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呀挖”黃老師,已報警:毀掉一個女生有多容易?
一曲“挖呀挖”的兒歌風靡一時,其背後至少成就了兩位幼兒老師,一位是桃子老師,另一位則是黃老師。網路熱梗不斷更新迭代,關於黃老師的輿論爭端,卻從未停下。可這一次,她不忍,也無法忍了。最新動態顯示,黃老師,已報警。
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
在黃老師消失去醫院生孩子的這段日子,網上竟然在流傳她“下海”的訊息。起因是一段不知所源的吃瓜聊天記錄。
“你的影片真好看”
“五萬真的嗎”
“沒想到吧,又出圈了”
剛生了寶寶,剛成為一個母親,孩子還在生病,在情緒最需要調節的時候。開啟自己賬號卻被汙言穢語充斥,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造黃謠了,成為了黃謠的受害者。
2月29日,黃老師公開回應此事,表示自己已報警並保留了相關證據。然而,令人氣憤的是,即便在澄清和報警的影片下,仍有人惡意評論。
“自導自演”“有沒有可能沒有造謠,只是事情外洩了”“她喜歡做網紅就要被圍觀”
網路世界,一夜爆紅,是需要強大的心理應對一切。 可從來不是縱容醜惡。更不是讓真相對謠言低頭。況且,這些毫無根據,毫無邏輯的罪名。
雖然謠言止於智者,但正義也需要守護。此次,黃老師面對所謂的“下海”風波,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造黃謠的人不付出一定的代價,那麼以後就會有無數人效仿這種不堪的方式來詆譭一個女生。
一個謠言,尤其是黃謠,真的會毀了一個女生的一輩子,這種事不僅是黃老師這樣的網紅會遇到,現實生活中的你我她都可能是受害者。
前幾年,“杭州年輕女子取快遞遭偷拍並被造謠出軌快遞員”的事情也是如出一轍。這個案件中造謠者雖然被追究刑事責任,但被造謠女士的生活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嚴重影響。
最開始她被“社會性死亡”,也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道歉並無誠意,甚至覺得只是鬧著玩。最後被造謠女士只能提起刑事自訴,以追究造謠者的責任。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造黃謠傷害他人?
有些人喜歡傷害他人,這種行為往往與自己的心理問題有關。這些人可能缺乏自信,需要透過攻擊他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感;或者他們可能感到自己被忽視或者被排斥,需要透過傷害他人來獲得關注和認可。還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童年時期受到了虐待或者被忽視,導致他們在成年後也會對他人施加暴力或者傷害。
此外,造黃謠也可能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有些人可能會遭遇挫折或者受到傷害,無法直接面對自己的情緒和問題,於是選擇透過造黃謠來轉移注意力或者發洩情緒。這種行為可以暫時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但是長期來看只會讓自己更加不快樂。
還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認為造黃謠是一種“搞笑”或者“娛樂”的方式,從而將其視為一種正常行為。這種觀唸的形成往往與社會道德觀唸的缺失有關。
總之,造黃謠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也會對造謠者自己造成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這種行為,幫助造謠者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尋求正確的解決方式。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於社會道德觀唸的教育和宣傳,共同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公共道德。
對此事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