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訴離婚女方出軌,財產分割時能夠少分嗎?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一、起訴離婚女方出軌,財產分割時能夠少分嗎?

出軌並不意味著會少分財產。

起訴離婚女方出軌,財產分割時能夠少分嗎?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法律規定的能夠少分共同財產的情形是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能夠少分或不分。

除此之外,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權威判例暫未提到一方出軌導致雙方離婚,能夠少分財產。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二、再婚離婚時婚前財產可不能夠分割

再婚離婚對於婚前財產的分割需要按照具體情況分情況而論。

具體情況如下:

夫妻雙方離婚時房子寫了男方的名字,如果屬於其個人財產的,一般不分割;

如果是雙方有財產協議,約定該房產為雙方共同所有的,由夫妻雙方協商分割;

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通常來說,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二)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三)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四)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或者男女雙方能夠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夫妻一方能夠用公證來保護自身財產,財產公證的程式是:

2、提交申請書、身份證明、財產狀況的證明等材料;

4、經詢問和審查後,作出公證文書。

一般來說夫妻財產約定協議不必須公證,但公證後的協議法律效力高於一般協議。一般來說,比較容易舉證的財產,就不需要婚前財產公證,比較難舉證的財產,建議還是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像不動產,如房子、汽車等,因為實行登記制度、產權明確,就不需要婚前財產公證。而產權隨時處於變動的動產,像存款、玉器、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為避免離婚時無法說明白,需要婚前財產公證。

且要求雙方必須共同親自到公證處提出公證申請,填寫公證的申請表格。委託他人代理或是一個人來辦婚前財產公證,是不會被受理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男女雙方能夠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三、要是女方提出離婚能夠分到財產嗎

女方提出離婚能分到財產。離婚財產的分割與誰提出離婚沒有關係。離婚時個人財產如果沒有特別約定的不予分割,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妻雙方書面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的,按照約定處理。

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時,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能夠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能夠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條

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