麼面對我的父母。”
而事實上,她搞錯了一件事。就是錯把“兩個人的關係”放到一個“道德評判標準”上去思考,而忽視了關係本身是否值得繼續。
我們常常因為恐懼未來,而強迫自己做一些“對的事”,但其實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叫對,什麼叫錯。所以當我們的感受出現了矛盾的時候,請先考慮“我”,再考慮“我們”,最後才考慮“別人”。
畢竟生活是自己的,誰能確定,你離開這一個,下一個就一定會更幸福呢?
0愛恨同源
*為什麼我們會對同一個人同時產生憤怒、仇恨、愛意、渴望?
因為愛,是人的情緒體驗中最強烈的。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愛是我們對他人的一種強烈的情緒喚起,當我們調動起愛的情緒,而突然失去了釋放物件,就會因而感到強烈的絕望、空虛、悲傷、痛苦。
所以我們常常對同一個人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因為在對方的身上,同時具備了我們需要的價值,和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愛之深,責之切。兩個人關係越緊密,愛和恨的感覺就會越強烈。如果關係較為疏遠,愛和恨的感覺就會減淡。這也就是我們分手時間久了,關係疏遠了,情緒濃度降低的原因。
*恨意是一種調解情緒的心理機制
我們常說,因愛生恨。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適當的“恨”,其實對我們情緒的調整是有很大的好處。
這種負面的恨,往往是在對方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愛、或者受到傷害後,用恨的方式來攻擊對方,從而讓自己誤以為自己不再愛了。
心理學上稱之為“反向作用”:將意識不能接受的內容,放在潛意識裡,並體現出相反的外顯行為。
雖然說“恨”是負面情緒,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很需要透過這些情緒的宣洩,幫助自己走出絕望困境。如果我們無法得到“愛”,卻喪失了“恨”的能力,我們就會陷入一種消沉之中,這種消沉會更加使人走不出失戀陰影。而往往我們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恨的時候,也是我們開始治癒自己的時候。
所以一時的愛恨代表不了什麼,一段關係能不能穩定持久的發展,重要的不是愛恨的情緒,而是倆人的價值匹配度是否一致。
0感覺與價值
那麼,當我們對一個人又愛又恨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
不盲目跟著當下的感覺,理性評估彼此的價值。
人在情緒濃度特別高的時候,容易喪失對一件事的客觀判斷力。
所以,當我們陷入矛盾情緒,不知該進還是該退的時候,先管理情緒,等情緒波動比較平緩的時候,再做一個價值評估和選擇。這樣得出的結果,往往是讓彼此滿意度最高的。
*ACT情緒管理
第一步:感受情緒,接觸情緒。當情緒上頭的時候,先深呼吸,保持一個讓自己舒適的肢體狀態,更有利於思考。
第二步:全身心接納情緒。尤其是當情緒出現矛盾點,愛與恨相悖時,不要去抵抗其中的一種,全盤接受。每一種情緒都事出有因,不必刻意對抗情緒。不要否定和反駁自己。
第三步:分解情緒。分辨哪些是情緒,哪些是事實。比如說對方想分手,是事實。而我對對方感到反感和厭惡,是情緒。
第四步:觀察自我。前三步更多的是感受和認知,第四步開始得跳出自己的情緒去思考,我目前的情緒狀態如何,我需要怎麼辦?
第五步:價值重建。思考自己目前的價值是什麼?我能做些什麼,才是更有價值的。與其糾結於我到底是愛你還是恨你,不如思考一下,我愛你和恨你,哪個價值更大。
第六步:承諾行動,當你明確了自己該做什麼之後,接下來就是怎麼做。拿出紙筆,或者在備忘錄上列好計劃,開始行動。
*六大價值評估
在感情中,我們常常只在意到了性價值和物質價值,而忽視了其他四大價值:時間價值、情緒價值、社交價值、情感價值。
但雖然每個人對價值的需求不同,但一般情況下,每種價值對人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可以問一問自己這些問題,然後做出一個判斷。
1)時間價值:
你們在一起多久?你們在一起時他會給予你多少陪伴?
2)物質價值:
對方的物質水平與你相匹配嗎?
以你們目前的經濟能力,你會有安全感嗎?
3)性價值
他的外貌讓你感到滿意和自豪嗎?
你對他還有激情和性衝動嗎?
4)社交價值他是一個有良好社交圈的人嗎?
他的社交價值會給你們未來的生活帶來幫助嗎?
5)情緒價值
遇到問題時,他有能力剋制情緒,解決問題嗎?他是如何面對你的情緒問題?
6)情感價值他會讓你感受到被愛和滿足嗎?
他在感情中會給予你理解、認同、接納嗎?
這六個價值,沒有正確答案,你需要自己去評判哪個價值更適合你。人無完人,沒有人能把六個價值都做到完美,所以我建議你,如果你的各項價值水平都是普通或者偏高,就選擇一個與你價值相匹配的。如果你的價值之間落差較大,就選擇一個與你價值互補的。
透過情緒管理和價值匹配,你心理就會有一個大致的判斷。這時候愛和恨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能否滿足你的價值需求。
記住,愛情無對錯,只要你需要的,就是對的。
如果你決定複合,就努力去消解你情緒中的恨意。
如果你決定轉身離開,就接納你們分手的事實,把注意力放到自我提升上去。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當你對一個人又愛又恨之時,他是否具有唯一性。
如果你對每個人的情緒喚起能力都很強,那你更需要做的是情緒管理和自我認知。如果你只對他有強烈的愛和恨,也許他就是你的唯一答案,好好珍惜,別留遺憾。
如果你正在遭遇感情困境或者情感危機,試著來做一下下面這個測試吧!
通常我會根據你們的情感狀態,以及你對TA客觀的定向描述,透過我擅長的很多人格與性格分析的方式,推理出對方目前的心理想法,對方沒有跟你表現出來的真實需求,以及對方真實的性格是什麼,幫助你更好的維護長期親密關係。
1.講話的習慣,語氣,例如聲調,語速,以及講話邏輯發散程度。
2.TA對你你通常是強勢的還是依賴的?
3.你通常是懷疑的還是信任的 ?
4.TA對你通常是給予自由的還是掌控之中的?
5.TA的愛好與癖好 。
6. TA在面對敵對情況的反應比如發生衝突的時候。或者生氣時候的神態,反應,動作。
7 TA和父母的關係狀態。以及父母的性格。
8.你們通常吵架的原因? 例如 : 情緒問題/ 客觀矛盾本身/冷暴力/外因 (父母反對異地等)
9. TA喜歡看的書電影的型別。
10. 一些特殊的小動作。比如說說話的時候愛轉眼珠 等。
11.花錢消費的習慣。對於金錢地位的概念。
12.距離描述下熱戀前15個月TA對你的依賴程度。
13. TA平時的閒暇時間的安排。
14. TA朋友的性格。
15.TA工作上遭遇麻煩的處理方式。
16.Ta有沒有講述過他成長過程裡的一些耿耿於懷的事?
17. TA 最討厭的事情
18.出去旅遊之前TA會做計劃嗎?
19.通常誰會先跟誰爭吵。
20.TA穿衣打扮的風格
21.TA情緒波動的頻率。
22. 你認為最符合TA情感基調的三個詞是什麼?
A.安全感
B.控制慾
C.佔有慾
D.認同感
E.默契感
F.歸屬感
23.你們二人誰的戀愛狀態更像“貓” ?
這是描述你的挽回物件的,不要主觀評價,儘量客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