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雙十一的看法
雙十一作為中國最大的購物節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議。從價格戰到消費主義,雙十一事件在近年來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將從多個角度分析雙十一事件,以期能給大家更深入的瞭解和思考。
你對雙十一的看法
一、 價格戰
雙十一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價格戰。各大電商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往往會在這個時候推出各種促銷活動。然而價格戰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比如殺熟,天價原價,利用虛假促銷等行為都是價格戰中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在天貓上,價格經常都是從原價上漲後再打折,這使得消費者很難分辨商品真正的價格。而企業跟進通常在日常不合理漲價後再打折來實現,此舉是在呼應消費者期望,但在長遠看來番薯民間價格指數呈現日漸高的狀態。
二、 消費主義
雙十一往往讓人們感覺到一種消費主義的氣息。“買買買”似乎成了這個節日最主要的內容,人們幾乎可以買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然而這種消費主義的價值觀並不是我們想要傳遞給年輕一代的東西,每年的雙十一都會給年輕人留下鉅額的債務或幾年內無法脫手的半年乃至一年取消所有的消費決心,更加顯得消費主義存在問題。此外,在購物慾望的刺激下,許多人為了達到購物目的,甚至不惜涉及非法行為。
三、 環境汙染
雙十一帶來更多的包裝和物流所帶來的環境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據統計,2019年雙十一期間,全國快遞物流產生的廢棄箱、袋等可回收物品約1000噸。僅淘寶一家平臺在雙十一之前的一個月就印製快遞包裝紙1.2億張。這些被丟棄的包裝物和廢棄品將尤其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的環境。
四、 政策法規
雙十一雖然是一個商業活動,但同時也受到了政策法規的影響。有關部門最近加強了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力度,以遏制天價原價等問題的出現。此外,特別是在前幾年的雙十一期間,有一些“海淘”平臺也突然出現在了市場上,他們利用串通國內和海外貨源之間的差異來獲取鉅額收益。然而在以後,有關部門開始對他們進行了監管,甚至是RAF 這樣的政策優惠也不再迎人眼球。
綜上,雖然雙十一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方便,但也是存在各種問題的。我們應該將消費行為理性化,關愛我們周圍的環境,同時也關注消費主義取代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只有這樣,雙十一才能變成一個更健康、更符合社會期望和價值觀的購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