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婚禮上被眾人狂噴泡沫成雪人:惡俗婚鬧何時止?
最近,甘肅省臨夏市的一場婚禮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根據白鹿影片的報道,在這場婚禮上,新人遭遇了一場出乎意料的“雪崩”事件。下車時,他們期待著鮮花和掌聲,卻被眾人狂噴泡沫綵帶,瞬間變成了雪人。
這場婚禮的化妝師馬女士透露,當時現場異常混亂。新人在泡沫綵帶的包圍下幾乎看不清前方,更別提進行正常儀式了。她表示,雖然最終勉強進行了儀式,但對新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有人認為這種婚鬧方式並不恰當,甚至有網友質疑:“稍微有意思就好,搞成這樣真的好嗎?”還有人提出更具體的建議:“用彩花代替泡沫綵帶,既有趣又清爽。”
這一事件讓人不禁思考,惡俗婚鬧何時能夠停止,讓婚禮迴歸尊重、溫馨和莊重的本質?
婚鬧作為我國傳統婚禮文化的一部分,曾經是喜慶、熱烈的象徵。然而,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價值觀的變遷,一些婚鬧活動的“過激化”成為了爭議焦點。這種婚鬧方式是否適合現代婚禮,是否尊重了新人的意願,是否影響了婚禮的整體質量,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低俗婚鬧參與者,對於自己行為肯定有一套辯解說辭:鬧洞房,老祖宗的習俗啊。
的確,鬧洞房是傳統習俗。有歷史學者稱,最早婚鬧在漢代就有記錄。但那時候之所以要鬧洞房,主要原因不是新增喜慶氣氛,而是幫新人熟悉彼此。古代沒有婚姻自由一說。大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跟新娘第一次見面是相親,第二次見面可能就是洞房花燭夜。
陌生人見面就要做夫妻,尷尬怎麼辦?所以就讓親戚朋友鬧洞房,緩解緩解。有學者表示,古人道德觀念強烈,一般“調侃下新娘”、“兩人拉拉手”這樣的鬧洞房,就足以讓新人面紅耳赤。越界惡搞,是為大忌。
而今現在時代變了。盲婚啞嫁現象幾乎不復存在。婚鬧習俗本身,已經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反而是現今的一些低俗婚鬧,不僅讓人看不到鬧的惡俗程度與家庭興旺程度的因果關係,只看到婚鬧背後的惡俗趣味心理與對人極端的不尊重。參與婚鬧的人,最原始的動機就是“找樂子”,看別人出醜,讓自己開心。在“你是新郎/新娘/喜公公喜婆婆,你不能生氣/反抗,否則就是破壞婚禮喜慶氣氛”的有恃無恐下,做著各種各樣過分的事情。
也許有人會說,大喜之日,免得掃大家興。可小編想說一句,越是大喜之日,越要格外尊重新人的感受。因為婚禮是為新人辦的。任何形式的婚鬧,都不應該凌駕在他們的尊嚴和體面之上。如若不然,這婚結的有什麼意義?希望低俗婚鬧早日被畫上休止符。希望每對新人都能收穫美好的回憶。