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春天”,成了分手的季節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疫情後的“春天”,成了分手的季節

Listen to your voice

疫情後的“春天”,成了分手的季節

第55期

這幾天天氣漸暖,出行也方便了很多。照理說應該到了春天甜甜的戀愛季,沒想到卻迎來了一波“分手熱”。

3月以來,各地的婚姻登記處陸續復工後,離婚預約天天爆滿,部分是積壓的存量,但也有顯著的增量,來自疫情的影響。

原來疫情期間,讓很多人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狀態。下面我採訪了兩對典型的“疫情期間不容易”伴侶。

1)結婚2年,一直週末夫妻,疫情連續同居70天

女:“我們結婚2年一直是異地,他在上海我在杭州,本來週末在一起呆兩天,還蠻幸福的。但是這次同居兩個多月後,我發現他真的是無可救藥!衛生習慣極差!襪子內褲全部一起洗!不刷牙,不洗腳。一有空就躺床上,開啟遊戲,家裡什麼事情都不操心,因為懶得倒水寧願一天不喝水!我跟他說話就只會敷衍。我跟他說離婚算了,他竟然說哦。哦!哦NM!氣死了!以前沒發現他這麼多問題,我這是養了個兒子?”

男:“大驚小怪什麼?天天煩,煩死了啊,要離就離,她以為自己是誰?我忍了她這麼多天我說什麼了?”

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新鮮感的喪失。加上女生往往都擁有一項很厲害的能力“放大細節”。這時,兩個人距離過近就更加催化了這種能力。

2)交往9個月,其中包括疫情導致的遠距離戀愛63天

女:“已經分手了,因為我覺得他可能不需要我吧。疫情期間唯一一次見面,是我提的。還有幾次我想去看他被他各種理由拒絕了。這段時間,我發現他跟我說晚安之後,又跟別人去遊戲了。有時候白天,遊戲不線上,也會有十幾個小時不回資訊,不知道他在幹嘛,問也沒用,問就是各種道歉和搪塞。”

男:“我也想見她啊,可是我一出門我媽就要生氣。我也想約會啊,陪她啊,但.......不說了,下一把開始了!什麼?分手?她跟我分手了嗎?”

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安全感的喪失。加上男女生的生活習性總有不同。這時,兩個人距離過遠,導致其中一方感覺不到被需要被愛。

大多數人都在進行兩種“極端相處模式”

要不就是“遠距離戀愛”,要不就是“天天粘”

有人因為一直不見面而得不到安全感,分手。

也有人因為天天子在一起,喪失了新鮮感,暴露了矛盾而分手。

這可不是瞎說,用一組2018年浙江全省法院離婚糾紛的近5萬起案件為樣本

發現離婚的首要原因是“生活瑣碎”(34.21%);其次是“分居”(30.16%);再次是感情基礎薄弱(8.63%);家庭暴力(8.44%);賭博(6.06%);性格差異(5.17%);缺乏溝通(3.33%);出軌(2.51%);家庭經濟(1.49%)

其中“生活瑣碎”和“分居”比例佔到了64%的離婚首要原因。

這就是距離感太近和太遠的兩個極端。而這兩件事,由於疫情,又被放大了。

如果把人的距離感量化,0距離為最親密的自己,而陌生人為最遠距離,即100。

天天形影不離等於無限接近於“自己與自己相處”的親密度,而遠距離戀愛就越來越靠近陌生人的社交距離。都是下降了親密關係體驗感的兩個極端。

我潦草的畫了個圖,大概是這樣。

而讓人感到舒適自在,有新鮮感又有安全感的最佳相處模式,往往是在距離感不近不遠比較折中的位置。

在一起的時候開開心心,不在一起的時候彼此獨立。尊重對方為一個獨立個體,在互相需要的時候又能較為及時的陪伴。增添一分神秘感,也增添一分關注度。這大概就是親密關係的最佳距離。

而疫情導致的不能外出,不能社交,無法工作,在家跟伴侶大眼瞪小眼,無異於你一邊面對了一個另一個自己,對他毫無興趣,還要忍受缺點和惡習。

同樣,遠距離戀愛的,由於只能線上溝通,沒有了肢體親密接觸,也沒有了需要維護關係的緊迫感,最想分享美好的時候對方都不在。漸漸就習慣了一個人......

所以,如果你也毅然決然的想要加入“疫情後分手大軍”,我建議你仔細想想,到底是距離感出了問題,還是透過疫情發現了這個人本質上不適合。

如果是前者,就接著看下去!

