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微信“快餐”愛情
你是否在網上能夠高談闊論,見面時卻相視無言?
你是否戀情的開始和結束,就是微信上簡單的三言兩語?
現在的90後,為什麼只會在微信上說我愛你?
從何時開始微信有了“月老”這個偽命題?
為什麼現在的90後,只會在微信上說愛?
大致原因無非就是兩點:
1
微信上的愛情是如今這個快節奏資訊化社會下的“快餐愛情”。
一對快餐愛情下的情侶,其 戀愛過程
微信上聊得火熱→我愛你和我可以→見面吃飯逛街看電影→晚上開房早上離去→微信上說分手吧我不適合你。
簡單又明瞭,說不上誰是渣男誰是渣女,只是在這荷爾蒙躁動下的快餐愛情,你情我願,玩玩而已。
面對面的山盟海誓,你儂我儂都大可不必。
更不必當面互訴衷腸地說我愛你,一切都可以在微信搞定,微信自然也就有了“月老”這個偽命題。
2
微信成了擁有社交焦慮的90後的避風港。
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裡,每個人都被無窮無盡的資訊浪潮衝擊著。
新時代的年輕人90後們,心理上還不一定做好了準備,身體卻早已經成年了,不得不進行各種各樣的社交了,於是很多人便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
據統計,美國有約4000萬人深受其害,中國的社交焦慮者也有約3000萬其中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
而戀愛作為社交中的重頭戲,就更是讓人困擾了:害怕被拒絕,害怕被嘲笑,害怕出糗,害怕下不來臺。
緊張澎湃都因為某種顧慮被稀釋了,微信成為了不少人的避風港。
以前的人們沒得選,遇見喜歡的人兒,再困難也得硬著頭皮上;
現在託資訊時代的福,可以做一隻“鴕鳥”,躲在手機螢幕後面,用微信上的對話方塊掩飾自己的不安。
躲在微信後面說愛,真的對麼?當然不對!
3
習慣了“快餐愛情”,又怎麼能抓住真愛呢?
為什麼現在總是看到朋友圈裡有人抱怨找不到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呢?天下的好男人,好女人都死光了麼?
當然不是,只是他們習慣了快餐式的愛情,腦子裡都是搭訕,撩妹,魚塘這樣的詞彙。
那麼哪怕是遇見了本屬於自己的Rose,也只會有緣無份。
因為他們變了,不再是那個滿眼都是Rose的Jack了。
他們眼裡是套路,是心機。
平日裡習慣了在微信上表白,在床上分手的“方便快捷”,又怎麼會懂得如何與生命中的另一半走下去呢?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任你套路再深,騙得了一時,難道還能騙得了一世麼?
4
在微信上說愛缺少誠意和儀式感。
那麼對於我們廣大的擁有社交焦慮的年輕人們,就更要明白在微信上說愛,在微信上表白的錯誤了。
愛就應該當面說!喜歡一個人是發自自己內心的感情,我們需要當面表達才能讓對方知道我們最真實的想法,最真摯的情感。
現在網路發展十分迅速,各種各樣的弟湯充斥著我們的身邊。
可能你發自內心的表白在對方看來只是一篇辭藻華麗的文章,對方感受不到你內心的想法。
透過網路傳達過去的只是幾個文字而已,對方看不到你的真誠的表情,看不到你眼睛裡她的身影,感受不了你那顆愛她的心。
在微信上面說愛或是表白,會顯得你
缺少誠意
。
畢竟口嗨時代,網路上的“我愛你”三個字透著一股濃濃的
廉價感
,誰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隨口說說而已。
這種看似隨口說說而已,其實就是我們社交焦慮的90後們想要的效果了。
被喜歡的人拒絕了可以裝作開個玩笑,說錯話了還能微信撤回。
可微信始終只是一個“避風港”,也許可以為你遮一時風雨,卻無法把你送進愛情的彼岸。
下面
乾貨
來了!
到底怎麼克服社交焦慮,讓愛從手機螢幕裡走出去呢?
