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裡,你是萬年付出的供養者,還是魅力四射的情人?
吸引喜歡的女生,你會用什麼策略?
不斷埋頭苦幹賺錢買房?送禮物表達自己的誠意?想想都累。
人的模仿能力很強。
電視劇、電影、動漫的愛情劇,基本離不開這劇情:
弱者不斷在挫折中不斷成長,做了很多事終於把女生感動,在一起了;
天降神兵掉落低谷,靠純情女生慢慢引領,最後神兵為愛留在人間;
甚至還有像灰姑娘的劇情,只是男生不是王子,而是某公司老闆,富可敵國的公子哥,女生靠的也不是水晶鞋,有可能是擦鞋匠、清潔環衛、秘書助手、剛入職。
這有問題嗎?沒問題,因為劇情需要這樣的反差才有看點。
如果兩個都是普通家庭、普通生活、普通看點,來來去去都是吃飯睡覺電影院,這不就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一點反差劇情都沒,有啥看點?
1.du認知
男女思維有差異,男生是理性思維,女生是感性思維。
這思維放在愛情劇就有意思了。
男生會看到強者要放棄自己的身份、不斷對女生好,溫柔對她不斷付出就可以在一起。
弱者可以透過不斷搬磚變有錢了,女生也能和自己在一起。
哎,這就有意思了。
我們男生大部分都有自知之明,肯定知道自己不強。
所以選了不斷搬磚,不斷對女生好,要放棄強者身份還得要脾氣溫柔。
真就把女生當娃來養,不斷付出,生氣了還不能說幾句?
女生看到的劇情是,自己不管怎麼樣,都會有人帥多金又會聊天的白馬王子找到自己,並且會一直溫柔對自己,無條件支援自己。
反正就是自己混吃等死也會有強者帶自己上天,沒遇到就是緣分不到,繼續等就對了。
如果女生讀的書少,原生家庭也沒有教怎麼談戀愛,非常容易上電視劇的當。
如果一個只會不斷付出的男生遇到一個只會索取的女生會怎麼著?
會成為愛情的墳墓。
追女生追男生需要付出嗎?
當然需要。
透過付出的方式分為兩種型別,分別是「供養者」和「情人」。
2.供養者
「供養者」的身份是物質提供者。
邏輯很簡單,試圖透過自身條件來吸引她,比如不斷地為女生付出,不斷送禮物,唯命是從,說話怕失敗只敢討好詢問。
只會付出,說話又沒情調。
這種關係想一想都知道在一起會非常無趣,並沒有愛情的感覺,更像是一種交易。
我第一次追女生,刮大臺風女生一句沒帶雨傘,為了突出我溫柔體貼,我選擇到她樓下送傘,等了半天也沒見到她,一問才知道,她覺得外面冷在被窩舒服,讓我自己回去吧。
通常無腦付出、無腦堅持得來的不是愛情,而是一句:我們做朋友更合適。
3.情人
「情人」身份更多是情緒提供者。
能給女生帶來情緒價值,能逗女生開心,也能搞點小浪漫,驚喜不斷。
你可以多看段子,恐怖的、幽默的、沉重的、昇華的都可以,重點在於感受情緒和釋放情緒。
如果你和朋友、你喜歡的女生和她閨蜜四個人在一起喝酒,你需要你的朋友怎麼幫你?
幫你擋酒?幫你拉開女生?你會怎麼安排?
如果我是你隊友,我會選擇前半場我和你一組,她和閨蜜一組,玩熟悉了再說,不然目的性那麼強,大家都沒遊戲體驗玩個球啊。
後半場,我會找個理由變成你和喜歡的女生一組,我和閨蜜一組,我肯定會慫恿你倆喝酒,最後慫恿差不多了,我會讓你們交杯酒,不斷升級。
酒吧嘛,要得肯定是快樂和刺激,至於生活中我怎麼輔助你,我會讓你烤肉的時候讚美你,在你們倆聊天的時候,默默做你背後的男人幫你烤肉。
4.區別
比較明顯的區別是:
「供養者」面對的版本是:
這個男生很優秀,我得看看他是不是真的這麼好,我得花兩個月在一起試探試探先。
而「情人」面對的版本:
這個男生很有有魅力,我當下就想得到他!
—
你可以把情緒價值理解為股票基金裡面波動線,那種穩定的每天漲弟毛蒜皮的你估計一個月才看一次,而那種大起大落不斷刺激你情緒的,你肯定經常看。
問就是感覺到位,天天注意力在你身上,能不為你著迷才怪。
你也可以看看我整理的追女生流程,不懂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