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夢想當演員,最後去賣了保險:誰謀殺了我們的夢想?看完淚奔
插圖:微博【漫畫插畫集】
01.
說來實在諷刺。
閨蜜娜娜從小就對服裝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立志長大以後,設計一套讓全世界為之驚歎的服裝,然後大聲喊出她的名字,回聲激盪,歲月靜好。
後來,她經過向死而生的掙扎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的當上了一名牙醫。
我問她,夢想呢?還記得嗎?
她雲淡風輕的說:記得啊,可是我要不起,只能拿去餵狗了。
說完脫下白大褂,換上拖鞋,挽起頭髮,走進了廚房,她說今晚要給自己煲一鍋最愛的湯。
我已經跟她很多年沒有見面了,彼時那個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的姑娘,已然被歲月浸染的格外溫柔,少了些許戾氣,多了些許從容。
夢想拿去餵狗以後,人還是那個人,但心卻不是當年的那顆心了。
依然跳動,但卻不再慌張,依然熾熱,但卻不再迷茫。於是我猛然發覺,原來在磕磕碰碰的匍匐前行中,我們偷偷地長大了。知道有些東西不是努力就可以,所以選擇了放棄,知道最終拗不過生活,所以選擇妥協。
你看,我們最終都變得好柔軟,再也沒了一意孤行的衝動,可我們也變得好沒用,連失敗了再來一次的勇氣都沒有。
02.
你一定還記得吧,小時候寫作文,作文題目叫做《我的夢想》,那時候的我們多張揚,什麼都敢想。
記得最清楚的是我的發小肖肖,他說他長大以後要當一個發明家,研發出一種可以變形的車,比變形金剛還要厲害,可以縮小成一塊糖,裝進口袋裡,也可以在遇到危險時,變成一座山那麼大。
後來,他長大了,就去賣保險了。
說童言無忌大概是給自己最好的臺階吧。可那些可以肆無忌憚做夢的歲月,卻是一生再也無法重來的真實。
我曾經問過他,現在的日子是你想要的嗎?
他擺擺手,自嘲的笑了笑,回答我說:“哪有什麼想不想要的,日子不都這樣嘛,好好活著就行。”
你忘了你小時候還說要當發明家呢。
他笑的更大聲了:“你可拉倒吧,如果說非要有夢想,那我的夢想就是有錢。”
我不覺得庸俗,只覺得有些許悲涼。
他跟娜娜一樣,不再對夢想抱有任何期待,你問他夢想,他只會想到,還有半個月才發工資,可明天就要交房租了怎麼辦?
我們終會在日復一日的掙扎裡,融入生活的柴米油鹽。年輕的時候總想著去改變世界,長大了卻發現,哪怕只是不被世界所改變,就已經需要用盡全身的力氣了。
大概初心才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吧,但守住初心談何容易?
所以我們會一遍遍地打碎自己,然後再重新組合,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卻是最適合在這世上生存的。
在這一過程裡,我們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道,這一意識就是認識世界的開始,在此之後漫長的一段時光裡,我們竭盡全力說服自己與這世界握手言和,哪怕頭破血流,哪怕懷疑人生。
這是成長必經的路程,而和解了,就長大了。
所謂長大,不過就是逐漸變得柔軟的過程,依然有壯志和野心,卻不再盲目;依然有底線和堅守,卻不再衝動。
少了些戾氣,多了些溫柔。
可這樣的我們,活的好累啊,帶著面具的八面玲瓏,終究不是我們想要的肆意人生。
03.
黑格爾告訴我們:存在即合理。
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可以不喜歡,但卻不得不尊重。
那既然如此,何不選擇一種酣暢淋漓的活法呢?
無論你如何策馬奔騰,都是獨一無二的風景,不必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這一生並不長,希望你只留給自己,留給漫長而又不斷精進的修為裡。
在此之前,一定不要允許自己過一個差不多就行了的人生。
好的人生,差一點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