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女子啃老十年,年輕時找物件太挑剔,近40歲還沒男友急壞父母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思想越來越前衛,所以大齡男女青年也越來越多,因此關於他們的人生大事愁壞了自己的父母。
因為沒有成家立業,所以一些人為了逃避現實,只好待在家裡當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一族。
全然不顧自己父母的感受,也不管自己的父母是否還有這個能力給自己啃老。
他/她更不在乎以後父母老了,動不了的時候他/她該怎麼辦,這樣的人是最自私的人。
因為他/她忽略了父母的付出,忽略了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父母根本就不可能一直照顧自己的兒女。
事件回顧:今年三十九歲的李忠玲是家中的獨生女,因為家裡只有她一個女兒,所以父母比較寵愛她。
以至於她的性格比較高傲,雖然年近四十卻沒有結婚生子,更是連男朋友都沒有,她只會整天窩在家裡不肯出門,也不肯與人交流。
據說李忠玲年輕時人長得很漂亮,而且那時的她還有出去工作。因為仗著自己年輕漂亮,所以她擇偶標準很高。
從二十歲到二十九歲,李忠玲一共相親了幾十次,可幾十次相親下來,不是李忠玲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她。
總體來說就是上不成低不就,加上李忠玲的脾氣很暴躁,所以相親的成功率更不高。
因此李忠玲感到很壓抑,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忠玲的年紀越來越大,父母和親朋好友催婚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
李忠玲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躲避親朋好友的催婚,她乾脆把工作辭了,整天窩在家裡足不出戶。
剛開始她的父母覺得她也許是因為壓力大,所以並沒有在意,可李忠玲不上班以後,不僅家務不做,還整天看電視聽CD。
家裡的所有開支均由她的父母負責,這讓原來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加拮据了。
一些親戚和鄰居可憐她的父母,所以偶爾會資助他們家。
就算家裡的日子已經過成這樣,李忠玲都沒有想過要出去找份事做,替自己的父母減輕負擔。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也許是因為相親的次數太多,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李忠玲的精神越來越差。
她鬱鬱寡歡,父母見她的狀態不好,最後把她送去醫院做檢查,最後她確診得了焦慮症,需要藥物治療。
自從確診得了焦慮症以後,李忠玲的精神越來越差,她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很頹廢,而且一點年輕人的朝氣都沒有。
病了後的李忠玲更難找到男朋友了,看到她這副模樣她的父母很是著急,因此她的母親經常在她耳邊嘮叨。
數落她的不是,覃阿姨很後悔當初沒有把自己的女兒教育好,讓她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惡習。
現在已經快七十歲的覃阿姨擔心以後自己和老伴百年後,自己的女兒不僅無依無靠,還不能獨立生活。
因為李忠玲從二十九年那年開始到三十九,整整十年的時間裡從未做過家務,她甚至連衣服都不會洗。
也不會做飯,更不會搞衛生,她只知道整天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
如果父母不做飯,她就寧可餓著肚子都不願意自己動手做,她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覃阿姨。
她質問李忠玲:“你以為你很厲害嗎?快四十歲了連個男朋友都沒有。你看看鄰居家的某某某,人家比你還小呢,可人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而你呢,這麼多年了還是單身狗一個”。
李忠玲不示弱地回懟自己的母親:“你就會拿我和別人比,那你呢?也沒見得有多好,你看看人家是怎麼對自己的兒女的,哪像你這樣整天只會罵我,說我”。
覃阿姨聽了後連連贊同的說法,可李忠玲卻不為所動,她眼睛始終死死地盯著電視看。
第二天,覃阿姨決定帶李忠玲下地幹活,讓她跟自己學著種地,這樣她和老伴百年後至少李忠玲能養活自己。
可李忠玲根本就不願意下地幹活,在田裡沒幹多久她就發脾氣了,李忠玲不願意再繼續幹活,隨後便轉身離開了田裡。
覃阿姨很無奈,她跟在李忠玲的後面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鄰居眼裡,李忠玲現在就是一種病態,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再搭理她,大家都覺得她有病。
讓她知道父母的不易,同時讓她能走出自己的心魔,然後從零開始,出去找份工作做,至少自己能養活她自己。
然後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做到能獨立一個人生活,不再讓自己的父母擔心。
畢竟父母也會老,他們不可能一直都能陪在李忠玲身邊,照顧她,陪伴她。
說實話李忠玲的經歷,除了她自己有責任外,她的父母責任也很大。說白了,父母寵愛自己的孩子無可厚非,但不要溺愛。
凡事都應該有個度,過了那個度就不好了。說真的,父母再怎麼愛自己的孩子,都應該有個度,否則到最後最受累的還是自己。
因為過分溺愛如同害了她一般,因為父母什麼事都替她解決,她這個自覺感都沒有,最後導致孩子是個“廢物”,什麼都會做。
離開父母的照顧和陪伴,她一無是處,畢竟父母也會老,也有需要照顧的時候,再說了父母也不可能能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輩子的。
所以作為父母就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立自強自尊自愛,否則真的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被過分溺愛的孩子,經不起半點委屈和挫折,更沒有一丁點的抗壓能力,他們一旦遇到委屈和挫折,必定會倒下的。
做父母的應該學會放手,讓自己的孩子慢慢地學會成長,做一個有能力有擔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