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她的不是性侵,是母親
01.
震驚之餘,全是心痛。
我是在接妹妹放學的時候,看到這一幕的。妹妹今年8歲,小學三年級,當時她跟一群孩子在操場上,一邊跑一邊鬧,書包扔在一邊,滿頭都是汗。
我剛想叫她,就看到她旁邊的一位小女孩,被一個男生緊緊抱著,而且那個男生的手,在胸部那裡摸來摸去,可小女孩面目表情的站在那,我當場就嚇傻了!
大喊了一聲妹妹的名字,他們齊刷刷朝學校門口看過來,那個男孩鬆開了手,妹妹朝我跑來,但我呆在哪裡,始終沒走。
我在等那個男孩,我想問他,為什麼他要怎麼做。
但他沒有給我這個機會,他大概知道我一直怒氣衝衝的看著他,所以一溜煙跑走了,我拉著妹妹的手憤憤的往家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我原以為我有點敏感了。有時候以成年人的角度放大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褻瀆了童年的天真,但這次我是對的。
因為我問妹妹:“為什麼你們一起玩的那個小男孩,要抱你的女同學呀?”
她說:“那個男生很兇的,不讓抱就會打她,她膽子很小的,經常哭,還有同學嘲笑她,說她沒有媽媽...”
這下好了,一盆涼水,從頭到腳,我氣到連嘴唇都在抖了,但還是要強裝鎮定,我問她:“那他有沒有抱過你?”
她想了一下說,“沒有,我跟他說,你要抱我我就讓我姐姐到學校來打你,姐姐你之前說會保護我的,是不是?”
我點點頭,緊緊的拉著她的手,一分鐘都不敢再鬆開。
02.
到家以後,我一直不能平靜,腦海裡一直浮現出那個面無表情被人摸胸的小女孩,以及那個囂張跋扈的男同學。
很明顯,女生不是第一次被欺負了,男孩更不是。
那麼為什麼,女生看起來那麼無所謂呢?或許她曾經反抗過,但是被打了,於是就怕了,怯弱了退縮了,於是慢慢的就習慣了。甚至自我麻痺,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這只是他愛我的方式。
不懂得反抗是最悲哀的嗎?不,最悲哀的是孩子習慣了。
七八歲的孩子,尚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懂何為“愛”,何為“性”,只是在電視裡看到過,或者目睹過爸爸媽媽的親暱,就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去盲目模仿,盲目傷害。
傷害者無人制止,於是越發猖狂;受害者無處訴說,於是習以為常。
這才是最大的悲哀不是嗎?一方面為是孩子性教育的缺失感到悲哀,一方面為人性的扭曲感到心寒。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無可救藥的熊家長,熊家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作為或錯誤的作為會將孩子引到怎樣的道路上,直到有一天,孩子釀成大禍,性格扭曲,走上不歸路。
那麼這究竟是孩子的悲哀?還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這背後反映的不只是孩子個人的成長問題,更是關乎到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否畸形。一方面,今日對孩子的不正當教育,就是在幫他開啟犯罪的大門;另一方面,性教育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一生都無法補救。
03.
曾經有讀者跟我講過這樣一件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
她10歲那年,曾經被自己的堂哥性侵過,被一把摁在床上動彈不得,她一邊哭一遍大叫著求繞,但力氣比他大幾倍的男生,始終沒有心軟。
後來堂哥的媽媽回來了,及時阻止了。
那個她曾經十分敬愛的伯母,一遍幫她擦眼淚,一遍溫柔的說:“別哭,哥哥跟你鬧著玩呢,答應伯母,不要告訴爸爸媽媽好嗎?伯母等下好好湊他一頓,為你出氣。”
她不聽,哭著跑開,到家以後,跟媽媽說:“哥哥把我壓在床上,脫我的衣服,我不同意,他還打我。”
她以為媽媽會為她出氣,會相信她,但她錯了,因為她的媽媽一巴掌打在了她的臉色,惡狠狠的說:“小孩子不要瞎講,小小年紀怎麼那麼不要臉?以後再瞎講就打死你,丟不丟人。”
她很委屈,越委屈哭的越大聲,越大聲被打的越疼。但她不怕,她說那時候,她覺得自己死了反倒解脫了。
我被驚的說不出話來,那個含淚求繞在床上掙扎的女孩,就好像在我的面前。那麼的無助,那麼的絕望,而我除了心疼,什麼都做不了。
她的母親枉為母親,她是不值得原諒的。
她沒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反倒在孩子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時,連根拔起。這不僅是孩子性教育缺失的體現,更是低層次家庭教育的悲哀。
如今,事情過去十多年了,堂哥早已娶妻生子,而她也早已遠離家鄉。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但表面有多平靜,內心深處的恨意就有多瘋狂。她說她說服不了自己,那是無論歲月多漫長,都無法痊癒的傷。
04.
我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沒有任何當媽的經驗,但我深知,身為女孩,一次猥褻或者性侵,會對以後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傷害。
前面說到的讀者只是茫茫人海中的其中一位,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無論是爆出的新聞,還是拍出的電影,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警醒。
但是能爆出的是新聞,沒有被爆出的呢?
那個被男同學抱著摸胸的小女孩,或許曾經反抗過,但是被打了以後,就怯弱了,習慣了,甚至覺得是正常的。
或許從小到大,都沒有人告訴她,這樣是不好的, 一定要拒絕。沒有人在她心裡種下一顆叫做“自我保護”的種子,跟她說女孩子一定要勇敢,勇敢的把那隻伸向她的惡魔的手,及時的推開。
我們永遠無法阻止壞人的滋長,只能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保護好自己身邊的人,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何才能不被壞人帶著跑,如何有自己的思考。
我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我們要做的不能只是為她赤手空拳打天下,更應該引導她,如何去建立自己內心的天下。
孩子,我為什麼不讓那個男同學抱你?因為我想讓你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
現在你不懂,甚至會怪我,但沒關係,你長大以後就會懂,我這一刻的阻止,將會如何換回你未來心理的健康和性格的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