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F突變黑色素瘤是什麼 BRAF突變黑色素瘤如何治療
對於黑色素瘤大家有多少了解,它是目前皮膚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疾病,在這其中BRAF突變陽性是惡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突變型別,下面就一起來具體研究一下吧,看看BRAF突變黑色素瘤是什麼?BRAF突變黑色素瘤如何治療?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不要錯過咯。
BRAF突變黑色素瘤是什麼
近年來,針對惡性黑色素瘤(簡稱惡黑)治療的希望之花不斷開放,晚期患者的長期生存已成為現實。黑色素瘤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基因突變與黑色素瘤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目前最常見的啟用基因突變是BRAF、NRAS和KIT突變。
近一年多來,BRAF抑制劑聯合MEK抑制劑治療惡黑的雙靶雙適應症方案接續在國內獲批上市,未來發展還在繼續,探討靶向治療以及更多治療模式將是未來黑色素瘤的重要發展方向。那麼,關於黑色素瘤BRAF突變晚期的治療,科普來了~
黑色素瘤常見基因突變有BRAF 600E突變,那麼什麼是BRAF突變呢?它有哪些臨床意義?
BRAF基因位於人類第7號染色體上,是人類重要的原癌基因,編碼RAF家族蘇氨酸/絲氨酸蛋白激酶。目前檢測到的BRAF突變已逾30種,以纈氨酸(V)突變為谷丙氨酸(E)(BRAF V600E)最為常見,纈氨酸(V)突變為賴氨酸(K)(BRAF V600K)次之。BRAF突變可透過BRAF磷酸化及活化MEK蛋白(MEK1及MEK2),從而引起MAPK通路下游的活化,調節細胞的增zhi及存活,因此BRAF突變可被視為導致癌細胞生長的驅動因素。
BRAF突變主要發生在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甲狀腺癌結腸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等。該突變會持續啟用下游MEK-ERK訊號通路,對腫瘤的生長增zhi和侵襲轉移起重要作用。對於國內患者,治療前透過檢測明確黑色素瘤是否存在BRAF突變情況,對於後續治療決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哪些方式可以檢測出BRAF突變呢?它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對於患者有怎樣的影響?
隨著人們對細胞訊號傳導研究以及新型靶向藥物研發的進一步深入,為抗腫瘤治療提供了從分子水平上干預這些訊號傳導通路的可能。臨床上我們採用基因檢測的方式可以檢測出BRAF基因突變。
隨著新型的化療、靶向藥物以及免疫治療藥物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黑色素瘤臨床診治。治療方式主要是靶向治療,單一靶向藥治療或靶向藥物聯合治療等。來自我國的大樣本原發性黑色素瘤標本分析資料顯示,BRAF突變率為25.9%;且BRAF突變是黑色素瘤的獨立預後因素。因此,儘早進行基因檢測對醫生精準選擇靶向藥物和患者個體化制訂治療策略具有重要價值。
各種免疫、靶向治療的手段接續引入,黑色素瘤治療有哪些進展和突破?
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未惡黑治療以及患者帶來希望。COMBI-AD研究5年隨訪資料於去年9月份正式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結果顯示,經手術切除的Ⅲ期BRAF V600E或V600K突變黑色素瘤患者,透過1年D+T雙靶方案術後輔助治療,5年RFS率為52%,中位RFS未達到;安慰劑組5年RFS率為36%,中位RFS為16.6月。相較於安慰劑組,D+T組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49%,且無明顯的長期du副作用。幾乎所有亞組中D+T組均顯示RFS獲益。儘管是基於國外患者開展的研究資料,仍順利在國內獲批了適應證、並很快進入《2020醫保藥品目錄》,填補了該領域的臨床空白。
2020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公佈了IMspire150研究III期試驗的結果。該研究共納入514例黑色素瘤患者,與維莫非尼+Cobimetinib相比,PD-L1抗體+雙靶組患者PFS顯著延長,中位隨訪18.9個月,研究者評估PFS分別為15.1個月vs 10.6個月;疾病進展風險降低22%,所有亞組中觀察到的獲益一致。同時,這些患者的ORR達到了71.8%,其中20.5%患者為CR(完全緩解)。所有患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腫瘤縮小。這也進一步說明使用BRAF抑制劑+/-MEK抑制劑治療後,靶向治療可將機體調節成更有利於免疫治療的一種狀態,對PD1/PDL1治療更敏感,產生協同增效。
什麼是雙靶治療?它在黑色素瘤治療領域中又發揮了怎樣特別的作用?
雙靶治療目前是指達拉非尼聯合曲美替尼兩個靶向藥物聯合治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T治療組合。作為國內首個且目前唯一具有BRAF V600突變黑色素瘤晚期治療及輔助治療雙適應症的靶向方案,透過抑制BRAF訊號蛋白的過度表達或突變,以及BRAF V600突變陽性的黑色素瘤細胞在體內和體外的生長,來減少腫瘤的發生和發展,無論對臨床醫生還是患者,都是極大獲益。對無腦轉移和存在腦轉移晚期皮膚黑色素瘤患者的一線治療推薦中,BRAF抑制劑+MEK抑制劑雙靶方案也均由2019版CSCO指南中的Ⅱ級專家推薦升級為2020版CSCO指南的Ⅰ級專家推薦,且BRAF抑制劑單藥方案推薦均相應降級——Ⅰ級降為Ⅱ級;晚期肢端黑色素瘤與皮膚黑色素瘤治療推薦一致;晚期黏膜黑色素瘤中仍為Ⅱ級專家推薦[4]。
2021年,很多藥物被納入醫保為患者帶來福音,在黑色素瘤臨床應用上,與過去相比,為患者帶來了怎樣的獲益?
2021年3月1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在全國各大醫院、藥房及相關平臺正式推行,將惠及更多患者。黑色素瘤領域也有諸多創新藥物納入醫保,極大地提升了藥物可及性,彰顯了國家對於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其中,創新療法達拉非尼+曲美替尼被成功納入了新版《2020醫保藥品目錄》。除此之外,黑色素瘤領域的D+T晚期及輔助治療方案以及一種國產程式性死亡受體-1(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也被納入了醫保,使得中國黑色素瘤患者也能在醫保政策覆蓋下不僅得到比肩於國際先進水平的治療,同時也已可負擔的價格,得到更多獲益。
從長期隨訪資料的不斷出爐到國內新適應症的逐漸獲批,再到指南更新的推薦升級,D+T雙靶方案在黑色素瘤的治療已積累了大量臨床試驗證據和實踐經驗,成為最佳化BRAF突變黑色素瘤治療策略和預後的重要選擇。我們期待更多新型治療方式的出現為更多黑色素瘤患者帶來長存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