//瞭解對方的底線在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可能是一個不能提及的痛處,可能是一個生活中的原則。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可以有意識的透過有效交流,來發現對方的底線。

很多人戀愛過程中太放飛自我,導致不斷踩到對方的底線而不自知。

比如前面說的男生不愛衛生,這可能對女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人家會生氣也是理所當然。比如前面說的女生太強勢,這可能會侵犯到男生想要的私人空間。

更可怕的是,在戀愛初期的時候,底線會被新鮮感和激情暫時掩蓋住,而在關係進入平淡期的時候逐漸爆發出來。瞭解了對方的底線,並且跟自己的原則不衝突,有利於避免很多爭吵。

//爭吵前考慮清楚“爭吵的目的”//

我有個朋友,總是因為很小的事情跟她男朋友吵架,把自己搞得很累。

有一次我給了她一個小建議。“吵架還是有點目的性好,你知道吵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瞭解彼此,還是為了擺脫對方,跟他分手。”如果明白了這個問題,一般都不會吵崩。

控制好情緒也許很難,但用吵架來“要挾”對方,或者要證明什麼對錯,是很幼稚的行為。

除非你確定了,這個架吵完就分手,絕不回頭。否則,每一次爭吵都有可能成為分手導火索,關鍵是生活已經這麼難了,別再為了沒有意義的事情吵的心力交瘁了。

//可以試試“角色互換”//

你一定不少刷到過一些有趣的短影片,常常有一個有趣的題材,“男女互換身份24小時”。

其實是個非常好的遊戲,透過這個小遊戲,可以讓你更加清晰的認知自己,並且透過伴侶誇張的表達,反思一下他在意的這個點。是不是自己做的真的有點過分。

很多溝通的難題都是因為不能換位思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而親密關係最需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彼此的難處。

演起來吧,在腦海中想想是沒用的。或者寫下來,這樣才會加深印象。

//給對方一些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與其說給對方空間,不如說,不要冒犯對方的獨立空間。

有些人有個誤區,就是戀愛了之後,我們就是雌雄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麼事都要一起做,什麼秘密都不能自己保留。

其實,有自己的空間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彼此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既可以減弱自己對另一半的關注,也可以讓自己在做別的事情的同時獲得更多快樂和成就感。

//共同培養一個愛好,或者共同做家務//

這一點可以嘗試,但不要強求。前提必須是雙方自由意願。

比如女生陪男生一起遊戲,男生陪女生一起看劇刷綜藝。

比如一個人做飯的時候,另一個人幫忙洗菜切菜,然後一起享受勞動成果。

這樣有利於你們在生活瑣碎中提升對對方的瞭解,從而逐漸適應,互相體諒。

這件事不僅可以提升生活情趣,還可以養成對方的一個習慣。這樣之後對方獨處的時候,也會因此想到你,就像你陪在ta身邊。

我發現,因疫情期間距離感導致的分手大多都不是隨便說說的“假性分手”,而是真的說分就分了。

因為往往很多分手並不是在一瞬間決定的。而是當積累了足夠的失望後的崩塌。

所以在這之前,從分手的念頭產生,到真正分手的一段時間。

也可以說是處在分手危機中,這時要做什麼呢?

//獨立思考這段感情的現狀及未來//

當你有了分手念頭的時候,思考兩個問題。

一是這段感情的現狀,包括你們遇到過的問題,和你們之前經歷過的一些事情的分析。

分析的主要邏輯是:這個問題真的能改變嗎?如果他有機會改變問題的本質,或者你可以忍受,改變自己的知覺。那就把這個疙瘩消除,以後遇到同類似的問題,就可以面對它,或者規避它。

甚至你可以想一想,這些問題的存在,比你對他的情感需求要大,還是要小,值不值得?

二是思考這段感情的未來,這包括你最主要的情感需求,你的未來規劃,他的未來規劃,他的優勢等等。

比如說,如果你追求穩定地婚姻生活,而他熱愛工作,需要全世界出差,那你就需要想想,這個代價你承受不承受的起。

規劃未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規避風險,為了提早預知可能出現的問題。

雖然說人一直在變,預判也不一定準確,但有目標總比沒有目的好。給自己規劃一個簡單有效可執行的未來,會在之後輕鬆很多。

如果還想過日子,也可以來個約法三章,互相制約。

先自己思考,再進行第二步,與對方溝通。否則你的溝通可能往往達不到好的效果。

//與對方深度溝通一次,瞭解問題根源//

考慮完自己的現狀和未來,就可以找時間和對方溝通了。

溝透過程中,你需要注意幾件事。

只聊事情和解決方案,不聊情緒和態度。

準確簡單直接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引導對方說出他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方法。

不質疑他的積極性,如果問題沒有聊到點上,先肯定他聊的內容,再引導他深入。如果此時他的情緒是抵抗的,就點到為止,不要勉強。

只有這次的溝通讓他感覺愉快和輕鬆,才可能有下一次平心靜氣的溝通。

//保持距離感,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不要在有問題待解決的時候,過度親密,來掩蓋問題。

也不要過度逃避,冷暴力。

最好保持一週1-2次的約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感有時候能解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正常的生活節奏是什麼?

首先要有一份感興趣或者有成就感的工作,工作內容比較充實。其次是要保證與朋友、家人的定期陪伴。然後是要有一個自己的愛好,做飯、健身、讀書、刷劇也算。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

最後,一日三餐照吃,保證充足的睡眠,是基本中的基本。

有了這些正常的生活之後,你才有力氣有勇氣去面對分手危機,並且較好的處理它。

記住,愛情可能是突然發生的,但親密關係是需要用心經營的。

適當的距離感,可能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解藥”。

- The End -

伴侶出軌?我該如何手撕小三?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

45個“早知道就好了”的戀愛道理

他是真的喜歡我,還是隻想撩我?

你的每一次“在看”,都是陪伴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