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跟“考研”有啥區別
疫情肆虐的三年來,國內經濟不斷下滑,“就業難”和“裁員潮”越來越常態化。 相比之下,應屆畢業生逐年增加,今年突破歷史千萬大關,大學生不再是稀缺資源。
在這個大環境下,學歷內卷、人才內卷的形勢愈演愈烈,考研或考公正成為廣大本科畢業生的自然選擇。權威資料顯示,2022年度國內研究生註冊人數比去年增加了80多萬人。
“考公”跟“考研”有啥區別?過來人說出真心話,差距確實很明顯!
達到驚人的457萬人,增幅達到21.3%。 同時,2022年度國考報名人數也不多,共有212萬人符合報名條件,同比增長30%以上。
由此可見,考研或考公確實已經成為面對當下惡劣就業環境的“一劑良藥”。考研或參加考試是個問題。 對任何本科畢業生來說,這都是需要反覆權衡和思考的重大選擇。
畢竟,作何選擇直接決定了今後人生髮展的軌跡,因此一定要緊緊結合自身和家庭的實際情況,不能人云亦云,否則,如果下不好手,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我們可以從兩個真實事件串中窺見一二。
宇軒和嘉峰是同一學院同班的好朋友。 宇軒在大學期間保持充分的自律,不放縱自己,浪費寶貴的時間,因此學習成績非常優異,除了年年能夠獲得獎學金外,還積極地參加了學校組織得各類競賽。
斬獲了不少名次,是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但是,在面臨畢業後的出路問題時,他也遇到了困難。 在學歷不斷下滑的今天,很多居於領導地位的用人單位至少要求研究生以上,因此繼續考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他的父母認為,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應憑藉應屆畢業生的便利條件,趕快考上公務員。一方面,既穩定體面,另一方面,薪資福利等又非常豐厚。
:與相比,考研只是浪費好時間,價效比不高。 宇軒一直是“好孩子”的型別,在瞭解了父母的意見之後,認為考公確實是比較符合自己情況的一種選擇。
於是便下定了決心,認認真真備考了。但是,舍友嘉峰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覺得本科學歷在社會上根本就沒有競爭力,至少要有研究生學歷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空間。
雖然想法不同,但這並不影響好兄弟共同努力,向著各自的目標奮鬥。 在備考階段,兩人每天一起在圖書館學習,互相鼓勵,互相監督,最後如願以償地登陸成功。
然而,幾年後,兩人的境遇卻是千差萬別。宇軒考上某鄉鎮公務員後,踏實肯幹。 頭一兩年要在基層吃苦,他從來不因為自己的學歷看不起別人。
經常虛心向基層取經,解決了許多當地實際問題,表現突出。正是憑藉這這股聰明勁和做出的成績,他不斷獲得升遷,各方面待遇不斷提升,工作沒幾年就抱得美人歸。
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事業和家庭都順風順水,讓人羨慕。而且公務員工作比較輕鬆,個人時間比較充裕,幾乎沒有“996”的情況,因此他有足夠的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家庭,培養自己的下一代。
短短几年下來,儼然就成了“人生贏家”。回頭考上研究生的嘉峰情況一言難盡。
順利畢業,就職於設計院這所高階大學,但現實很殘酷。 因為設計院是生活費很少的“天坑行業”,所以沒日沒夜地加班,除了將一天的時間全部佔據外,還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另外,“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這項工作上是行不通的,往往需要付出數倍的努力和汗水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收入水平。在個人生活上尚且沒有時間,處物件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這樣比較,不難理解為什麼選擇公務員考試的人會增加。 與其他選擇相比,公務員有著“香餑餑”的一切好處。
當然,這並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如何抉擇因人而異,對於就有志於科研的學生來說,讀研甚至讀博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不管怎麼選擇,我們都需要提前準備。 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種內在的形勢下脫穎而出,實現“登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