停止思考,不要多慮,享受當下
其實我們很多的90後甚至00後們之所以會有或多或少的社交焦慮,就是因為想的太多了,太會給自己加戲。
害怕太顯眼,擔心會出錯,不想被矚目,在戀愛上的表現就是害怕被拒絕,害怕說錯話,擔心會出醜,怕自己是自作多情。
總是在腦海裡構思我要跟她說晚安麼?
我該請她出來吃飯麼?
她生日要到了,我該為她準備一份獨特的禮物麼?
會被人說閒話麼?
越思考就越焦慮,越焦慮就越是忍不住去思考。
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 停止思考 ,不要多慮,好好地享受當下
原本很多事情都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也許妹子沒回你訊息真的就是去洗澡了呢?
她過生日你送個特別的禮物,又怎麼會是自作多情呢?
停下你成年人的利弊思維,尤其是在戀愛裡更不要凡事都考慮好壞利弊。
這不僅會讓她覺得你是俗人一個,沒有真心,還會讓你自己心力憔悴,從而產生焦慮。
如果你學會了停止思考,不要多慮,享受當下,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真誠式的 人格魅力
這種人格魅力會不斷的吸引好女孩對你感興趣,從而留在你身邊。
就像英雄電影裡的主角一樣,看似沒心沒肺,不堪大用的主角就是凝聚整個主角團隊的力量。
從你的親朋好友開始,練習與人交流
如果你想要解決社交焦慮的話,與人接觸交流無疑是最快的方法,可是卻又 不敢直接與外人交流怎麼辦?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殺熟”,先從你的親朋好友開始,讓他們配合你練習與人交流。
也許你會與陌生人交流時不知道該聊什麼,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在面對你的家人,你的鐵哥們時肯定不會有這種顧慮。
長久以來的相處,讓你覺得和他們之間的交流成了自然式。
現在,把他們“抓壯丁”,讓他們配合你,模擬各種場景,練習與人交流。
這樣相當於有了一個實戰前的模擬,給你自己一個進步的臺階。
需要注意的是,你和他都要保持鎮定且善於傾聽,不能笑場哦!
離開微信,換上禮物和書信
在你練習了與人交流過後,敢於和她先從現實朋友開始,卻還是不敢直接當面說出愛她的話,你還可以試著換一種媒介,離開微信,離開手機。
手機是最讓人感到輕浮的戀愛媒介。
最方便的莫過於 禮物
這也是增進兩者關係,跨越朋友和戀人的一種小工具。
就像民國文學大師沈從文,他用小山一樣的情書俘獲了妻子張兆和芳心的方式。
其實這不僅僅是專屬於學生和文藝青年的表達方式,事實上大多數女孩子甚至女人對於收到禮物都是很開心的。
(小編也想有人送我禮物)
禮物不需要有多麼昂貴,只要足夠用心,足夠精緻就好。
土豪有土豪的皮包項鍊,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創意和精緻。
重要的是, 讓它來為你傳遞一種你是用了真心誠意的訊號。
如果你送禮的這個妹子她對你的禮物不屑一顧,甚至出言冷嘲熱諷,那麼你就應該認真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找錯了目標,她真的有那麼好麼?
而和禮物一起的應該是你的書信,把冰冷的手機對話方塊換成留有墨香的信紙。
既能讓你從一眾“印刷體”裡脫穎而出,也能讓你感受到手機螢幕之外一絲真切的交流感。
這一絲真切感是治療社交憂慮這個病症的良藥。
拒絕當網路巨人,開放自我
也有一部分人的社交焦慮,只存在於現實之中,在網路上卻是可以高談闊論,指點江山。
這種人往往就是網路巨人,其中一些還被稱作鍵盤俠。
“在現實裡我唯唯諾諾,在網路上我重拳出擊”,這句話就是對於鍵盤俠們,網路巨人們的諷刺。
但是我們反過來看,其實證明瞭這部分選手的社交焦慮其實並不嚴重,只是他們太過於依賴網路這個媒介,哪怕是戀愛也是止步於此,沒有下文。
只能夠在虛擬的世界裡當一個絕世好男人。
小編對此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就是強制戒網。
雖然楊教授那種電擊療法違反法律,肯定不對,但是這個思路還是可以借鑑的。只是對於重度網路中du患者可能需要父母家人來執行。
記住,想要世界對你溫柔以待,你得先張開手擁抱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